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铸就乡村发展新辉煌

2023-11-28 09:47聂志强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满根新建区委组织部
江西农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村民

文/聂志强(特约记者)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满根(新建区委组织部)

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立足“打造一江两岸、建设秀美田园、展示松湖担当、彰显门户典范”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集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留住乡愁 绘就古镇新画卷

松湖镇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西南端,居药湖之滨,素有“东拥药湖碧波千顷,西抵西山万重翠绿,南引瑞州剑邑,北连流湖生米”的美誉。昌樟高速穿境而过,百里锦江横贯其中,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鼎盛时期,商贾云集,比同一时期的县城都要繁华。20 世纪90 年代初,这里还是新建、丰城、高安三地的赶集名镇。但随着经济发展,加上交通不便,松湖逐渐凋敝,繁荣不复。看着老集镇一点点没落,集镇上的“原住民”心里很难受。

“时代在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那份乡愁情结不变。作为新建区的西南门户,改革与振兴迫在眉睫。”松湖镇党委书记涂传仁介绍道。近年来,镇里围绕“做好山水文章、做优西南门户、做美千年古镇”的思路,将改善集镇面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增进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来抓。镇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压实责任,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举措,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形成人人头上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良好局面。

提升改造项目按照“两横三纵”的结构,将集镇主要区域划分为五大块,包括对沙洲大街、府前路、府东路、校前路四条柏油马路的建设,每条马路都建有雨、污水管道,实现雨污水分流。人行道采用海绵城市的做法,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集镇范围内做到了弱电下地,且每条街道配备照明系统,为居民夜间出行与晚间娱乐活动提供方便。房屋外立面改造装修仿古檐廊、马头墙、景观墙,墙体绘制采用3D 立体工艺,墙面主体逼真,同时具有户外防水的效果,既美化环境,又传承文化。一墙一文化,一墙一创意,一墙一场景。农村民俗文化墙全长500 米,共有23 个场景,卖豆腐的、炸油条的、做纸伞的、打铁的,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村民们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的点点滴滴。松湖篾匠、松湖杂货铺、松湖粮油铺……这些曾经最为熟悉的场景,如今变成了一幅幅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墙绘。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唤起了许多人的乡愁。“墙绘里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通过照片还原的方式展现,增加了互动感,拉近了距离感。”涂传仁说。

整治环境 提升村民幸福感

松湖镇把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2022 年,全镇聚焦“两整治一提升”,完成了投资1000 多万元的石梅线石岗至松湖大桥“白改黑”工程项目和投资2400 万元的港西东戴、西戴、石下,仙亭叹早湖、柏树,和平斜上,潢坊新居的7 个共同富裕样板村的工作任务,完成了投资近千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港北村内里自然村项目,同时投资近千万元的石梅线石岗至松湖大桥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在一般村庄整治中,投入120 万元,以“三拆三清三治一改”为主要内容,共拆除危旧房、违章建筑64 处,4952 平方米;拆除鸡鸭舍、猪栏牛舍52 处,1530 平方米;清理垃圾、沟渠、废弃物2696 吨。

“打造‘干净、整洁、清爽’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是松湖镇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拥有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能得到增强。”涂传仁表示,这个目标,松湖镇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向农村人居环境顽疾“亮剑”,对村庄环境脏乱差重症“开刀”,通过“拆、整、清”等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了过去自然村随处可见残墙断壁、危旧房、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等“脏、乱、差”的现象。

松湖镇实行村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每家每户悬挂“门前三包”责任牌,采取互相评比、相互监督的方式,引导村民逐步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搭乱挂的好习惯。松湖镇党员干部多措并举、率先垂范,带头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介绍相关政策,答疑解惑,动员村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村庄宣传栏,“垃圾不乱扔、城乡更卫生”的宣传标语醒目可见;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化带前,保洁员正在认真巡逻,随时清扫保洁,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家禽实行圈养,环境舒畅。通过一段时间镇村两级干部的辛勤努力,各村环境卫生整洁干净了,不少村民也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行为,松湖镇的环境长效管护也得到了有力的促进。

行进在松湖镇各个角落,农家院落花团锦簇,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水泥路面直通村民家门口。一项又一项的政令从文件变成蓝图,一件又一件的惠民实事落到实处。看到家乡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善,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纷纷感慨:“家里环境这么好,交通这么方便,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水平也高了,我们都很满意。”“以前一回到村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小车一来我们就要让路,如今这路不仅变宽了,还非常漂亮,走在上面感觉很舒心。”松湖镇港西村村民戴文斌说,他看着村子越来越美,打心底里高兴。

藏富于民 产业致富有“门道”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村民分散耕种田地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一些村庄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撂荒了!首要任务就是要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涂传仁说,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致富就是向每一寸土地要利益。

“要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土地‘紧俏’起来;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亩产效益,让土地‘值钱’起来。”对未来的发展,涂传仁成竹在胸。松湖镇先后与农森合作社、南昌松湖宜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三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振米业有限公司及福华米业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渔光互补”、港西马蹄、港北藠头、三埂米粉等特色产业。完善水利设施,完成铁臂堤整险工程469.14 万元、跃进堤整险工程197.73 万元、药湖联圩戴家老居段抛石固脚整险工程128.84 万元等项目,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建成1200 亩“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

同时,做好港北藠头产业基地的建设,藠头种植面积达2000 亩,主要分布在港北村、铁湖村、钱洲村等几个行政村。松湖镇的土壤含沙量较高,很适宜“水稻+藠头”的轮作模式,既不影响粮食主产区的水稻种植,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耕作模式。

村民余样兵是松湖镇港北村里的养殖户,承包了100 余亩土地种藠头。“藠头种植投入成本低、产量高,不用愁销路,种出来公司直接到家门口收购,次年5 月采收后,还可以种一季水稻,增加一些收入,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余样兵介绍,藠头管理得好,亩产可达2000 ~2500 公斤,每亩利润近2000 元,效益非常可观。

“村里之前有一块200 亩的旱地,由于地块分布零散,土地一直荒着。去年通过土地流转,化零为整,种植藠头,村民不仅可以获得租金,还可以在基地种植、采收藠头,每天有170 元工资收入。”在港北村党支部书记余细毛看来,藠头种植“公司+农户”模式开启了村民在“家门口”的增收致富路。

松湖镇还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多项措施,助推全民“创业致富”。依托“农业合作社”科普基地等培训阵地,聘请农业专家,以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就业创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邀请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面对面交流,解决群众科技需求。目前,全镇已涌现出种植、养殖方面的致富能手1170 人,农产品加工方面创业人才17 人,网络创业带头人6 人,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猜你喜欢
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