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捧哏”监管不能当看客

2023-12-08 03:25民生周刊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下单直播间主播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诚信是直播带货的生命线,没有信誉打底,再巧舌如簧也终将被消费者摒弃。

“95后”的老傅,那张娃娃脸怎么看都和“老”不沾边。因为他直播时掌控能力强,加上涉足直播领域多年,大家这么称呼,更多是对资深人士的尊称。

老傅是带货主播助理,对于“直播捧哏”“电商捧哏”这些称呼,老傅并不反感。在他眼中,跟主播打配合,不比说相声的捧哏轻松多少。

今年“双十一”大促期间,各平台直播间内火药味很浓,除了邀请大咖助阵、低价引流,像老傅这样的岗位也成了除主播之外的标配。

据《202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7853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直播电商方面,市场规模已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48.21%。

都是门道

作为带货控场的“气氛组”,“直播捧哏”借与主播的互动营造直播间火爆的氛围,适当添加一些价低、紧张的“佐料”,促进消费者下单完成交易。

“没错”“要了”“上链接”,这是网友们总结的捧哏“三字真经”,掌握了这些就是一名合格“直播捧哏”了。

说起来容易,操作中可没那么简单。“每一行都有自己的门道,捧也得捧得明白,掌握火候,控制节奏,看准时机。什么时候讲什么,什么时候闭嘴,遇到突发状况如何救场,这里都是门道。不大能说清楚。”老傅说。

老傅举例,今年五一期间,他配合某网红主播带货一款洗漱用品,在介绍产品过程中口误将产品规格弄错,短时间大量流量涌进来,如果不及时救场,可能会损失惨重。老傅及时拿起手中的话筒做补充提示,强调产品有不同规格,请顾客注意最后下单金额。

老傅说:“这个工作一点也不比主播清闲,我们要对产品一清二楚,关键时刻能掌控局面。”

像老傅一样,做“直播捧哏”这个工作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在大家熟知的招聘网站上,都有这一岗位的招聘信息,多数以场控、主播助理的名称标注。

孙琪是两个月前加入广州某直播团队的,她大学学市场营销,用她自己的话说算是专业对口。“很喜欢这份工作,收入每月8000元左右,公司环境不错,偶尔加班。”孙琪说。

对于资深“直播捧哏”的老傅来说,他的工作更像是驾校的教练。“你们看的是一场场直播卖货,我看的是背后的数据变化和未来趋势。”老傅表示,每一场他都会观察流量和数据变化,在总结中改进,寻求进步。

别触红线

家住北京通州的田女士是个网购达人,不过她却很少在直播间的吆喝声中下单。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网购环境。‘家人们’‘老铁们’‘手慢无’,主播总是给大家制造一种‘不买就亏大了’的假象,很容易就冲动消费。”田女士说。

事实上,田女士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有的时候主播们太夸张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心里也有数,低价也好,赠品也罢,商家怎么会做赔钱买卖呢。”在北京朝阳某服装店购物的陈先生说。

“其实,主播们认认真真卖东西就行了,别动那么多歪心思,别搞那么多话术、套路和心理暗示。”河南郑州上班族李伊楠说。

作为直播中的场控,负责把控直播节奏,“直播捧哏”十分熟悉货品详情和直播流程,如果他们营造出不真实的疯抢氛围,则可能涉及误导消费者甚至侵犯消费者权益。

《民生周刊》记者查询法律条款发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价格法第十四条也明确,经营者不得有若干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一种不正当价格行为是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云南昆明顺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柴艳表示,直播带货中营造出虚假的疯抢氛围误导消费者,致使其做出不理性购买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在销售数字上夸大宣传,变相蒙蔽消费者,则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柴艳强调,配合主播演出的助理、助播或“捧哏”,作为直播间团队的一员,若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误导消费者,与带货主播共担相应法律责任。要吃“捧哏”这碗饭,得守规矩,别碰法律红线。

以诚相待

不同于传统网购,在直播间,消费者基于对主播的认可,容易在氛围烘托下冲动消费。调查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在直播过程中,确实因冲动而产生非预期购物行为。

在“电商捧哏”的营销下,容易营造出失真的消费场景。消费者看不到真实的库存、下单情况,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折射出直播电商发展还不规范。

老傅坦言,直播电商虽然冲动消费特征明显,但专门用托儿来忽悠消费者,追求短期的成交量,换来的可能是居高不下的退货率。

“我想,眼光长远些的主播和平台工作人员,都会十分珍惜自己的羽毛。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毕竟不是做一锤子买卖,对吧。”老傅说。

老傅认为,与其花里胡哨地做表面文章,不如在产品和服务上深耕,对消费者坦诚相待,换来的必然是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信誉。

不可否认,诚信是直播带货的生命线,没有信誉打底,再巧舌如簧也终将被消费者摒弃。

广州某电商平台负责人宋阳坦言,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直播商家如果为了流量突破底线失去信誉,那离被消费者抛弃的日子就不远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才是直播带货的经营之道。

宋阳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维护好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对违法侵权行为绝不能容忍。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前最好做到货比三家,对价格和质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冲动消费。

猜你喜欢
下单直播间主播
“羲和号”开直播间
我们的直播间
第一次做小主播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欧洲最大罐车企业FFB:如果你现在下单2020年才能提车
我是小主播
打车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