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2023-11-30 11:03王钟的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文明

● 王钟的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不仅是哲学家们苦苦求索的终极命题,也越来越紧迫地影响着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找到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指引。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的演讲中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个坚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了蓝图。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向来主张在欣赏本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在互相欣赏中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设想,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则将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唯有开放才能进步。世界越是面临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越需要不断扩大开放的意愿和能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光照下,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随着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地缘博弈的旧思维,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进一步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致力于打造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有力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优化布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载了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6年写入联大决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它确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思路,彰显了“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全球治理新特征。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评价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文明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请文明演绎
共同体的战斗
漫说文明
命运秀
对不文明说“不”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