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重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以六年级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2023-11-28 13:15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2111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6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知识点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211100) 徐 欢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单元作业设计,这是让学生从知识学习转向素养形成的重要渠道。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单元设计作业案例和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系统阐述。

一、单元作业概念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单元作业一般是指一个单元所有作业的集合。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一定的学习目标,重组、改编或自主开发作业的过程。在一个单元下对各个课时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作业难度等进行整体设计与统筹分配,可以更好地实现课时作业之间的统整性、关联性与递进性。

探索单元作业的意义何在?这类似于切火腿,学生每天能够获得一小段火腿,但是每天得到的这段火腿都仅仅是整根火腿中的一小部分,学生始终没有看到火腿的全貌,也不了解每天获得的火腿之间的关联。

了解了单元作业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师应如何设计一份高效且合适的单元作业呢?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一般是先结合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以及学情确定作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定作业类型,拟定作业内容,最后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根据完成情况开展作业评价(如图1)。

图1 单元作业设计流程图

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1.聚焦单元内部结构

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

(1)厘清单元内容

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简单的单位换算。其中,展开图和表面积计算这两个知识点可以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拟定单元目标

该单元的目标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第二,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体积、容积单位的换算,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单元作业

拟定好单元作业目标后,依据实际情况将作业分解到各课时中,或者选取一两个有联系的课时进行融合,并从课时内容、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对应的核心素养、作业类型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多层次设计单元作业。

在实践过程中,选定三个主题进行作业设计。

第一个主题是“小鲁班 奇设计”(见表1),意在探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任务是绘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并标注数据信息。学生可加入自己的小创意,制作材料不限,主要是能展现自己的特色。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自己的活动过程,并附上自己的活动感想和精彩瞬间照片。按照多元评价机制,设置了自我评价、组员评价、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这一份单元作业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抽象能力、几何观念、空间观念、创新意识、数学语言、数据意识、模型意识。

表1 小鲁班 奇设计

第二个主题是“我是小小探究员”(见表2),任务设置是任选一张纸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求出它的体积。作业目标是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认识。

表2 我是小小探究员

第三个主题是“动手来实践 启迪大智慧”(如图2)。本项作业以微型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任选两个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哪个占的空间大。通过拍照、用文字记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操作步骤。最后写一写完成实验后的收获,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疑问。这项作业的目标是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认识和了解,区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图2

2.注重单元知识间的关联

单元作业的呈现形式还包括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单元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绘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知识更立体。在本次单元作业设计活动中还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单元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自主绘制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第三、第五单元中和分数有关的知识的思维导图,力求将单元内容以结构化形式呈现(如图3),充分展现学生对第二、第三、第五单元知识内在逻辑的理解。指向深度理解的单元作业倡导知识的纵横关联、前后呼应,突出思想方法的关联性。这样的单元作业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明白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从现象走向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数学眼光。

图3

3.以点带面设计作业

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为例。本单元的课时如图4所示。

图4

“面积的变化”是比例单元后面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本单元知识和本课时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以“面积的变化”为主题的考查作业,以点带面,在作业中融入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本次考查作业设计以课时名称、作业目标和具体作业内容为主要框架,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别设置小试牛刀、大展身手、勇闯难关栏目。作业目标是探索并能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以及比例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积累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等活动经验,感悟归纳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本班参考人数45 人,小试牛刀栏目正确人数为36人,9人错误,错误率为20%;大展身手栏目正确人数为4 人,41 人错误,错误率为91.11%,勇闯难关栏目正确人数为20 人,25 人错误,错误率为55.56%。大展身手这一栏目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认识不清,作图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学生自己却没意识到。这就告诉我们,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要让学生通过单元作业不断反思,查看单元学习中的“漏网之鱼”,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甩手不管,忽视单元整体的衔接性。

4.丰富体验,培育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和数学文化有关的素材可以供学生去观察、去探索。为了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并结合数学思维对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本文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为例,针对该单元的知识设计了主题为“小小设计师”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比例”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为学校的“半亩良田”劳动基地重新做规划。

想一想: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完成这个活动?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计划。

写一写:你们是如何完成这个设计的?详细记录并阐述一下你们的设计意图。

议一议:你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学生热情高涨,迅速以6 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卷尺、棉线等工具,合作完成了劳动基地的数据测量,并结合比例尺知识点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完成了新的设计图稿(图略)。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加深了对比例单元知识的理解,明白了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和价值。当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校园生活,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会用数学的语言去构造和描绘自己的想法时,那么他们离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就近了。

开展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活动,让笔者更加明白《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和探索的方向。

三、单元作业实践反思

第一,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单元整体进行统筹规划,注重每个课时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第二,增加作业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班都有三类学生,优等生大约占20%,中等生大约占70%,薄弱生大约占10%。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作业来进行巩固提高。

第三,作业设计还要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真实的情境,可有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业设计与实施。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单元视角下作业的整体设计,通过作业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建构联系,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架构于单元整体之上。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要囿于非本质的细碎的知识点,要立足大单元视角精心设计单元作业,促进学生对数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终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知识点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