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中山《晓雾》的作品分析及艺术感受

2023-12-04 05:53高扬惠子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轮指古筝演奏者

文/高扬惠子

绪论

近些年,民乐器纷纷开始结合西方创作思维进行创新创作,在创作的同时也注重了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重要性。文章论述的作品《晓雾》即体现了这一点,它融中西于一体,古今相结合,运用现代创作思维进行构思,并将传统地方戏曲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表现了在朝晨前后的雾气弥漫与舒缓感。乐曲在短小的动机主题上不断进行衍申、变奏和发展,特殊的音效丰富多彩,快速指序手法表现得生动简炼。这些细节的交织,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短介绍此作曲家的生平及风格,第二部分主要对此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技巧及演奏处理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笔者对此作品的艺术感受。

一、王中山及其作品概述

(一)作者简介

王中山,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曾赴日本、韩国等地进行访问演出,并应邀在香港讲学、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他推动了古筝艺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输出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王中山先生首创了多种现代古筝演奏技法,不仅增加了古筝的表现力,更使演奏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王中山先生自幼习筝,他在演奏和创作古筝音乐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其演奏灵活多变、细腻丰富。无论是传统筝乐还是现代作品,都能使作品得到完美的诠释,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王中山先生创作了《暗香》《霍拉舞曲》《水墨》《楼兰》等作品。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体也播放了他的《溟山》《汉江韵》等,并作专题介绍。

(二)《晓雾》创作背景

作品《晓雾》是根据京剧《卖水》的旋律为基础,加以创作的。这首乐曲表现出人们在晨雾中陶醉于什刹湖畔的北京老派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祥和安逸的氛围,还加入了浑厚有力、字正腔圆的京音京腔,是对老北京生活氛围的生动写照。在音乐上,将中国传统京剧和地方戏曲与现代创作技巧相结合,为听众勾勒出一幅诗意朦胧的老北京晨景。在结构上,《晓雾》是一首多段连缀体的音乐作品,乐曲虽不是传统的一板一眼,但仍在规整的节奏和韵律中缓慢进行。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传统戏曲的基本功。其中“唱、念、做、打”贯穿了整首乐曲,并将乐曲的每个部分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全曲的主题音调源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京腔”,体现了唱腔刚进明快、高亢挺拔的特点,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古筝的独特魅力。

二、《晓雾》音乐特征及技法难点

(一)曲式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此作品的乐曲结构为复合乐段作品。以短小的音乐动机和下行二度级进的旋律线发展,从而形成作品主题句。接以多次变奏发展,并从不同的段落和调式呈现了京剧的特色。从音乐曲式结构和音乐材料上来说,主题动机在原有基础上向上扩展和变形,进而呈现了整个音乐主题,其与后乐段自然地结合起来,展现其之间的对比。

(二)音乐素材分析

1.引子

如谱例1中,体现出了戏曲中的“唱”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一开始缓慢的十六分音符相互交织,接连12拍,其复杂的外表下,暗含了独特的旋律线。它在一层层的音效渲染中,逐渐将我国传统的曲调展现出来。每一遍的处理应轻缓自如,营造一种若隐若现、薄雾弥漫的意境,并将线条凸显出来。主旋律进来后,注意右手的力度。在演奏中,需注意横向线条的乐句发展。

2.慢板

如谱例2中,慢板段是一种从主题发展的变奏,体现出戏曲中的“念段”,其与散板乐句互补互织。其中,节拍从4/4转换为2/4。在音乐场景中,雾气逐渐消散,天空变得晴朗。在实际演奏中,要感受节奏中的细微变化,当旋律音逐渐升高时,情绪进而起伏。演奏此片段需要对每个细节都具有合理的了解,以及句子之间的气口设计,以使音乐层次分明。在句子之间的衔接上,也需注意音的延展性,呈现过渡的特征。

3.中板

如谱例3中,中板段体现出了戏曲中的“做”段。其第一个素材在更加紧凑的氛围中展开,演奏者宜多采用轮指技法,弹奏出晶莹透亮的音色。这时,左手五连音的演奏是自由的,乐句的处理应连续不拖沓,可适当将轮指与快速抹托相结合,后用摇指将乐曲带入饱含情绪的旋律中。

4.快板

如谱例4中,快板段体现出戏曲中的“打”段。此时的演奏已进入情节紧张的快板中,这一部分的演奏有三种不同的变化。由于左手止音,以及右手扫弦、拍板和刮奏的运用,使音乐更加丰富。在演奏时,要注意增大音乐的表现力,体现乐句的趣味性和跳跃色彩,让音乐充满动力。止音处需注意左右手的配合,运用不同力度的处理,使音乐多变。

图1 《晓雾》曲式结构图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谱例4

5.尾声

尾声为引子的再现,呼应乐曲的开头,音乐仿佛又回到了舒缓的迷雾中。最后,用刮奏以及擦弦技巧来结束全曲,带有浓浓的京剧艺术气息。

(三)演奏技法分析

1.快速指序

“快速指序”又称“快四点”,此技巧是浙江筝派的主要演奏技法之一。它突出“快速”二字,其注重手指的独立性和音色的颗粒性的统一,并强调每个音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演奏时需将力量传至指尖,节奏有力。作品中的快速指序,又和复调手法相结合,提升了音乐表现力和演奏难度。当同时运用两只手时,在不破坏旋律的前提下,很难保证速度和音色。因此这是以表演者反复重点练习的地方。

2.轮指

“轮指”是由许多古筝演奏者借鉴琵琶的“轮指”技巧而创立的,它的运用使古筝音乐的音乐表现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突破性。轮指强调音的颗粒性,以及音与音之间的连续性,要达到类似于摇指的音色,但又不能缺失轮指的优势。作品中轮指的特点是细腻、自然,给人一种愉悦而轻盈的舞蹈感觉。它包括长轮和装饰性短轮,与摇指的清脆和延绵相比,“轮指”这一手法则更柔软圆润、温柔饱满。

3.拍板

“拍板”这一技法是在现代古筝发展之下的表现。古筝演奏过程中对筝体的影响主要由琴盒部、琴盒底部和弦部三部分组成,其中打法主要分为拍、打、敲、扣四种类型。作品中的“拍板”主要是在琴盒上和琴盒侧面的击打、用来模仿梆子声。这种特殊技法使乐曲艺术的生命力更加富有神韵,这就是它能与西方艺术作品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因。

三、《晓雾》引发的艺术思考及美学感受

(一)传统技法的传承

古筝的传承和发展与演奏者们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为了取得新发展和突破,演奏家们在古筝创作中进行了诸多试验。王中山老师通过京剧元素的运用,在传统调式以及曲体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增加并创造了人工调的变调。通过作品《晓雾》,演奏者们看到了古筝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之后的突破。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古筝必将赋予更新的生命力。

(二)打破规矩,突破创新

《晓雾》给演奏者们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它创新的音调、空灵的音效和带有北京地方的旋律。古筝面板和琴弦上摩擦碰撞产生的声音以及使用义甲侧面滑奏琴弦等,通过演奏,传达出对筝曲的创新与突破,作曲家更多地关注音乐的结构和本体,在调性上尝试进行突破和翻新,并充分思考如何用肢体来表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张力,我相信古筝在未来将有更多的表现手法。

(三)《晓雾》的美学感受

作品《晓雾》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美感的乐曲,京剧元素在现代创作中的运用颇多,如《夜深沉》《醉京斓》《晨兴》等,都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对此作品的解读,不仅是对表演者高超技巧的赞叹,也是对传统音乐一种美的感受。在表演中,只有将传统音乐的魅力融入到表演中,才能充分表达音乐的精神内涵。

结论

《晓雾》作为大型古筝作品的代表,它既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音乐精髓,又顺应了音乐美学的现代潮流。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代表之一,古筝音乐不仅要用于古筝教学的理论研究,更要用于古筝的表演实践中,能够带给听众们真实的情感与艺术感受。经过这次研究,让我对王中山先生的现代古筝曲《晓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作品的含义和韵味以及演奏者的技术技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晓雾》为自己以后的古筝之路提供指引,使未来的演奏更加丰富饱满,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完美地演绎作品。

猜你喜欢
轮指古筝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我的古筝之旅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