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访制琴师孙世忠

2023-12-04 05:53孟建军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琴师民族乐器古琴

本刊记者/孟建军

当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直播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受到很多人关注。借助抖音平台,民族器乐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前不久,中央民族歌舞团民乐团团长、著名阮演奏家马兰花在抖音新华网上进行直播教学,同时她还向观众展示了一款乐器——仿唐阮,有100多万人从直播视频中看到了这件乐器,纷纷来电咨询。

这把仿唐阮出自一位制琴师之手,他叫孙世忠。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制琴师孙世忠。他告诉记者,马兰花展示的那把仿唐阮的蓝本来自日本正仓院。“那年我去日本正仓院参观,带回来一张小图,根据这张小图,我揣摩制作了这一款仿唐中阮。”

中国唐代遗存的乐器为数不多,而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珍藏的阮是唐代传过去的螺钿紫檀阮。为了追溯和探访唐代遗存的一些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我国的乐器制作师一旦有机会都会前往日本奈良正仓院一睹唐代乐器的真容。

看着这把精美的唐阮,孙世忠内心涌起波澜。他决心回去制作一把仿唐阮。

仿唐阮制作好以后,阮内部的音梁尺寸到底是多少,什么形状的,他一概不知。“我先做了一个长方形的音梁,后来觉着不对,又做了一个圆柱,感觉声音还是不好,我又做了一个梭子型的音梁,经过弹奏,感觉声音好了。”说起尝试制作仿唐阮的经过,孙世忠感触颇深:“唐代阮跟现代阮的声音完全不一样。现代阮的腔体是用六块板拼出来的,面板底板用的全是泡桐,而唐阮跟琵琶一样,背板是用血檀整挖的,厚度是8厘米左右,比较薄。

定了有效弦距以后,他为这把阮四处寻找相配的丝弦。“开始找了很多琴弦尝试,感觉不合适,后来找人特制了丝弦装到琴上,感觉是唐阮的味道了。”孙世忠坦言:唐阮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没有听过,只能借鉴唐代传世的古琴或其他乐器,让复制的阮的音色尽量往那个时代靠。通过复制阮等其他古代乐器,他仿佛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的制作技艺和镌刻在木材纹理间的情感源源不断向他输送,被他接纳。通过复制唐代乐器,孙世忠也感受到了古代乐器的精妙之处。孙世忠认为,作为当代的乐器工匠,不能单从经济利益上考虑得失,它应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使命和担当,将优秀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发展下去,应是每一个制琴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孙世忠对中国民族乐器有着很深的情感。他的这份情感源自于家族的血脉,他的父亲孙增起在北京民族乐器厂工作,在耳濡目染之下,孙世忠也渐渐对民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父亲是他学习阮、琵琶等弹拨乐器制作的启蒙老师。

2014年,孙世忠拜到中国著名古琴制作大师田双琨先生门下,学习斫琴技艺。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需要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手艺。在田先生的指导下,孙世忠潜心学习,逐步掌握了斫琴技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斫琴风格。他制作的古琴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经外交部赠送给国外使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器物。

孙世忠制作的古琴还被制成邮票和首日封,邮品以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为主题,将美妙的音乐凝固在方寸之间,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

孙世忠说:我斫制古琴喜欢用古建筑上的立柱或者方梁为面板、底板,一般采用楸木、梓木、柏木等。先制作琴胎,然后掏空腹腔后进行初步试音,然后决定琴胎的厚度。“制作琴面最讲究的就是匀称,琴面经过细致的刨工后,一定要调音以纠正误差。”他说,一旦合板再调整腹腔就没有可能了,前面的制作工艺很关键,关系到古琴成形的音质。在腹腔调好后,要选择好位置安装天地柱,这个过程要经过不断的配合试音,才能防止在琴体成形后声音出现偏差的问题,琴面和底板合成时,要进行底板固定整形及安装附件。

孙世忠告诉我,古琴成型后,后期的修整也很重要。安装岳山和龙吟的时候,需要调音,以防止出现抗指或者煞音的现象。

古琴制作工序繁复,没有耐心,没有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很难从事这项工作。难怪有人说,斫琴是一种修行。在做好的琴胎上刮腻子进行找平,打磨后要在琴胎上裹上革布,目的是固定琴体防止琴体开裂。然后将底灰均匀地抹到琴体上,孙世忠称这是一项传统的技艺。“鹿角霜上到琴体上,可以使琴体变得坚固耐磨,一般上两三次就可以了,做好琴的漆胎后要进行试音。”孙世忠说,试音比较麻烦,要进行多次,并且要与上漆工艺结合起来。琴胎经过反复打磨,干透后再安装13颗徽位。徽位与弦相距半厘米为最佳。孙世忠制作的古琴外观继承了老传统的琴形,但他对焦尾、岳山、龙池、凤沼等重要的发音位置进行了一些改进,因而使古琴的音色更加通透圆润。

在民族乐器制作实践中,孙世忠在继承前人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一直遵循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宗旨,他与专业演奏家、教育家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聆听他们对于乐器的改良建议。经过大胆改革、创新、探索研究,他在一些乐器上攻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同时熟练掌握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民族乐器制作工艺。他制作的古琴、琵琶、阮,音质纯正、稳定,音色明亮宽广,发音灵敏,制作工艺精细考究,结构严密,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制作改革委员会理事,孙世忠坦言,在跟王鹏会长和琵琶制作师曹卫东等制琴名家的接触和交往中,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孙世忠在河北涿州的工作室毗邻制笙名家赵宏亮,他说自己与制笙大师赵宏亮在一起聊天时,总会探讨乐器制作、乐器声学等方面的问题,“在探讨中,能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对提升制作技艺、解决一些难题都有益处。”他说,在乐器制作领域,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2019年,孙世忠被评为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制作传承人,他还入选了《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一书。

1977年出生的孙世忠,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已在乐器制作领域打拼了二十多个年头。对于中国民族乐器的未来发展走向,孙世忠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民族乐器,相信民乐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孙世忠心中有着一个宏大的愿景,那就是让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舞台上响彻美妙的乐音,让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之林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琴师民族乐器古琴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断弦
断弦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庄子说》(九)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