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独”的乐器找到了数十万知音

2023-11-30 11:03刘之静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京族过桥直播间

● 刘之静

京族姑娘赵霞出生、成长在广西东兴京族三岛之一的万尾岛。在赵霞儿时记忆中,常有一名中年男子抱着独弦琴,在自家房顶上坐定,接上音响,拨响琴弦。独弦琴特有的悲凉音色,会在晚霞到来时传遍全村。

20年后,已经成为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传承人的她,通过直播把这个曾鲜为人知的乐器带到了超过40万观众的眼前。

16岁时,赵霞正式学琴,渐渐体会到独弦琴空灵音色的魅力。几年后,赵霞虽学有所成,但当毕业回到家乡后,她发现演出的机会非常有限。缥缈不定的工作与收入,让她一度觉得未来不会再与这个“最孤独”的乐器产生联系了。

直到2006年,赵霞意外地接到了一通邀请电话。那时的她正在万尾岛的金滩酒店做前台工作。一档名为《民歌·中国》的民歌盛典节目,正在全国各地召集少数民族歌手、音乐家参与。到了京族,当地文化部门想组成一个三位姑娘的组合,可找来找去只找到两位,始终凑不齐最后一位,于是,电话打到了赵霞这里。最终,在舞台上,三位京族姑娘演绎了一首《过桥风吹》。

这个节目让造型奇特、音调悠远的独弦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也让赵霞心里重新燃起了一团火焰。赵霞决定拜师,继续学习和传播独弦琴这门民族技艺。

回到家乡后,赵霞找到了从15岁时便师从独弦琴第一代民间艺人苏善辉、一生致力于独弦琴演奏艺术的何绍,开启了习琴之路。

2015年,赵霞开始开展独弦琴的教学。最初,教室就设在家里,学生也只有三人。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学习独弦琴,赵霞和伙伴们便在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普及宣传。“独弦琴不像古筝、二胡那样被人们熟知。要说服大家愿意学习、参与到独弦琴的非遗传承中来,就要让大家先了解。前八节课,我们都做成免费公益的。如果感兴趣,就欢迎你留下,继续学。”

赵霞两个教学点的学生,最多同时有超过100人。这些年来,她已带出六七百名独弦琴学生,其中不乏远道而来慕名学习独弦琴的。赵霞的独弦琴传承班正走上正轨,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快就给了她和伙伴们当头一棒。“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生源直接少了一半。后来也一直没能持续地开课。”无奈之中,赵霞尝试在抖音更新自己的演奏片段,并开始不定期地直播。

最初,赵霞的直播间显得有些冷清。不过逐渐地,赵霞开始尝试把一些流行歌曲改编成适合独弦琴演奏的曲调,重新定调、编排指法,让这个古老技艺,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突然有一天,直播间里涌进来上千观众。观众的留言,也从最开始“第一次见一根弦的乐器,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根筋’吗?”这样“外行看热闹”的评论,慢慢变成欣赏与共鸣。

在直播间,赵霞偶尔还会弹唱那首经典曲目《过桥风吹》。“今天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斗笠被吹上了天空。”悠扬的歌声像在述说情感,更像在讲述赵霞在独弦琴传承路上的起起伏伏。

相传,独弦琴最初是京族先民,受到桅杆的绳索、橹与船的摇摆碰击发声启迪制作出的。曲折的命运虽已写在了它的基因之中,但故事的结局是满帆归港。

在直播间中重新焕发出活力的赵霞,就像自己年少时遇到的那个每天在晚霞时分把独弦琴声传遍全村的人——看似孤独又执着,却把传承的种子埋在了他人心间。

猜你喜欢
京族过桥直播间
“羲和号”开直播间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我们的直播间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过桥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
黑夜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