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党建引领 驱动乡村振兴

2023-11-28 09:47毛元海李剑兴国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社富乡桂江村驻村工作队
江西农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兴国县党员群众

文/毛元海 李剑(兴国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社富乡桂江村驻村工作队)

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桂江村位于兴国县中南部,东连于都县岭背乡元峰村,南接黄岗村,西毗邻赣县三溪乡古茂树,北与稠村村接壤,属三县交界之处。2023 年,桂江村被列入兴国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划面积1.5 平方公里,涉及村民小组5 个、农户125 户。桂江村先后被评为“全县文明村镇”“全县先进基层党组”“全县脱贫攻坚先进村”“江西省森林乡村”和“江西省传统古村落”荣誉称号。

兴国县桂江村深化党建引领,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要求,依托桂江村丰富的红色、古色、绿色“三色”底蕴,以“桂江四宝”(蚕丝被、黄桃、甜柿、脐橙)为特色,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实施产业兴旺“三大行动”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兴国县桂江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023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 万元,较2022 年增收15 万元。

特色产业强村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胆探索黄桃特色种植富民之路,黄桃种植面积达120 亩,年收益超300 万元。抢抓发展机遇,成立兴国恒致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原则,持续推动农户增收致富。2023 年,为确保黄桃锁鲜,新建冷库基地,通过“桂江黄桃”品牌线上线下销往各地,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百花齐放富村行动。兴国县桂江村山地面积占比超85%,且大部分为丘陵地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地域条件,同时借助县农业农村局挂点帮扶契机,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种植油茶200亩,年产油茶达5000 公斤,年产值达50 万元;种植脐橙910 亩,甜柿150 亩,处处呈现出产业“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动人画卷。2022 年,统筹利用村委会资源,建成195 kW 村级光伏电站,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收5 万元。

文旅融合兴村行动。投入300 万元,实施街道及立面改造提升工程,结合本地红色文化创新性建设十八勇士广场、红八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展示区等基础设施,为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坚强保证。以桂江石围为依托,打造集红色教育、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吸引大批各地游客前来学习参观体验,成为热门打卡点,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支持黄桃基地打造成以生态农业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目的地。

推进人才振兴“三个持续” 让人才队伍“壮起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鼓励广大青年人才在乡干事创业,兴国县桂江村通过“三个持续”,围绕“人”的吸引和留住,针对“才”的培育和挖掘,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持续引才。聚焦黄桃、脐橙、甜柿、桑蚕等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引才“清单”,将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农科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纳入本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范畴,分类建立信息库,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针对在外流动党员基数大的情况,利用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召开座谈会,向优秀人才介绍家乡发展情况,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协调联络等服务,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持续育才。全面做好人才信息摸排工作,将土专家、田秀才、乡贤能人、种养殖能手、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纳入桂江村人才库。实施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技术培训等平台,在传帮带、外出考察学习、实操培训等工作中切实提升人才本领。

持续留才。以项目为依托,做足功课,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完善硬件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各类乡村人才,通过多元化融资支持、创新激励等方式,为乡村人才创业提供初创期、成长期的支持政策,让乡村人才静下心来搞发展。

深化乡风文明“三个结合” 让群众精神“乐起来”

兴国县桂江村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桂江村,以“三个结合”为抓手,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着力助推文化振兴。

结合“文化富民”工程,强化精神引领。大力开展“文化富民”工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让百姓的精神生活“富”起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增进群众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民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深入挖掘桂江云灯、龙灯表演等民俗文化,以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深入百姓家。积极举办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活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生活,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

结合“五星级支部建设”,强化乡风培育。结合“五星级支部建设”系列活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坚决破除封建迷信、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孝亲敬老、重诺守信、邻里互助的美德。大力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表彰各类先进优秀,鼓励先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目前,乡级评选表彰该村各类先进共30 名,评选“共产党员”5 名,表彰新考录一本以上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25 余名。

结合“基层治理”,强化志愿服务。创新性推出“樟树坪议事”制度,引导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基层治理各项事务中来,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同时,将全村划分为23 个网格,所有网格均建立党小组,网格内党员、村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特别是针对群众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问题,联合派出所、中小学老师、志愿者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了以“清凉一夏,温暖一冬”为主题的爱心募捐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为青少年圆梦”活动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突出生态宜居“三个着力” 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走进兴国县桂江村,古树随风摇曳,古井、石围、祠堂尽显历史的气息,一座座石拱桥随水流穿过,流水潺潺,蛙声一片。近年来,该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有力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节点向全域、由薄弱向完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不断擦亮“生态宜居星”,厚植乡村振兴底色。

着力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把老党员和热心公益的村民、志愿者等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动志愿者进组入户,向群众宣传共同缔造活动,通过道德教育来引导村民,从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创建“江西省森林乡村”为契机,对全村95 个厕所进行改造升级,新建公厕2 个;为常住户发放垃圾箱500 个;利用拆旧的砖头解决“门前三堆”问题;按照“扫干净、码整齐”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门前三包”制度,纵深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民需求,逐步完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孝老食堂等配套设施。新建水陂水圳3 个,统筹推进桂江桥建设,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难题。沿线打造景观绿化带200 余米,安装路灯30 盏,铺开了一条环绕山间的“致富路”。

实现自我建设“三个抓实” 让乡村组织“强起来”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近年来,兴国县桂江村不断探索“党员干事、民主议事、及时办事、多办实事”的党建思维,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做实党建、做美环境、做细治理、做优服务,坚决执行村级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职责分明、运行规范、队伍有力。全村上下在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下,干群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党群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抓实党建制度落实。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按照学习计划,利用学习载体,搞好党员教育工作,保证全体党员参与学习,着力提升党员理论素养;扎实推进“先锋行动”计划,针对全村无职党员设环境卫生岗、矛盾纠纷排查岗等5 个岗位,注重发挥党员在各项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心为民办事服务;认真推行“承诺-积分-评议”党员管理一体化办法,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以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员履行承诺的标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每月不少于1 次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强化党建制度落实,建立学习型党支部。

抓实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开展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以年龄为35 周岁以下的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党员为主要来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选派村“两委”成员、实习村干部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级理论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开展工作的能力。

抓实集体经济壮大。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发展路径,主动邀请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驻村领导深入调研,带头组织研讨,指导该村依靠自身发展优势,定一个好规划,找一个好路子。2022 年经过乡村两级不懈努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8 万元。2023 年该村将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猜你喜欢
兴国县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弟弟会爬啦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赏花海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