双低高产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苏油8 号的选育

2023-11-27 11:34余意雯张建栋黄萌陶玥玥孙灵湘孙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菜薹油菜江苏

余意雯, 张建栋, 黄萌, 陶玥玥, 孙灵湘, 孙华*

(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苏州 215000; 2.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 江苏 苏州 215000)

当前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 食用油自给率不足35%。要保障 “油瓶子” 安全, 必须大力发展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1-2]。油菜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区域最广的油料作物[3], 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油菜具有用地养地特征优势, 不与粮食作物争地, 是开发利用冬闲田最有潜力的作物[4]。当前油菜生产由于用工多、成本高, 农村劳动力紧缺以及粮油种植收益率差等问题, 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变革现有种植方式, 实现机械化生产和轻简化栽培, 才能促进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5-6]。

要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 不仅要创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方式, 如采用无人机飞播、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等降低用工成本[7], 更重要的是从油菜适宜机械化生产出发, 在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基础上, 选育耐密植、株形紧凑、抗倒性强、抗病性好、耐裂角、成熟期一致性强的油菜新品种[8], 减少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 突破油菜生产机械化瓶颈, 实现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促进油菜产业稳步发展。

基于以上油菜产业需求,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高产、多抗、适合机械化种植为主要育种目标, 选育出集高产稳产、双低优质、多抗宜机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8 号, 其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含油率高、适合机械化作业、油蔬两用等特点。苏油8 号于2011—2013 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 2013—2014 年度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 于2014年通过江苏油菜品种审定 [苏审油201401], 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CNA20150495.1], 适宜在江苏省及邻近省 (市、区) 油菜主产区种植。

1 亲本材料与选育经过

1.1 亲本材料

苏油8 号的亲本材料为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苏油1 号与引自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系扬2078 配组杂交, 以杂交F2代为母本、苏178 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亲本苏油1 号为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国审品种, 扬2078 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骨干亲本, 苏178为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新材料。

1.2 选育经过

为培育高产、双低、综合抗性好、广适性强的油菜新品种, 2001 年春, 在苏州以苏油1 号为母本, 与父本扬2078 杂交, 获得F1。2002 年春, 将其套袋自交。2003 年春, 以杂交F2选优株为母本, 与父本苏178 复交, 获复交F1。2004 年春,将其套袋自交, 收获种子进行芥酸、硫苷、含油率等品质指标测定。2005 年春, 进行田间农艺性状选择, 选择优良单株, 进行品质测定。2006 年春,注重田间生物学性状选择, 选留叶形、叶色等一致, 熟期较早的单株, 并对选择单株籽粒进行品质测定。2007 年春, 继续进行田间生物学性状选择,并进行品质测定。2008 年春, 注重选择抽薹、始花早、开花集中、成熟期较早的单株, 并进行品质测定。2009 年春, 建立优株系 (圃), 从籽粒灌浆充实较快、耐寒抗倒、病害较轻的优株系中选择植株中等偏高大, 株形紧凑, 茎秆粗壮坚韧挺拔, 分枝中生, 大分枝为主且较多, 单株结角数与每角粒数多, 中大粒的单株, 结合籽粒的理化分析, 形成株系苏YJ-3。2009—2010 年, 在苏州进行品比鉴定试验, 以苏油4 号为对照品种, 进行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的鉴定, 苏YJ-3, 即苏油8 号相较苏油4 号增产极显著, 抗逆性显著增强, 综合表现突出 (图1)。

图1 苏油8 号品种选育系谱图

2 产量和抗性表现

2.1 产量表现

2011—2013 年度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 全省共6 个测试点, 两年每667 m2平均产量为202.14 kg, 较对照苏油4 号增产8.64%, 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13—2014 年度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 全省4 点次, 每667 m2平均产量175.18 kg, 较对照苏油4 号增产12.34%, 第二位(表1)。试验结果表明, 苏油8 号具有很好的丰产性与广泛的适应性。

表1 苏油8 号在各类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2 品质表现

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品质性状测定, 苏油8 号芥酸含量0.22%, 硫苷含量18.92 μmol·g-1, 含油率43.34%, 油酸含量66.02%。其中芥酸、硫苷含量均达到国家双低品质标准。

2.3 抗性表现

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苏油8 号菌核病抗性较强, 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18.12%、病情指数10.84; 耐寒性较强, 两年平均冻害率36.55%、冻害指数14.08; 抗倒性中等(表2)。经农业部 (上海)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为非转基因品种。此外, 苏油8 号株高中等, 株形紧凑, 菌核病抗性较强, 耐裂角, 成熟期一致性好, 适宜油菜机械化种植与收获。

表2 苏油8 号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的抗性表现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两年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该品种全生育期243.8 d, 较对照苏油4 号早1 d; 植株高度165.92 cm, 分枝点高度47.40 cm, 主轴长度58.74 cm, 一次分枝8.64 个, 二次分枝4.88 个,单株有效角果360.85 个, 每角粒数22.10 粒, 千粒重4.23 g (表3)。

表3 苏油8 号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表现

3.2 特征特性

该品种种皮黑褐色, 幼苗子叶肾脏形, 叶色深绿, 叶片裂片缺刻、叶缘锯齿, 叶片较长, 叶柄长度中等, 苗期越冬半直立至直立, 植株株形较紧凑, 茎秆坚韧粗壮, 抗倒性较好, 耐寒性较强, 田间抗病性较好。抽薹及始花略晚, 开花期集中, 籽粒灌浆充实较快, 成熟期适中。种子芥酸、硫苷含量低, 均符合我国双低油菜标准。

3.3 菜薹品质

苏油8 号为适宜油蔬两用种植的油菜新品种,采收一季菜薹后可正常收获油菜籽且产量较高, 与普通油菜相比增收一季油菜薹, 大幅提高了油菜种植效益, 并拓宽了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途径。同时油菜薹富含维生素C 与钙、锌、铁、镁、硒等营养物质,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9]。试验结果表明,与菜薹专用富硒油菜新品种高硒2 号相比, 苏油8号菜薹品质与之接近, 特别是在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铁含量等方面, 基本与高硒2 号一致(表4)。苏油8 号具有薹油两用的优势, 可大幅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适宜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冬油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表4 苏油8 号菜薹品质

4 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早播, 培育壮苗

苏油8 号适宜播种期为9 月15 日—25 日。苗床期要注意抓好稀播、足肥、化控等3 个环节, 适时喷药防治蚜虫与菜青虫, 培育壮苗, 移栽时最好苗高20 ~25 cm、根茎粗0.60 cm、叶龄7.0 张左右、绿叶数6 张。

4.2 适当早栽、密植, 控制群体总量

苏油8 号秧龄期一般为35 ~40 d。每667 m2移栽壮苗数不少于0.8 万株; 若土壤肥力较差, 则应增加移栽数量, 如每667 m2移栽1 万株, 具体移栽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时调整; 若缺少适宜茬口, 水稻茬迟 (套) 直播密度则应每667 m2移栽3 万~4 万株, 以密补迟, 以密补弱[10]。

4.3 科学施肥, 合理化调

一般每667 m2产量为180 ~200 kg 的田块, 需施纯氮量18 kg 左右, 配施氮、磷、钾素肥, 比例以1 ∶0.4 ~0.5 ∶0.7 为宜; 肥料运筹要做到重基面肥, 补冬前苗肥, 适度重施薹花肥并适当早施,基肥、苗肥、薹花肥施肥比例分别以50%、20%、30%为宜[11]。基肥每667 m2施45%氮磷钾复合肥50 kg 和12%硼肥0.5 kg, 用联合播种机在播种时施肥或播种前撒肥机撒施, 苗肥2 ~3 叶期每667 m2施46%尿素5 kg, 12 月中旬追施腊肥, 每667 m2追施46%尿素5 ~8 kg, 在薹高15 ~20 cm时施用薹肥, 每667 m2追施46%尿素5 ~6 kg、氯化钾5 ~6 kg。同时应重视增施硼肥, 以提高结实率。冬发或春发过足的要视苗势喷多效唑, 以增强抗倒能力, 可在油菜3 叶期用100 ~150 mg·L-1多效唑溶液喷施, 即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 ~50 g 兑水50 L; 在蕾薹期用100 mg·L-1多效唑溶液喷施, 即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 ~35 g 兑水50 L。在实际生产中, 要避免使用多效唑的浓度过高, 以免抑制作用过强。

4.4 重视 “三防”, 控制 “三害”

除苗床期外, 在大田苗期与返青期要注意喷药防治蚜虫与菜青虫, 每667 m2用10%吡虫啉20 g兑水50 L 防治蚜虫, 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 ~40 mL 兑水40 ~50 L 防治菜青虫, 同时要注意防止病毒病的传播。对圩田和稻板田栽种油菜的要先开沟再种油菜, 且 “三沟” 配套畅通, 保持土壤湿润而无涝渍, 以利通气发根, 提高成活率。在播种后3 d 内封闭除草, 每667 m2用乙草胺50%乳油60 ~80 mL 或甲草胺48%乳油200 ~250 mL 或丁草胺60%乳油100 ~130 mL, 兑水40 ~50 L 均匀喷雾; 在5 叶期进行苗期除草, 每667 m2用精吡氟禾草灵9.0 ~10.5 mL 兑水40 ~50 L 均匀喷雾。花期要做好 “一促四防” 防治菌核病, 在油菜初花期, 每667 m2用咪鲜胺0.1 kg、磷酸二氢钾0.1 kg 和20%速效硼0.05 kg 的混合药剂, 兑水40 ~50 L 均匀喷雾, 以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 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 “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 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4.5 严控种子质量, 优化种植环境

苏油8 号为双低优质常规油菜品种, 在确保种子纯度的前提下, 应切忌与品质差的常规油菜品种夹种, 适宜的间隔距离不少于800 m, 要成片种植, 最好进行集中区域生产, 以确保其种性和优良品质的相对稳定。

5 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情况

近年来, 依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平台, 在江苏苏南地区及沿海地区等多个科技示范县建立核心示范方进行试验示范, 在生产上普遍表现为丰产稳产, 具备高产潜力, 抗菌核病强, 耐寒性强, 适宜机械化生产, 品质较好的特点, 受到广大农户欢迎 (表5)。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 年与2023 年油菜越冬期, 江苏苏南及沿海地区气温偏低, 雨雪偏多, 多数油菜品种遭受冻害, 而苏油8 号耐寒性好, 耐渍性强, 受冻程度较轻, 减少了农户种植的顾虑,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推广。

表5 苏油8 号试验示范产量表现

猜你喜欢
菜薹油菜江苏
仪征的紫菜薹
仪征的紫菜薹
家乡的蕻菜薹
数读江苏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油菜烩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