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让写作妙笔生花的策略

2023-12-08 15:34郁震卫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7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乡愁故乡

郁震卫

为了写好作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积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面对写作话题时能畅所欲言,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抒发真情实感,不断地练习写作,反复推敲修改,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探究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初中生妙笔生花的策略,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素养的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写不出来好作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自主表达和应用,指导学生恰当地融入认识和经验,写亲身感受,以达到作文更有说服力的目的。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探究技巧,活跃思维,关注细节,掌握谋篇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实现妙笔生花的目标。

一、积累素材,让写作厚积薄发

1.重视日积月累,多维度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意识,平时多积累和学习,夯实写作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重视阅读,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还可以从四季、人物、动物、趣事、节日、活动等方面积累,丰富素材库。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积累素材,因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例如在阅读有关“菊花”的文章时,发现文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句子,如“那些开得正旺的菊花在秋风的吹拂下,好似一个个娇美的小姑娘,在向你微笑,向你招手,似乎在欢迎你的到来”“那些即将凋谢的菊花也并不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而是顽强地挺立着,一直坚持到最后,即使最终会被风吹断,被雨打落”。两个句子都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特点,展现了菊花盛开的状态,以及菊花的精神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平时多积累,写作时就不会搜肠刮肚,不知所措,而是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和内容,充实作文内容,使作文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2.灵活应用素材,缩放自如

面对一则好素材,怎样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关键技巧在一缩一放之间。缩的技巧用于记忆,放的技巧用于表述。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表达记忆的方式把平时记下的某个素材应用到作文中,主动表达,灵活应用,并且结合内容进行想象和充实。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加工能更好地理顺各种逻辑关系,进行结构设计,写出优秀的文章。例如阅读“给猫剪胡子”的故事:“我”把猫的胡子剪了,爷爷告诉我猫的胡子不能剪,因为胡子非常重要,可以测量老鼠洞口的宽窄,还能让猫保持平衡,可是“我”已经剪了……这样的趣事展现了作者的天真和可爱,在写作童年趣事时可以应用,把给猫剪胡子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示对童年的回味和怀念,在表达中让人感受到童年如画,童年如歌,充满了快乐和童趣。巧妙地应用素材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在写作“课间十分钟”时,学生要巧妙构思,将各种不同的课间十分钟展示出来。有的学生表现出了“轻松”,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幽默”,还有的学生表现出了“痛苦”……课间十分钟多种多样,体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创意写作中,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

二、探究技巧,布局科学合理

1.前后呼應,引人入胜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多从写作方法和写作策略上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写作思路。学生了解了写作的一般模式和规律,就会在下笔的时候得心应手,做到妙笔生花。学生要了解一般的文章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开头开门见山或者抛砖引玉;在正文处摆事实、列数据或者讲故事;在结尾处总结归纳或者巧设悬念……通过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前提下写作。在作文开头可以应用不同的开头方式,例如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落笔入题,让读者了解写作主旨;利用诗句导入话题,切入作文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烘托环境和氛围,呈现生动的场面……巧妙的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尾要做到前后呼应,突出作文的整体性,让读者回味无穷。

2.妙用修辞,语言生动

写作时还可以恰当地应用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用有效的方式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或更好地展示景物,等等。教师要从写作方法和写作策略上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方法,学会科学安排文章结构,从而在下笔的时候妙笔生花。例如描写“下雪了”,有的学生写:雪花落在树姑娘的身上,树姑娘好像披上了雪白的婚纱。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好像戴上了雪白的帽子;雪花落在马路上,马路好像系上了雪白的哈达;雪花落在大地上,大地好像盖上了雪白的羊毛毯……学生应用了大量的比喻,通过排比的方式使雪花拥有了人的灵性,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惟妙惟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习,多写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三、深度思考,展示内涵底蕴

1.独特立意,新颖见解

很多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让学生的作文与众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明确题目要求,从创新的角度立意,选取新颖的角度写作。学生要用新颖的观点和思路展示观点和见解,写出独特的文章。例如在介绍学习方法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写要认真听讲,虚心从父母或者教师那里学习知识。但是有的学生提出了独特的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很多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家长和教师更强,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虚心向家长和教师请教。这种独到的见解能让教师眼前一亮,感受到学生独特的思考。写作中并没有对与错之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激活情感,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使作文出类拔萃,写作时要关注细节,关注情感的抒发。只有在作文中融入真情,才能使文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生命力。例如以“孝敬父母”为话题写作,可以讲述亲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利用名人的故事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动天地的故事数不胜数,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他们都在用行动证实自己的孝心,这使得他们更有责任感、使命感,孝心使他们不断成熟,从而奉献家庭,奉献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突出中心和思想,达到深化主题、突出中心的目的,让作文更加真实感人。

四、思维对话,触类旁通

1.围绕提纲展开对话,搭建写作框架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章设计对话,鼓励学生列提纲,促进学生在对话中形成写作框架。对话能让学生的写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帮助学生学会构思和设计文章。

例如指导学生以“乡愁里的中国:城市里的乡愁和愁乡”为题写作,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立意,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对话中有的学生提出对于现代人来说,乡愁是一种非常尴尬的情感,因为想永远留在故乡、停留在地球某个经纬度的人并不是很多,故乡似乎成了一道枷锁,仿佛不舍弃不遗忘,便很难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但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与家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有的学生在对话中说到了写作的常规角度,说到乡愁大多会想到故乡的景色和记忆中的风景,很多人对故乡充满了眷恋就是因为故乡是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港湾,内心永远都带着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充满了回忆,所以,说到乡愁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乡的景色和自己的成长。写作“乡愁”时,有的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先总说自己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内心永远的牵挂;然后从几个方面对故乡进行回忆,回忆生活、风景、人物、故事;最后总结对故乡的依赖。有了清晰的框架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快速成文。

2.围绕思想情感展开对话,深化写作主旨

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写作情感和思想开展对话,通过沟通的方式深化写作主旨,升华主题。例如在对话中,有的学生想到远离家乡,内心会带着浓重的乡愁,这份情感会随着离家时间的增加不断发酵,所以作文围绕对故乡的眷恋展开。有的学生在对话中想到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依赖和对故乡的思念之间的矛盾,生活在城市,时间长了会感觉到物质上的富足,但是内心缺少归属感。所以不论在城市生活多长时间,内心都会有对乡村的眷恋。学生会结合城市生活探究对故乡的依恋,在比较中升华情感。有的学生在对话中说故乡是心中的根,树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这是绿叶的情谊,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守住情感之根就能为心灵留存一份温馨。通过比喻的方式升华情感。有的学生在对话中想到了城镇化建设的背后是乡村的失落,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都要依赖乡村,乡村是很多人梦中的牵挂,但是,当生活在城市的时间长了,产生了依赖感,就不能彻底回到自己的故乡生活。在他们心中,无论故乡有没有变化,都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却很难回去了。还有的学生在对话中有了别样的创新,认为乡愁见证了社会的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和乡村有了新的发展,很多鄉村居住的人来到城市,在城市体验到了现代化的生活,见证了社会向现代化目标一路奔驰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策略、思路和技巧。同时关注平时的指导和积累,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做到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掌握了写作方法,就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做到妙笔生花。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乡愁故乡
故乡的牵挂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永远的乡愁
走在故乡
乡愁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月之故乡
九月的乡愁
《故乡》同步练习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