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2023-11-27 10:37王新宇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

王新宇

【摘要】  目的  探究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月- 2023年1月治疗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日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蓝光配合亿活治疗,观察组实施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第1、2、3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实施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疗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能够尽快恢复至正常范围,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亿活;蓝光照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茵栀黄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3--0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科中极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新生儿机体血清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导致其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上升所致[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精神变差,食欲不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用且有效方式是蓝光照射治疗,利用光照与未结合的胆红素发生异构化作用与光氧化作用,以此降低胆红素水平[2]。但临床实践发现,在持续性的蓝光照射下很容易导致黄疸患儿出现皮疹、腹泻以及发热等各种不良反应,不被患儿家属所接受,不少学者提出应在常规蓝光照射基础上增加其他治疗[3]。本研究主要分析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21年1月- 2023年1月治疗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儿科新生儿;均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出生体重≥2.5公斤。排除标准:严重器质疾病者;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者;早产儿及ICU患儿。根据组间性别、日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日龄3~28天,平均15.63±2.08天。觀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日龄3~28天,平均15.77±2.02天。所有入选患儿均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确诊。两组患儿日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裸体放入保温箱的中央,同时采用黑布保护患儿外阴部与眼部,具体根据患儿高胆红素值高低与出生日龄长短来决定是采取单面光疗还是双面光疗来治疗;设置患儿的光疗时间分别是每12h×1次,每24h×1次,每24h×2次等。亿活(思连康,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g×30片)治疗:患儿每次服用0.25g,一天用药3次,如果患儿是在24h内出生,通过口服或者胃管饲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规格:10ml/支)5ml/次,2次/天。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痊愈即在5天内患儿黄疸已经全部消退,血清胆红素值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好转即经过5天治疗,黄疸已经有了显著的消退,血清胆红素值有很大幅度下降,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无效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没有消退,血清胆红素值没有降低甚至上升。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观察例数×100%。

(2)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在患儿治疗后第1、3天检测血清胆红素值,主要采集患儿静脉血实施检测。

(3)不良反应:比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值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第1、3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刚出生的婴儿全身皮肤呈现较深色泽,部分皮肤表层还伴随充血情况,皮肤颜色的表象容易让新手家长忽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问题,待婴儿出生1周后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手家长尚未体验初为父母的快乐,就开始为婴儿担心。在新生儿阶段,由于宝宝的胆红素代谢出现了问题,导致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持续上升,进而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的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4]。多数情况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用担心。但针对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婴儿就会因为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且持续升高,发展成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致使婴儿出现耳聋症状,影响婴儿发育速度,严重时造成婴儿脑性瘫痪,甚至危害生命。

生理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除外各种病理因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种情况可不必治疗,预后较为良好。倘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以下特征,则判定为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h内发生黄疸;可观察到黄疸程度较深;黄疸进展快,1天之内增加较多;黄疸持续较长的时间或反复发作。病理性黄疸属于疾病临床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另外,一些病理性黄疸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病理性黄疸还包括如下3种:①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母胎之间血型不符引起的,进而破坏大量红细胞,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出现黄疸;②肝细胞性黄疸: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肝炎﹑败血症﹑严重病毒性感染等;③阻塞性黄疸:主要发生在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梗阻等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产生与新生儿机体胆红素代谢特征存在密切相关性,胎儿还处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存时,其机体具有较多的红细胞数,这是因为胎儿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因此会产生较多的胆红素,而当胎儿出生之后,开始使用肺部呼吸,其机体血氧分压上升,太多的红细胞会被快速破坏,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而新生儿在出生之时,肝内的Y、Z蛋白数量极微,这会对肝细胞摄取胆红素造成影响,而因为新生儿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比较低且所具有的活性不足,因此催化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化成结合胆红素的量相对较少,导致新生儿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上升,从而导致黄疸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及时治疗,将会对患儿的视力、听力以及神经系统等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是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常见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的机制主要是给予未结合胆红素进行光照,让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之后形成结构异构体、构形异构体、光氧化作用等3种物质,有效降低患儿机体血清胆红素[5]。蓝光照射法是治疗病理性黄疸首选的治疗方法,蓝光照射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光和氧作用,可将未结合胆红素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通过汗液、尿液、粪便等方式排出,从而取得退黄效果,效果比较限制。由于蓝光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方便简单,现在已经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光线的照射,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加速氧化分解游离胆红素,使人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其他出口,不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经胆汁或者尿液易于排出体外从而改变胆红素的排泄途径与性质,达到降低胆红素的水平。蓝光照射治疗法利用430~470nm的蓝光进行光照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治疗时间应控制8h内,光源亮度应控制在160~320W,光源与患者间距应保持20~25厘米。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最有效易行的方法为蓝光疗法,还能有效减轻皮肤巩膜黄染,极大地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在波长为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有利于防止核黄疸的发生。该治疗方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其中腹泻反而有利于黄疸排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皮疹在治疗结束后会自行消退。在过程中需要注意补水(以防脱水)。研究发现,光暴露可促进胆红素排泄,蓝光照射于皮肤浅层组织,促进未结合胆红素形成异构体,经尿液、胆汁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6]。但是蓝光照射的光线所具有的穿透力相对较弱,只能将患儿皮肤与浅层皮下组织未结合胆红素转化成为水溶性异构体,对于深层组织间的胆红素没有效果。临床研究可知,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缺乏细菌,而这也会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还会增加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因此,通过口服亿活能够让活菌直接在患儿的肠道内定植,改变患儿肠道内无菌环境,促使肠道内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与其氧化产物,且这些还原物能够随着粪便排出患儿体外;肠道亿活还能够降低,减少结合胆红素分解成为未结合胆红素的量,有效减少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循环;此外,肠道亿活还可以对患儿肠蠕动进行有效刺激,有利于肠道排出胆红素[7]。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能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增加肝脏合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促进肝细胞凋亡,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8]。茵栀黄是一种中成药,含有金银花、黄芩、栀子和茵陈等多味药材,其中栀子具有抗炎和保肝利胆作用,黄芩具有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抗过敏作用,金银花能抗病毒保肝利胆,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茵栀黄具有抑制机体变态反应,降低红细胞溶血作用,通过诱导肝酶系统使肝脏吸收胆红素,结合并增加排泄,从而增加胆汁分泌和排泄,促进肠道蠕动和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减少肝肠循环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疗效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在蓝光照射下,能够有效的从胆汁与尿液排出,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的浓度。同时患儿口服了肠道亿活(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球菌)之后可以有效补充患儿的肠道正常菌群,促使活菌能够在患儿肠道内直接定植,有效改善患儿肠道中的无菌环境,让患儿肠道中结合胆红素还原成为为尿胆原与相关氧化产物,并有效跟随粪便排出患儿体,降低患儿机体的胆红素水平[9]。茵栀黄口服液是中成药,由黄芩及栀子等药物提纯加工后获取。该药具有清热利胆、退黄利湿、清热祛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该药可加快人体中的胆酸以及胆红素等物质排出,促进胆汁分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现象,改善躯体循环[10]。

综上所述,蓝光配合亿活结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可切实改善患儿病症,且安全性较好。

4  参考文献

[1] 张强,王秋霞,常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24):2983-2986.

[2] 蒋国峰,华鹏,洪林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中医穴位推拿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3):135-138.

[3] 吴新婷,卞伟妮,郑玲芳,等.口服亿活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免疫机制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7):1029-1033.

[4] 赵乔.微生态制剂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217-218.

[5] 胡宁,王卫平.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111-112.

[6] 杨庆.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20,5(17):105-107.

[7] 陈凯权,马进,方开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J].世界中医药,2020,15(16):2418-2421,2425.

[8] 蓝魏芳,纪建英,郑聪霞.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85-87.

[9] 康莺歌,郭晓鹤,张原景.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4):145-148.

[10] 曹红利,王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7):135-137.

[2023-08-07收稿]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研究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