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 年农业主推技术摘编

2023-11-28 09:47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江西农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蜜柚种养江西省

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马铃薯是一种广适性、产量高、效益好、营养全的作物。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热量低,富含钙、磷、铁等微量营养元素,被誉为“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马铃薯鲜食产品、主食产品和其它休闲食品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江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很好的产业发展的生态气候、耕地资源等条件和独特区位优势。江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降雨量丰富,光、温、水条件能够很好满足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江西毗邻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发达省市,区位优势明显。江西省作为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提供很好契机,马铃薯主食和休闲食品加工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产业优势和特色都是我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产业基础,对江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水稻是江西重要粮食作物,中稻也是江西水稻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其年播种面积近650 万亩,总产近30 亿公斤。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和老龄化,中稻的播种面积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稻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较高,稻米品质相对早稻较好。这也为发展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和种地养地休耕模式提供了很好契机。发展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不仅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又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善人们生活品质。

一直以来,江西马铃薯和水稻生产单作模式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均采用人工耕作方式,片面追求产量,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大,这不仅造成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制约了马铃薯和水稻产业化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研究总结和提出了“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茬口衔接时间空间宽裕,而且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条件,大幅度减少马铃薯、水稻病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利于生产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农副产品,起到很好生态环境调节和改善效应,这对促进江西马铃薯、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在江西省高安市、德安县、万载县、泰和县、湖口县等我省马铃薯主产县相关马铃薯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基地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生产技术已成熟。2020 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试验基地,进行“马铃薯-中稻”轮作模式下的马铃薯减肥减药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马铃薯亩产达2000 ~3000 千克。2018 年—2022 年,在南昌、吉安、九江、宜春、赣州、景德镇、抚州等江西马铃薯主产市区建立“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示范点11 个,示范推广“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5 万亩,辐射推广面积30 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种植技术模式相比,应用该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20%,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化学农药减量30%,马铃薯增产3%以上;马铃薯覆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采用机械化播种、覆膜一体化,可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马铃薯生产每亩平均增收节支260 元。同时中稻-马铃薯轮作模式改良土壤结枸,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同时提高水田利用率,充分利用冬闲田;减少马铃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利用水稻秸秆覆盖马铃薯幼苗,可以起到保温抗旱除草作用,同时又可以有效利用秸秆废物,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通过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马铃薯-中稻轮作栽培技术”培训,使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为他们增产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取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地势较高,排灌便利,肥力良好、适合水旱轮作的田块。马铃薯施肥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减少复合肥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马铃薯基肥施用量一般占施肥总量80%,12 月中下旬,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整地,整地前亩人工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50 千克、商品有机肥250 千克、硫酸锌1.2 千克和硼肥1 千克;起垄后播种沟每亩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20 千克。中稻按照基肥足的原则,每亩基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0-12-10)30 千克。水稻收获后深耕晒伐,稻秆堆放在田边留用;马铃薯播种前对深翻后的土壤进行旋耕,做到土碎地平;开厢起垄,单垄双行栽培方式,垄宽80 ~90 厘米、垄高20 ~30 厘米、沟宽30 厘米;单垄单行栽培方式,垄宽50 ~60 厘米、垄高20 ~30 厘米、沟宽30 厘米。马铃薯收获后,残留秸秆直接打碎翻耕到土里,及时耕翻晒垡和灌水浸田。

2.抗病品种选择:选择具早熟、块茎膨大快,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且高产、优质、抗病的早、中熟马铃薯品种。选择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稳产性好,且抽穗扬花期较耐热的中稻品种。

3.用种要求:马铃薯种薯须为脱毒种薯,马铃薯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50 厘米;种薯切块时,刀具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个薯块要留1 ~2 个芽眼,重30 ~50 克;切好的薯块放入中性滑石粉拌种促进刀口愈合,亦可用药剂进行拌种。

4.茬口安排:赣南、赣中无霜期长地区12 月中下旬—1 月上旬播种,赣北、赣东北等地区1 月上中旬—2 月上旬播种。马铃薯播种至出苗约25 ~30 天,早、中熟马铃薯生育期(出苗至收获)大约60 ~80 天。马铃薯收获期为5 月中下旬—6 月初。中稻播种期为4 月下旬—5 月下旬,5 月中下旬—6 月中下旬移栽,9 月中下旬收获。

5.播种移栽:马铃薯播种密度为每亩种4000 ~5000 株,单垄双行方式,行距30 ~40 厘米,株距20 ~25 厘米,播种深度8 ~10 厘米,单垄单行方式,株距18 ~25 厘米,播种深度8 ~10 厘米;规模化生产以机播为主,小面积种植机播或人工播种,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盖膜、覆土作业;马铃薯幼苗可自行顶破地膜出苗,出苗期必须及时巡查,对未能顶土出苗的要及时人工辅助放苗,并用土将膜口封严;人工播种可不盖膜,播种后覆一层土层,在马铃薯5 ~6 叶期再培土1 次;马铃薯出苗后寒潮来袭前,将前茬水稻秸秆覆盖在垄面上防寒,以免薯苗冻坏。中稻人工撒播、喷雾式撒直播的种子需进行浸种催芽,待露白晾干即可播种;抛秧栽培提前育秧;机插秧栽培采用机插盘工厂化育秧技术,机插秧高质量(浅、稳、匀、直)适时栽插,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1.5 ~2.0 厘米。

6.肥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每亩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10 千克、尿素10 千克,肥料追施在苗株下,并培土覆盖;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与0.05%硼砂混合液3 ~4次;中稻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20-12-10)15 千克;拔节抽穗期每亩追施尿素5 千克、氯化钾7.5 千克。马铃薯开好“厢沟”“中沟”“围沟”三沟,并做到三沟相连畅通,防渍排涝;中稻浅水插秧,活棵后露田1 次(1 ~2天),后灌溉2 ~3 厘米的浅水至湿润促进分蘖,分蘖后期,根据天气状况排水晒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晒田或免晒田,烤田后浅水勤灌,足水孕穗,孕穗期湿润管理,保持见干见湿,抽穗扬花期保持一定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黄熟期后减少水量,收获前7 ~10 天断水。

7.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主要害虫为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块茎蛾、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中稻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害虫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种养结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每40 亩安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药剂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8.收获与贮藏:5 月中下旬—6 月初,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成熟,及时收获;根据产量、市场价格、天气条件,可提前适时收获,提早上市;根据种植规模,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收获要轻收轻放,运输过程尽量减少薯皮损破;剔除病薯,分级收集上市,将挑选后的马铃薯装入深色编织袋中堆放于干燥通风室内,或放于2℃~4℃冷藏库,或放于消毒处理的地窖中。籼稻齐穗后35 天左右,粳稻齐穗后50 ~60 天,稻谷90%以上落黄时,及时收获;中稻种子收获后风干进仓。

三、适宜区域

江西马铃薯、中稻主产区。

四、注意事项

(1)马铃薯种薯须选择脱毒种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2)江西马铃薯生长季节2 月—4 月雨水较多,马铃薯早、晚疫病爆发风险较大,要提前做好疫病防治措施,连续雨水天气时利用阴晴天抓紧打药预防。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 号

邮政编码:330200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359 号

邮政编码:330046

井冈蜜柚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井冈蜜柚是吉安市生产栽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蜜柚果品的总称公共品牌,以金沙柚、金兰柚和桃溪蜜柚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近40 万亩。随着井冈蜜柚的快速发展,果园土壤质量差、管理粗放、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井冈蜜柚产业链高质量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在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研发了井冈蜜柚精确施肥、土壤综合改良、轻简化修剪和花果管理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配套水分管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创新集成了井冈蜜柚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在吉安市13 个县(区)进行示范推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井冈山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井冈山分院)以井冈蜜柚精确施肥为核心研发了井冈蜜柚专用基肥、专用壮果肥,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 项(申请号:202210089207.5),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 项(南非专利:2022/09917),应用井冈蜜柚专用肥产量增加了4%~27%,商品果率提高了7%~14%,果实VC含量提高了4.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1%~18%。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0 年以来,以精确施肥、土壤综合改良、轻简化修剪等技术为核心的井冈蜜柚提质增效技术在吉安市13 个县(区)进行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面积7.36万亩,累计增收1.25 亿元,相关技术覆盖了一半以上的井冈蜜柚规模化果园。其中,江西省地方标准“井冈蜜柚平衡施肥技术规程”(DB 36-2022-3-17)已立项。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井冈蜜柚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可稳定提高土壤pH 值0.24 个单位以上,有机质含量提升11.2%;果实VC 含量提高8.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5.0%,优质果率提高0.2%~11.4%,节约人工成本约80%,提高工作效率3.8 倍,沙皮病的发病率降低约34%,亩增产165 ~350 千克,增产率达15%~30%,亩均增收约1700 元,化肥农药减施20%以上,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果园水土流失,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精确施肥技术

遵循“以果定肥、以产定肥”的原则,根据果园土壤肥力、养分吸收特征和目标产量,确定井冈蜜柚全年施肥量,解决了凭经验施肥导致的施肥量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确定目标产量。结果树目标产量根据树龄、树势等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初结果树(定植后4 ~6 年)平均单产为150 ~1500 千克/亩,成年树(定植后7~10年)目标产量1500~2000千克/亩,成年树(定植后11 ~30 年)目标产量2000 ~3500 千克/亩。

肥料运筹。根据井冈蜜柚不同物候期对养分的需求,氮肥运筹按采果肥∶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40% ∶15% ∶15% ∶30% 比例施用,磷肥运筹按采果肥:壮果肥=70% ∶30% 比例施用,钾肥运筹按采果肥∶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30% ∶10% ∶10% ∶50% 比例施用。

确定全年施肥量。通过全年纯氮施用量模型(YN)计算单株井冈蜜柚全年纯氮施用量,YN=0.004033 X/r(其中,YN 为单株全年纯氮施用量,单位千克;X 为每株鲜蜜柚产量,单位千克 ;r为氮肥利用率,单位%),再根据氮∶磷∶钾=1 ∶0.5 ~0.6 ∶0.8 ~0.9 比例计算单株全年纯磷、纯钾的施用量。以8 ~10 年树龄,单株目标产量50 千克为例,单株井冈蜜柚全年纯氮、纯磷、纯钾施用量分别为0.7 千克、0.35 ~0.42 千克、0.56 ~0.63 千克。以有机肥替代30%~40%的化肥进行计算,建议采果肥株施商品有机肥8 ~10千克、45%复合肥(15-15-15)0.8 ~1.0 千克;萌芽肥和保果肥分别株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0.5 ~0.6 千克;6 月中下旬施壮果肥,株施硫酸钾复合肥(高钾型,16-6-21)1.2 ~1.5 千克、商品有机肥2.5 ~3.0 千克。另外,通过施肥小程序也可实现蜜柚精确施肥,关注公众号“红壤先锋”-选择“农技服务”-选择“蜜柚推荐施肥”-“输入目标产量、树龄、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点击查询即可获得蜜柚施肥推荐;若在吉安市当地,可通过GPS 定位,输入目标产量和树龄,点击查询也可获得蜜柚施肥推荐。

施肥方式。果树施肥位置应比根系集中的位置略深或略广一些,还应根据与施肥的时期、肥料的种类和性质等选用不同的施肥方式。一般采果肥应挖沟深施,有机肥等肥料应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回填至施肥沟中,春、夏追肥为减少根的损伤应浅施;迟效性有机肥应深施,速效性的化肥可浅施;易被土壤固定的磷肥则应深施在细根分布最多的部位,最好与有机肥结合使用。可采用环状、扩穴、放射状、条状、穴状、地面撒施、滴喷灌等施肥方式。

2.土壤综合改良技术

通过施用“硅钙钾镁肥、石灰类物质”进行土壤调酸和“有机肥替代30%~40%的化肥、周年种植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综合改良果园土壤。长效控酸与速效阻酸相结合的土壤调酸技术。红壤果园可通过使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进行长效控酸和石灰类物质进行速效阻酸,达到土壤综合调酸的目的(图1)。硅钙钾镁肥作为长效改良剂可在每年采果前后进行全园撒施,施用量100 千克/亩,撒施后进行翻耕效果更佳。石灰类物质也可在采果前后全园撒施,每隔2 ~3 年施用一次效果更佳,

图1 土壤调酸

石灰类物质施用量可根据土壤基础pH 值、目标pH 值来进行计算,以改良后土壤目标pH 值为5.5为例,基础pH 值为4.5 ~5.0 时,熟石灰施用量为300 ~8 千克/亩;基础pH 值为5.0 ~5.5 时,熟石灰施用量为83 ~0 千克/亩。若施用生石灰,施用量为上述74%的熟石灰,施用碳酸钙,施用量为上述132%的熟石灰。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1]。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作用。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中并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其炮制品为人参、红参。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1]。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西洋参与人参为同科植物,且所含有效成分与人参基本一致,因此经炮制后的西洋参亦可入药,但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需对人参、红参、西洋参的不同药材及炮制品进行区分。

土壤培肥。全年肥料用量根据精确施肥技术进行确定和施用,以有机肥替代30%~40%的化肥,周年种植绿肥(图2)来提升土壤有机质。夏绿肥(竹豆、乌豇豆等)适宜播期为每年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下雨前后进行撒播或无人机飞播,播种量以6 克/平方米(4 千克/亩)为宜,在盛花期(9 月中下旬)进行翻压还田或自然枯萎覆盖;冬绿肥(毛叶苕子、黑麦草等)适宜播期为9 月底至10 月上中旬,下雨前后进行撒播或无人机飞播,播种量以6 克/平方米(4千克/亩)为宜,盛花期(4 月上中旬)进行翻压还田或自然枯萎覆盖。在果树行间种植绿肥可减少恶性杂草和水土流失,又可保温保水。

图2 土壤周年种植绿肥

3.轻简化修剪技术

以疏大枝,解决主要矛盾为核心,在采果后根据树形、树龄等进行轻简化修剪,修剪后保留3 ~5 根大枝作为骨干枝,树体高度不超过2.5 米为宜,去除交叉病群枝等,保证树体通风透光。轻简化修剪可有效控制夏梢生长,优化树体营养分配(图3)。

图3 轻简化修剪技术

4.花果管理技术

促花保果。通过轻剪长放、开张骨干枝角度、拉枝、环扎、环割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促花。在幼果第一次生理落果高峰后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和近地面果等,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对果实过多的树进行人工疏果,建议每个短果枝保留1 ~2个果,中果枝保留2 ~3 个果,长果枝保留3 ~5 个果,提高优质大果比例。配置授粉树,在开花期进行蜜蜂授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进行保果,提高坐果率。

果实套袋。7 月上旬(果实直径达5 ~8 厘米)果实稳果后套袋,选用规格与果实大小相适应的双层黄色袋进行套袋。套袋应选在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露水未干或中午阳光强烈时套袋。

(二)配套技术

1.水分管控技术

在果树发芽前后、夏季高温和果实膨大期等遇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在果实成熟期,雨水较多时应及时进行采前覆膜控水,在采果后遇低温时,应提前灌水防冻,降低低温冻害。在低洼地、河滩地的果园,在多雨季节注意排水,确保根系生长层不积水。

2.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在11 月—12 月上旬进行冬季修剪、清园,剪除病虫枝叶,清除果园病虫残体和落叶落果,减少病虫害;立春后至萌芽前进行春季修剪,剪除病虫枝和冻伤枝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虫源。生物防治。以螨治螨、以蛛治虫、种植驱虫植物(万寿菊等)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通过诱虫灯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下达不到防治效果的情况下,在预报的防治适宜期内先查后治,达到防治指标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三、适宜区域

江西省吉安市,省内柚类栽培区可以参考。

四、注意事项

无。

五、技术依托单位

井冈山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井冈山分院)

联系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61 号井冈山农业科技园

邮政编码:343016

吉安市井冈蜜柚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吉安市行政中心C 座319 室

邮政编码:340300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莲路602 号

邮政编码:330200

新进牛过渡期促生长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在我国肉牛“北繁南育—北牛南调”的格局下,新进牛运输应激缓解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突出。在应激过渡期内,由于运输应激缓解与健康管理不当而导致新进牛瘤胃微生态失衡、牛呼吸系统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发生,最终导致新进牛生长迟缓、减产甚至死亡,给肉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促进新进牛应激过渡期瘤胃稳态恢复是影响新进牛生长性能的关键措施。

运输出发当天上午饮水补充CrPyr

运输到场后饮水补充CrPyr

运输到场后牛饮用补充CrPyr 的饮用水

丙酮酸肌酸(creatine pyruvate,CrPyr)是一种新型多功能营养素,其中多种生物学功能都被认为与应激缓解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数据表明,在育肥牛上,CrPyr 能够增强热应激肉牛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促进长途运输育肥牛瘤胃菌群稳态恢复,证明CrPyr 调控应激肉牛瘤胃微生物稳态有良好效果。课题组后续又研究了CrPyr 对新进过渡期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过渡期饮水补充CrPyr(30 克/天/牛)提高了新进过渡期肉牛生长性能,为后续架子牛的育肥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目的,该技术可进行推广应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1 年9 月—10 月在河南禹州一家肉牛养殖企业进行示范推广。从新疆阿勒泰北屯活畜草料交易市场挑选32 头6 月龄,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健康且体重相近(175千克)的西门塔尔雄性杂交牛为研究对象,分为四个组,即对照组、处理一、处理二和处理三,并打上耳标。对照组正常饮水和管理;处理一运输前饮水补充CrPyr(30 克/天/头牛),到达河南牛场后不再补充CrPyr;处理二运输前饮水补充CrPyr(30克/天/头牛),到场后持续15 天,每天饮水补充两次(7: 00 和14: 00),每次15 克/头牛。处理三运输前饮水补充CrPyr(30 克/天/头牛),到场后持续30 天,每天饮水补充两次(7: 00 和14: 00),每次15 克/头牛。运输全程3450 千米,车辆平均行驶速度70 千米/小时,大约花费67 小时,期间停车5 次(>30 分钟)。到场后拴系饲养,记录每头牛体重,饲养试验结束之后,所有肉牛禁食12 小时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到场前五天严格控制饮水,水温为37摄氏度左右,一次饮水约3 升,一天饮水3 次,随后的试验中自由饮水。

(三)提质增效情况

结果表明,处理三(运输前及运输后30 天饮水补充30 克/天/牛CrPyr)新进牛日增重比对照组高0.28 千克/天;饲粮粗蛋白(0.77vs.0.64)、中性洗涤纤维(0.63vs.0.51)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瘤胃氨态氮(10.63vs.7.22 毫克/分升)及微生物粗蛋白含量(0.67vs.0.36 毫克/毫升)也显著提高。

(四)技术获奖情况

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1)李艳娇,瞿明仁,刘琳,张文静,余涵婧.丙酮酸肌酸作为促热应激肉牛瘤胃发酵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11334344.5;2022.12.30;江西农业大学

(2)李艳娇,毛康,田林华,臧一天,卢顾伟,赵向辉,瞿明仁.反刍动物瘤胃液中丙酮酸肌酸降解率的测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10261357.5;2022.04.22;江西农业大学

二、技术要点

(1)CrPyr 外源添加是通过饮水补充。

(2)在运输前出发当天饮水补充30 克/天/头牛。

(3)到育肥场后持续30 天,每天饮水补充两次(7: 00 和14: 00),每次15 克/头牛。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全国需运输架子牛育肥的肉牛养殖场。

四、注意事项

(1)可根据新进牛的体重适当调整CrPyr 的添加量。

(2)新进牛所在育肥场如果是散养模式,应根据每栏新进牛每天的饮水量按比例添加CrPyr。

五、技术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 号江西农业大学

邮编:330045

莲(稻)鳖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中华鳖作为特色水产养殖品种,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江西省南丰县出产的中华鳖种蛋、种苗供应量占全国50%以上,中华鳖产业不仅是江西省特色产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省中华鳖养殖上主要存在的问题:高密度养殖造成水质恶化、中华鳖抗病力差、抗生素泛滥,加之养殖设施零散落后以及可复制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缺乏,限制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国家和江西省地方政策指引下,我省结合地域资源环境,构建了莲-鳖、稻-鳖和养殖尾水-蜜桔等不同种养循环模式,其核心是以养殖绿色生态商品中华鳖为目的,因地制宜结合莲藕、水稻和稻花鱼等不同种养对象,种养产品具有生态、优质和高效等特点。

根据江西省莲-鳖生态种养实践操作经验,结合其他省份已有的标准,经过多年实践与推广,制定了1 项江西省地方标准《莲鳖种养技术规程》(DB 36/T 1301-2020)和1 项企业标准《中华鳖养殖尾水与蜜桔种养结合技术规程》(Q/TP 004-2020)。2 项标准的制定,可以为莲(稻)鳖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技术支撑,该技术融合三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构建了“莲+鳖”和“尾水+蜜桔”种养结合的标准化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两个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创新构建莲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根据江西省内莲、鳖种养特征和管理习惯,构建和具体实施了3 种主要模式。莲为主,中华鳖为辅。5 月投放中华鳖,每亩投放约50 只,投放中华鳖体重0.3 ~0.6 千克以上,当年投放,年底收获。夏季后期定期采收莲子或冬季挖莲藕,养殖期间根据中华鳖生长和莲田饵料情况,适当补喂小鱼虾或少量饲料。中华鳖为主,莲为辅。每亩投放中华鳖约300 只,投放0.1 千克公甲鱼,连续养殖2 ~5 年,或者更长时间,养殖期间需要投喂饲料(比例30%~50%)和天然饵料(动物内脏或者螺、小鱼虾等),种养期间不采摘莲子、不挖莲藕,莲种植密度占池塘面积60%~70%。鳖+鱼为主,莲为辅。莲面积占20%~50%,前期投放草鱼和少量花白鲢,仅投青草做草鱼饲料。草鱼生长到1.0 千克后投放中华鳖,每亩投放中华鳖约150 只,投放0.5 千克左右的公甲鱼,养殖1 ~2 年后,同草鱼一起捕获。养殖期间需要投喂饲料(比例60%),搭建中华鳖晒背台。莲田投放中华鳖时,早期先投喂10 ~15 天人工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提高中华鳖抗应激和适应能力。

创新提出中华鳖养殖尾水与蜜桔种养结合模式。实施生态措施后中华鳖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明显降低,养殖尾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养殖尾水与南丰特色产业蜜桔种养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可以降低肥料投入,实现中华鳖养殖尾水的生态循环利用。

近年来,中华鳖养殖规模扩大,随之面临很多问题:由于采取高密度和高投饲量养殖方式,而缺乏相应的精准养殖技术,造成水质环境恶化、中华鳖抗病力差,抗生素使用泛滥,外塘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尾水日益增多,如何高效利用尾水也成为龟鳖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进一步推广莲(稻)鳖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有助于提高中华鳖产业养殖水平,达到绿色生态养殖效果,为江西省乃至全国中华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经专家鉴定,“中华鳖专用绿色功能制剂与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2019 年—2022 年期间,该成果制定的江西省地方标准“莲鳖种养技术规程”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连续3 年推广该技术500 亩以上,实现产值866 万元,增收121 万元以上,取得良好效果。莲鳖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实施,推动了江西白莲和中华鳖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并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性,在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莲(稻)鳖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已经在共青城、德安、广昌和南丰等县区开展,推广面积500 亩以上,一方面中华鳖品质得到提升,肉质和风味都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另外产业链得到延伸,中华鳖常规池塘养殖价格一般为100 ~160 元/千克,而生态养殖模式价格为240 ~300 元/千克,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每亩多增加6000 元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成果申报了2022 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莲-鳖生态种养模式

1.场地设施。场地设施的关键技术是:莲田准备。莲藕田面积以3335 ~6670 平方米为宜,在田内挖一条宽1.5 ~2.5 米环沟,约占田面积的10%,主要分两部分,其中紧挨田埂0.3 米作为土埂护坡区,另外1.2 ~2.2 米左右宽区域,深度为1.2 ~1.5 米,作为养殖区,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边坡比为1 ∶0.7 左右;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四周田埂,田埂宽1.0 ~1.5 米,高出水面0.3 ~0.5 米。防逃设施。多采用瓷砖、石棉瓦、砖墙、铝塑板等材质,埋入土下0.2 ~0.3 米,高0.5 ~0.6 米,四角转弯处成圆弧形,略微向田块中倾斜,内防中华鳖攀爬外逃,外防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食台和晒台。在环沟中每隔10 米左右放置一块竹板或木板作为中华鳖的晒台。食台宽0.6 ~0.8 米,长1.5 ~1.8 米,一端固定在田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下0.1 ~0.15 米,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约为15 度。饲料台数量根据田块大小而定,一般安放2 ~4 个饲料台。

2.莲藕栽培。莲藕栽培的关键技术是莲藕品种的选择。种藕纯度应达95%以上,单个藕支应具1 个以上顶芽,3 个或3 个以上节,并且未受病虫害。施肥。栽培前半个月,施足基肥,每667 平方米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1500 ~2000 千克。定植。定植季节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种藕顶芽萌发前栽种完毕。每667 平方米定植莲藕100~120株,初期注水0.05~0.06米,并用机械深耕耙匀,保留0.3 ~0.4 米深的淤泥层。

3.中华鳖放养。清塘消毒。冬季将环沟排干进行晒塘,莲鳖种养前施生石灰100 ~150 千克/667平方米。放养方法。放养时间在5 月中旬,放养密度为120 只/667 平方米~150 只/667 平方米,规格为200 克/只~300 克/只中华鳖幼鳖,性比雌∶雄为4 ∶1 或5 ∶1 为宜。

4.日常管理。施肥管理。一般15 天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1 次,每亩每次100 ~200 千克。水位调节。栽后至封行期间应缓慢加深水位,水深从0.05米逐渐加至0.1 米。夏至后灌深水0.15 ~0.2 米,让中华鳖上莲藕池活动采食。荷梗变粗变老后,应保持水深0.3 米左右。终止叶出现后,表明开始结藕,水层要逐渐降低到0.05 ~0.06 米。水质管理。高温季节,每月用10 ~15 克/立方米生石灰环沟泼洒,使水体pH 值保持在7.0 ~7.5。日常消毒。每周对食台、晒台和生产中所用的工具等用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00~150克。投饲管理。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35%,坚持“四定”投饲原则。投料地点需固定在环沟内,饲料每天2 次,第1 次在上午5:00 ~7: 00,第2 次在下午17: 00 ~19: 00。配合饲料用水调成不粘手的软饲料团投喂,配合饲料应投在食台水位线下方。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中华鳖体重的1%~2%,投饲量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5.病虫害防治。中华鳖病防治。由于密度低,生态环境优良,一般无病害。如发现少数病鳖,及时捕捉中华鳖。莲藕病虫害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种藕,莲藕田病虫害很少发生。莲藕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腐败病,栽植前一般用50%多菌灵水剂800 倍液浸种藕24 小时,发病初期选用上述药剂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藕蛆等。

6.收获。莲藕收获。当莲藕田长出许多终止叶时,即可随时采收藕上市,莲藕从6 月下旬开始采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清明前,大量采收集中在中秋节前后。中华鳖的起捕。在10 月中下旬至11 月开始捕捞成鳖,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集中到暂养池中作为第二年中华鳖鳖种继续养殖;采用地笼或清底翻挖等方式捕捞成鳖。

(二)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以莲鳖种养结合技术为核心,充分挖掘莲蓬壳和稻秆等废弃物利用价值,延伸生态产业链,因地制宜构建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莲(稻)-鳖-鱼、莲(稻)-鳖-蘑菇、莲(稻)-鳖-牛、养殖尾水与蜜桔种养结合等多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增加种养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深度融合,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三、适宜区域

莲鳖种养模式示范

江西省所有县区都适宜开展莲(稻)-鳖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特别是开展莲-鳖模式,在江西开展两种模式具有天然独特优势。目前南丰是中国最大的甲鱼养殖之乡,种鳖和种蛋具有市场定价权,2020 年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评审,可以为种养结合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最优种源。另外江西省广昌为白莲之乡,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多、种植技术成熟,适合开展莲藕栽培;水稻更是江西省主打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种植方式丰富。江西省多为丘陵地区,小块面积居多,容易进行田间或池塘改造,且水利条件优越,所有这些都为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优势。

四、注意事项

减少应激反应,避免鳖体损伤。中华鳖喜静怕扰,莲(稻)田选择远离路边的田块,建议投放规格每只300克以上为宜,提高野外存活率。投放大规格中华鳖,一方面对新环境适应性强、应激小,另一方面不容易被莲梗蹭伤。

增加光照区域,提高体质免疫力。莲(稻)田周边有部分预留缓坡,中华鳖可以出来晒背,保证不被荷叶遮挡。荷叶密度太大时,要从基部砍疏一部分,以增加光照。

做好防逃设施,控制田间工程。要做好防逃网,中华鳖攀爬能力强,防逃网要坚固耐劳,不容易被破坏,条件好的养殖场可以考虑做双层防逃设施。控制莲池和稻田挖沟面积不要超过总面积10%,减少动土工程;多利用自然向阳坡面,提高养殖效果。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富大有路1099 号

邮政编码:330039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大道7777 号

邮政编码:330096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 号农业检验检测大楼7 楼

邮政编码:330046

棘胸蛙繁殖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棘胸蛙又名石鸡,主要分布中国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南方省区的山区,因长期以来处于野生状态,所以石蛙的人工驯养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同时还具有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蛙性甘、辛,入肝、脾、肾三经,滋阴补肾。主治小儿热症,且止痛去热毒。利水消肿,消疳瘦等功效,有补虚损,助妇女产后恢复体虚之作用。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经济价值高,适宜推广人工养殖。

2.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解决种群的不足,适宜大范围的进行推广养殖。

3.专利范围及使用情况。专利范围涉及:石蛙池改造建设及石蛙皮肤病药品等相关专利,通过石蛙池的改造和石蛙药品的利用,对石蛙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9 年—2022 年,在鹰潭市贵溪、余江、龙虎山景区及金溪、万年等周边地区推广技术成果,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良种繁育,使得蛙饲养周期缩短,品质有所提升,其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阳际峰石蛙多次参展,先后获得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产品金奖。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南昌)展销会产品金奖,石蛙养殖带动周边农业合作社农民持续增收,减少当地贫困发生率,且养殖环境要求不高,无须占用有效耕地,极大保护粮食安全,石蛙养殖过程中,运用无公害产品和技术,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破坏。

(四)技术获奖情况

生态自动化养殖通过了鹰潭市科技局鉴定取得鹰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蛙池建设

1.成蛙池建设。周围建墙,墙高1.5 米。水面40 平方米左右,水面与陆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2 ∶1。水深0.5 ~1 米,池底向出水口倾斜,内投入石块、砾石、粗砂。池与墙之间留有陆地,陆地种草、植树和灌木遮荫。池里要设遮荫投食台。

2.种蛙池建设。要求与成蛙池一样,只水深20厘米。内设投食台、栖息台各1 个。每平方米放养种蛙6 对左右。产卵池1 ~1.5 平方米,砖墙墙高1.5 米,四壁光滑以防种蛙外逃或敌害。池为水陆两部分,并设置投饵台。水下5 ~20 厘米处,用光滑干净无毒的石板或砖块建置产卵穴,穴不露出水面。产卵穴长、宽、高20 厘米×15 厘米×15 厘米为好。池底铺上清洁的细砂,其池水需缓流,且要排灌方便,水质良好。

3.蝌蚪池建设。蝌蚪池也可利用产卵池。池面积为10 ~15 平方米,池深0.5 米,放养量350 尾/平方米。池壁和池底可用水泥抹平,池底略倾斜,池岸坡度较缓,以便蝌蚪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使用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4.幼蛙池建设。幼蛙池池面积只需成蛙池的一半,其余要求与成蛙池相同。但池需两部分,即水体和陆栖地,其中水面要占60%,并设食台。

(二)种蛙挑选及培育

1.形态特征。种蛙一般体长15 ~20 厘米,体重0.4 千克以上,头宽大于头长。皮肤粗糙,背部皮肤呈暗灰色。雄体的胸部长有分散的角质黑丁肉刺。雄性前肢较粗壮,指端圆,略膨大,第一指基部尤为粗大。雌性腹面光滑,没有黑剌。棘胸蛙的头又宽又扁,吻端圆并且突出于下颌,吻棱不明显,鼻孔间距与眼部间距基本相同。

2.繁殖。棘胸蛙繁殖率很高,每年5 月—8 月为产卵季节。在雌蛙产卵前,应在上水头设置产卵池,放种蛙300 ~1000 只,暂养10 ~15 天后,转入繁育池进行产卵孵化。产卵箱可放20 ~30 组种蛙,小批量只要将雌雄蛙按1 ∶1 放在水深15 厘米、面积为桌面大小的池子里即可。池内要放产卵板作为卵力附着物,水温10℃~16℃,1 天左右就会交配,10 天就会产卵。孵化池水深15 厘米,在水温10℃~16℃时,每平方米水面投放卵块4 ~5 团,温度正常情况下百天孵出蝌蚪。

蝌蚪培育:受精卵在产卵池自然孵化或在孵化池孵化,经20 天左右便可孵出苗,刚孵出的苗称蝌蚪,3 ~4 天中不进食,主要消耗自己体内的卵黄,4 天后可缓缓游动。这时可投喂蛋黄、粗鱼粉等精料。它们除了摄取投放的饲料外,还可寻食水中的硅藻、隐藻、原虫及一些水生植物碎屑等。20 天以后可移入蝌蚪池中培育。蝌蚪喜清澈的水质,故放养前不宜在池中施肥培水。早期可投喂鸡蛋黄,但不必破碎,后期可饲喂鱼(用全价饵料或鱼粉),也可投喂各种动物内脏或高蛋白的植物饲料。开始全池泼撒,待蝌蚪游泳能力增强之后,设置面积1 平方米的几个饲喂台,台面距水面20 厘米,投饲量以每天吃完为好,可作多次投喂。到秋季,温度下降,可适当增加水深,减少投食量,并在池中放入瓦片,让蝌蚪在其中完全越冬。第二年清明后水温上升,可增加投饵量,为蝌蚪变态作准备。在饲养中,要防止敌害生物进入,调节水质,确保水质干净,避免水温过高或过多投喂的饵料未食完而腐烂,污染水质造成蝌蚪发病死亡。

幼蛙培育:越冬的蝌蚪培育到五六月份,便逐渐开始进入变态期,这时期约60 ~90 天,个体较大的蝌蚪首先长出后肢,同时频频露出水面呼吸空气,进一步完善肺的呼吸功能。这时需要在蝌蚪池中投放一些可供幼蛙变态登陆的木板等漂浮物,亦可设幼蛙岛,此岛应高于池水面0.5 ~1 厘米,以利幼蛙上岸。这时,需早晚巡察,将在漂浮物或幼蛙岛上的幼蛙移入幼蛙池中培育。因这时的蛙处于水栖到陆栖的转变阶段,该蛙形态、生活习性和食性都在变化中,各器官发育不完善,捕食及活动能力较弱,故喂饲幼蛙是十分重要的。前期以人工投饵为主,辅以天然诱虫饲喂。人工饵料以鲜活的蝇蛆、黄粉虫、幼蚕、红蚯蚓为好。这时期蛋白含量高、营养全面的饲料可促进幼蛙迅速生长。鲜活饲料最好用200 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消毒后,放入食台上让幼蛙自由捕食。食台需每天清洗,以防止食物腐烂污染幼蛙的生活环境,夜间用灯诱捕昆虫,以便幼蛙捕食。幼蛙池以250 只平方米为宜。并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以防天敌危害,人为惊扰或幼蛙外逃。

三、适宜区域

环境要求僻静,冬暖夏凉,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山溪水、冷泉水或地下水等,要求水源充足、水温稳定,一般夏季最高水温应低于26℃;排灌方便,没有对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源的水质应符合GB 11607 的规定。

四、注意事项

(一)敌害与疾病防治

1.敌害:鼠类、蛇等。捕捉和驱赶养殖池内棘胸蛙天敌。

2.疾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

3.寄生虫和线虫病:一般蛙的皮肤和肠道内普遍有寄生虫和线虫。可用晶体敌百虫浸泡,在饲料中加入驱线虫的药物,可减少其感染。囊肿病,是寄生虫在该蛙体皮下寄生,通过病毒感染导致发炎形成肿瘤,直至蛙死亡。防治方法:用20 毫克/千克的硫酸铜以每次5 分钟的时间长度来浸泡病蛙2 ~3 次。

4.红腿病:也称败血症,多因外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因此,要注意水体和饵料卫生,减少机械性创伤,常泼洒生石灰以抑制水体病菌扩散。病蛙可用3%食盐或20%磺胺类药液浸泡10 分钟或用磺胺噻唑3 克拌1 千克饵料投喂。

5.烂皮病:也称脱皮和维生素缺乏综合症。病蛙体背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减少,湿度减低导致干燥的白花纹,严重造成白眼珠而成瞎眼。此病应加强饲料营养,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B、C 和增加昆虫食物。

6.歪头病:由脑膜炎杆菌感染引起,感染后,病蛙歪头。在水中不停打转,虽死亡率不高,但传染快,摄食量减少。可用自制中草药进行治疗。

(二)管理要点

1.新建水泥池。用清水浸泡10 ~20 天并冲洗数次,然后用40 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此养殖池。

2.把好饲料关。饲料要以鲜活的小杂鱼虾、昆虫为主。

3.每天早、晚巡池,做好记录。发现情况,即时处理。

4.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及人为干扰。要做好蛙的防逃、防盗、遮荫设施。

5.时常调节水质,保证水质干净,避免因水温过高或过多残剩饵料掉入水中腐烂污染水质。并定时清塘消毒除淤,排出污物。

6.每一级蛙放养前都要对其进行消毒后再投放。一般用3%氯化钠溶液或10 毫克/千克高锰酸钾和7 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浸洗10 ~15 分钟。常用硫酸铜浸泡蝌蚪5 分钟即可。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南昌大学、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贵溪市冷水林场

邮编:335000

猜你喜欢
蜜柚种养江西省
模拟成真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考了个大的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福建·平和蜜柚罐头出口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