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奏符号到音乐实践的训练进阶
——以 ”节奏为例

2023-12-04 05:53孔令宜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读谱重音音高

文/孔令宜

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是音乐的骨骼。[1]节奏的技能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常规项目,可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节拍感与准确的节奏感,为后续的音乐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将独立的节奏符号赋予实际意义,理解节奏符号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可以更为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提高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以切分节奏为例,通过逐级读谱训练来说明节奏符号文本标识与音响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常规化处理与特殊化处理展开分析,以求更为准确、生动地理解与表达音乐。

一、节奏符号的文本标识与音响特征

符号是社会约定的代表某事物的标记。[2]音乐中的节奏符号,包含文本标识与音响特征两个方面。每个节奏符号的文本标识与音响特征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时值长短关系和重音位置。音乐中所运用到的节奏符号数不胜数,无法穷尽。受篇幅所限,这里只就其中最为常见的一拍切分节奏进行举例说明。

(一)切分节奏的文本标识

文本标识指代视觉符号,能够表示节奏的记谱形态。每个节奏符号均由若干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音符与休止符共同组成。

例1

若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例1中展示了最为常见的一拍切分节奏文本符号。从视觉上看,该节奏中三个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为1:2:1,属于典型的短长(短)型节奏。这个切分节奏,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在不同时期音乐作品中都被广泛使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二)切分节奏的音响特征

音响特征指代听觉符号,能够传达节奏的实际音响效果。简单来说,即听音乐时脑海中将节奏的音响效果与记谱形态相对应。在节拍体系的音乐中,除一拍子外,每小节中都有强拍与弱拍之分。对于小节而言,强拍可以视为每一小节的节拍重音。就一个单位拍而言,其内部也有强弱之分。当一拍划分为均等的两部分时,第一部分为强位,第二部分为弱位;当一拍划分为均等的四部分时,第一、三部分为强位、次强位,二、四部分为弱位。[3]

例2

一个音由拍子的弱部分开始,并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这时后面的强音便移到前面的弱部分,这种音就叫“切分音”。[4]切分音通常都要强奏。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例2展示了切分音的产生以及重音前移的过程。它与其他均分节奏或附点节奏不同的是,节奏重音没有位于四等分的首位。这使得它在常规强弱循环的律动中,极具特点。

二、从文本符号到音响符号的训练

在读谱训练之初,通常需要先建立起节奏在文本标识与音响特征之间的对应联系,然后通过逐级读谱练习,进一步掌握节奏的时值比例关系及重音位置,对其音响进行准确还原。

(一)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在良好的节拍体验下,建立准确的节奏感,培养其对节奏形态准确辨识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声音(即音响符号)的能力。

有剖宫产手术史,平时经常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或者不规则出血,需要警惕这个毛病。B超和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治疗相对复杂点,可以用药试试调经,必要时需要手术修补。

例3

首先是对单一切分节奏符号的练习。这一环节,犹如语文课当中的识“字”环节,需要将字形、字音与字义相对应。在初学切分节奏时,可以采用延音线进行过渡,即将四个十六分音符均分节奏中的第二个音与第三个音用延音线连接(见例3)。在念读时,将延音线末端的音读成“a”或“en”的音节,来形成一个节奏占位。这样的过渡练习,可以对时值的把握更为准确。

例4

将单一的节奏符号引入到节奏短句中(见例4),犹如语文课当中的造“句”环节,有助于巩固对字词的理解,提高语言逻辑组织与表达能力。在念读节奏短句的过程中,击拍是不可或缺的。分拍练习能使学习者对节奏的前后半拍进行准确分割,明确节奏内部的时值比例关系。而合拍练习的重心,从对节奏时值的把握转移到了对节拍律动的感受上。

(二)进阶练习

进阶练习对读谱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通常会加入句法、力度、速度等标记。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谱面上各式各样的标记全部体现着作曲家的音乐情感表达。因此,该训练也是向实际音乐作品表演实践的过渡。

例5

在例4的基础上增加句法与力度标记,并将一条单声部节奏记写成两行谱的形式(见例5),可以培养学习者纵向移动视线的习惯,扩大其视辐范围以及对多行谱表的适应能力,逐渐向二声部节奏训练过渡。一般情况下,低声部为强位音,高声部为弱位音。这种拆分练习,能够使学习者更加明确节拍与节奏的重音位置。

例6

(三)提高练习

提高练习在进阶练习之上加入了音高要素,更加贴近了实际音乐作品的样貌。在这一阶段中,读谱的训练形式是广义的,包括念读旋律的唱名(对于音高不作具体要求),或是视唱、视奏等。视唱(奏)乐谱,是对乐谱中的各种符号进行综合理解与表达,学习者需要同时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性与速度的稳定性等等,对学习者的视觉、听觉与运动觉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要求。通过看,对乐谱中的文本符号进行识别;通过听,不断对音高和节奏的精准度进行调整;通过击拍或挥拍,来保证速度与节奏感的稳定,还需要根据音高的起伏,节奏的疏密和长短关系来感受音乐的动态变化,准确传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7

在例6基础上添加音高,则可获得一条二声部旋律(见例7)。二声部读谱是向多行谱表读谱的进一步过渡,可以采用弹唱(弹一声部、唱一声部)或弹奏的形式,也可以多人协作的形式。在练习过程中,学习者既需要确保各自声部在音高、节奏与演奏法等方面的准确性,又要体会声部之间丰富的和声与对位效果,感受节奏的趣味性。

三、节奏符号在音乐实践中的不同音响特征

在音乐实践时,节奏不是苍白的文本符号,而是作曲家传递个人情感的重要媒介。在演绎时,不仅要将乐谱中的文本符号转化为实际音响效果,而且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音调的起伏、节拍的律动、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结构的情绪布局等等,都要以充分理解和表达音乐作为前提。在音乐作品中,受到结构、歌词甚至是地域风情等的影响,如何恰当地处理节奏重音才能使音乐作品听起来自然、流畅,是值得研究的。

(一)器乐作品中的常规化处理

在器乐作品中,节奏对于音乐的稳定性与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演奏与处理上相对严格、精准。器乐作品中的常规化处理,是指在演奏过程中基本遵从节拍、节奏本身的重音规律。一般来说,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都需要被强调。节拍重音在音乐进行中会自动循环,音乐的稳定性和结构力依托于节拍重音,而动力性和灵活性则依托于不稳定的节奏重音。

例8 德彪西《小黑人》

以例8中第一小节的切分节奏为例,e2处在节拍重音上,g2处在节奏重音上,二者都要强奏。但从音高形态上来说,g2处于音高重音的位置,因而g2应该处理得比e2更强一些。

(二)声乐作品中的特殊化处理

声乐作品由于受到歌词的音节与含义的影响,使节奏的处理具有特殊性。演唱者需要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意境灵活地处理节奏,来实现自然而流畅的表演。

例9 刘虹《月亮花》

在中国声乐作品中,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四个基本声调,使得汉语的发音具有音调特色。而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不同的组合搭配,形成了丰富的词汇表达。在例9中,出现了一字两音甚至多音的现象。“雪山”一词属于偏正结构,由修饰语“雪”和中心语“山”组成,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因此,语音语调的重音应该在“雪”而不在“山”,演唱时不能因“山”处在切分音上就做强处理。第二句歌词“有一朵月亮花”中的“亮”字是轻声,因此其对应的切分音也应轻声处理,按照装饰性的“加花”进行演唱,使旋律平滑流畅,而不应该突出某一节奏重音的棱角,影响人们对音乐的理解。

例10 舒曼《东方玫瑰》Op.25 No.25

非声调语言(英语、德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且固定,通常有一个重音音节。因此,对于词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重音的位置和强度。例10中,歌词的含义为“我寄了一个如玫瑰芳香的问候”。其中,“einen”一词的重音位置在前,虽然连线中的第二个音是节奏重音,要处理得强,但其对应“ei”音节的收尾位置,所以要有收束感,做弱化处理。

节奏训练是音乐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通过读谱、演唱、演奏、听辨等多种练习形式,来逐渐获得稳定的拍速、良好的节拍感与准确的节奏感。然而,节奏训练不应仅仅是技巧的习得,还需要理解音乐中节奏要素的关键意义,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意识,体会不同音乐文化的内涵,使音乐表演更加准确、生动,最终让读者与听者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活力与魅力。

猜你喜欢
读谱重音音高
晒谱护家乘 读谱知族史——让孩子读点家谱“史书”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合唱指挥读谱技能解读——2015美国合唱指挥联盟(“ACDA”)大会感悟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