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谱写劳动育人的精彩

2023-12-01 00:11陈慧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德育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儿童要从小学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文章将从宣传教育、创建劳动基地、家校联合共育、技能培训、正面激励、日常训练六个方面入手,谈论劳动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儿童;德育;劳动;育人

作者简介:陈慧(1992—),女,江苏省海安市高新区丹凤小学。

劳动本身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坚决抵制社会上错误的劳动观念,发挥劳动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要根据学情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儿童从小接受劳动教育;要创建劳动实践平台,指导儿童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要强化日常的劳动训练,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劳动观念

儿童劳动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儿童先在潜意识里形成对劳动的概念,再逐步加深自己的印象。幼儿时期,儿童对家长做饭、扫地等行为会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与父母一起劳动的想法与意愿。到了小学阶段,儿童具有独立完成扫地、倒垃圾、锄草等简單劳动任务的能力[1]。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间段,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宣传工作,让儿童明白掌握劳动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不断地给儿童渗透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还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儿童的劳动意识,帮助儿童认识劳动的价值,进而增强儿童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开学之初,教师可以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墙壁悬挂古诗《悯农》的字画、张贴“热爱劳动光荣,拒绝不劳而获”的口号,从而让儿童明白劳动者的辛劳,明白珍惜粮食和劳动不易的道理。教师也可以在班规中引入有关劳动的纪律,约束儿童不良的行为,同时帮助儿童增强劳动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班会课、晨会课、周会课等时间,渗透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等德育内容。通过讲述家乡劳动者干事创业的光荣事迹,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儿童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儿童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教师还要通过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比如,儿童对影视资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观看影视作品。此外,相较于教师的口述,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更能带给儿童深刻的体验。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到劳动现场体验劳动者的工作,从而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要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宣传,让儿童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教师的劳动教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要让儿童明白劳动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创建劳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劳动基地是实现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劳动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统一的重要场所。在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有助于教师将劳动知识与技能教学落到实处,让儿童深切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并帮助儿童在劳动中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2]。儿童在劳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念,养成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依托劳动基地,根据劳动教育主题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儿童参与劳动的热情。此外,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有意识地强化儿童的安全意识,避免儿童在劳动中受到意外伤害。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开展体验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在劳动基地中种植农作物,再由学生全程管理,将劳动任务分解到组,将劳动责任安排到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劳动课,让各小组在专属的劳动区域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农业劳动。每次劳动,儿童都要做好记录,写出劳动心得,并在周会课上与同学分享。每个月末,劳动委员要对各小组的劳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小组量化管理考核。

教师可以与学校周边的社区、单位、企业等联合建立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劳动日、劳动周,组织儿童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美丽靠大家”“劳动最光荣”等劳动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在植树节、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劳动技能大比拼,以便在调动儿童的劳动积极性之余,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劳动基地可以将劳动教育实践化,而且通过创设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劳动热情,培养儿童良好的劳动习惯。儿童在劳动基地可以掌握劳动技能,收获劳动的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三、家校联合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儿童劳动意识的淡化与家庭教育有关。部分家长溺爱孩子,生怕累着孩子、苦着孩子,任何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从而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能在孩子面前有轻视劳动者、鄙视劳动的不良言行[3]。

教师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要将儿童在学校的劳动表现及时告诉家长,通过一些实际的合作,在活动中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任,从而与家长达成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训练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中的“家长园地”栏目,推出“劳动教育千百问”“劳动教育请您支招”等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文章,供家长学习与参考。教师也可以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让儿童在家中完成;同时家长需要在旁指导监督儿童,并拍摄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开设与劳动相关的兴趣课程,如邀请具有种植、养殖等劳动技能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儿童进行劳动方面的培养指导等。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工作,定期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培养儿童劳动观念的小视频,供家长领悟学习。

家校携手共育是树立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教会儿童劳动技能、培养儿童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家中的劳动教育,需要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完成。教师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将学校的劳动教育内容延伸至家庭,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指导下,使劳动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劳动素质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教师除了要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要指导儿童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部分儿童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逃避劳动。这是因为这部分儿童没有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他们在面对劳动任务时,心中有恐惧感和压力感,导致在劳动中感受不到乐趣,让劳动成了一种负担[4]。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劳动教育方法,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激发儿童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有效地锻炼儿童动脑动手的能力。

比如,一年级的小壮,生活习惯不好,依赖性强。笔者在观察小壮吃饭时发现,他拿不稳勺子,满脸粘着米粒,餐桌、地上也散落着食物。笔者经过了解,发现小壮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在家照顾。奶奶担心小壮吃不饱,每次吃饭都亲手喂。这也导致小壮上小学一年级还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服。为了帮助小壮自己吃饭,笔者进行一对一指导。笔者一边为小壮示范教如何用勺子、筷子等技能,一边肯定小壮的进步。慢慢地,小壮掌握了吃饭的技能。笔者在上劳动课时,也特意教小壮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布置教室等。小壮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后来,小壮可以主动地在家中整理房间,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师在教儿童劳动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用电时不要湿手去摸开关,发现意外时要立刻切断电源,从而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劳动教育不是理论化的教育,也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要将劳动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儿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提升劳动素质。

五、正面激励,激发参与热情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心理状态与劳动表现,当儿童有逃避、退缩的心理时,要及时介入进行激励,帮助儿童克服困难。教师要善于发现的儿童闪光点,不吝啬表扬,从而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儿童劳动表现的肯定,不能是敷衍地表扬,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当然,激励鼓劲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对自律能力较强的儿童,教师应该督促和检查;对内心抵触劳动的儿童,教师应该激励和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通过“光荣榜”

“小组红旗”等形式表扬劳动积极的儿童。教师也可以关注儿童个体的劳动表现,并给予肯定。如,小赵主动擦黑板,笔者不仅表扬他勤劳肯干,而且指出他改进了劳动方法,之前用报纸或黑板来擦,如今用干棉布来擦,再用清水清洗,把黑板擦得特别干净!这样的肯定,可以让儿童更有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合作,明确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责任与任务。比如,儿童在家负责洗碗、扫地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家长则负责督促儿童落实家务劳动,并且负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正面激励。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儿童改進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的正面激励能够让儿童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儿童参与劳动的热情。

六、强化日常训练,养成劳动习惯

如果家长比较溺爱,儿童就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当前,部分家长持有“学习至上”的观点。家中的家务劳动,家长一并包揽,儿童根本接触不到家务。长此以往,学校的劳动教育难以发挥作用,儿童也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刚入学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行为习惯比较差。教师要从日常规范入手,科学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如自己吃饭、自己整理衣服,每日清理课桌垃圾等。此外,教师要通过考核机制对儿童的劳动行为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儿童奖励一朵小红花;对表现不佳的儿童给予口头批评。

教师指导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帮助儿童打好劳动基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师除了加强对儿童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劳动任务来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比如,饭前组织儿童拿餐具,饭后让儿童自己洗碗、擦桌子以及整理桌椅等。对于一些行为习惯不佳的儿童,教师要个别辅导,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儿童开展“劳动打卡”活动,让儿童把每天的劳动情况记录下来。

儿童劳动一次、两次很容易,难的是坚持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强化日常的劳动训练,培养儿童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大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汪丹.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论劳动教育视角下的“五育并举”[J].名师在线,2021(7):55-56.

[2]周洪宪.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实施路径分析[J].新课程,2021(10):131.

[3]唐海霞.班级管理中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1(3):96,98.

[4]梁宝珠.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1(9):82-83.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