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2023-12-08 07:26本刊编辑部刘淑琚何小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茶马古道扬州

本刊编辑部 刘淑琚 何小夜

中国话,是我们世代相承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我们关于家乡与祖国最深沉的情感记忆,是中国人共同的“乡音”。

同源共生

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和谐共存,多样的语言语种,既集中反映了中国话同源共生、和而不同,成就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大格局,更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我国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些十分偏僻的村庄,如西藏昌都左贡县的甲郎村,村民极少与外界接触,却能听得懂西南“官话”,一些人还能够熟练地说。那里多民族杂居,高山峡谷隔绝,本是语言阻隔非常严重的地方,为什么西南“官话”却能通行呢?学者通过田野考察得知,那一带曾经是茶马古道贯通之处。茶马古道是我国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馬帮经由茶马古道曾频繁往来于川、藏、滇及中原地区,各民族在茶马互市的贸易交往中,突破了语言、文化的障碍和隔阂。茶马古道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西南“官话”成为共通的语言。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物资贸易通道,也是一条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融通的走廊。

各民族词汇的相互借用,同样反映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实际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至今还保留着早期汉语的词汇。作为现代标准汉语的普通话,也融汇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词汇,如由傣语音译的地名“景洪”“西双版纳”,满语音译的“嘚瑟”“沙琪玛”,藏语音译的“哈达”“拉萨”,蒙古语音译的“胡同”“站”等。此外,许多民族乐器的汉语称谓也多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如“琵琶”“唢呐”。各民族间相互借用词汇的现象很普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的自然状态。

少有人知,云南昆明的“滇中小片”竟与两千多公里之外的扬州话有着相通之处。讲昆明话的杨海中与讲扬州话的柏翔飞在昆明一见如故,同为厨师的两人相约一起做菜,“么么三,太板扎了吧你这个”是杨海中夸赞柏翔飞厨艺的一句话,土生土长的扬州汉子柏翔飞意外地听懂了。

昆明话和扬州话的相通性与明代大规模移民进入云南有关。明清时期大量百姓迁至云南、四川等地。据记载,迁往云南的移民中军户占70%,其中近一半来自江淮地区,即今天的扬州、南京等地。有赖于两地方言的语言共性,在讨教厨艺的过程中,杨海中与柏翔飞逐渐亲近,他们将扬州菜的技艺与云南菜的风味结合在一起,碰撞出一道名为“板扎”的融合菜。

运用示例

方言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家的声音,就是内心深处最隐秘情感的“直译”。每个地方独特的表达,变成了属于每个人的语言基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文化的不同,生产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衣食住行、不同生活风貌、不同外貌性格和气质,还有一个标志性不同就是语言。“他乡遇故知”往往就是通过声音的辨识度,建构起一种“身份认同”“集体记忆”,超越血缘、地理,甚至时间,成为人与人之间最牢不可破的联系。

普遍共通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乡音各异。这种状况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另一方面体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民对共同语的现实需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葛兰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她的声音陪伴了听众六十载,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她仍然走在推广普通话的路上。在葛兰心中,普通话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她开创了“博雅课程”,带着学生们诵读古典诗词,传承传统文化。同样是播音员的海霞,每年工作之余都会去往乡村和边远地区看望当地的孩子们,教他们学习普通话,或录制一些有声书。她发起了“石榴籽计划”,去影响大山里的孩子,帮助他们跨越语言的障碍,勇敢追求崭新生活。

在青海贵德县有一种当地民歌,歌词总是一句汉语一句藏语,意思相同。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极其形象的名字,叫做“风搅雪”。不是风吹散了雪,也不是雪压住了风。风借雪成势,雪乘风飞舞,天地间一片茫茫。在一句一句地反复吟唱中,说着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理解了彼此,开始了交流——这种出于人自身的对于沟通和交流的渴望,才是一种语言能够形成和传播开来最根本的原因。

运用示例

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特殊,是因为它不像其他方言一样,只在某一个区域内使用。说是方言,因为它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又吸收融合了众多方言的特点而诞生。这些方言的根,也是普通话的源。普通话这种特殊的“方言”,所追求的,就是要在各有特色的方言中够“普通”,普通到每一种方言都能在其中找得到自己的印记。

“普通”两个字,是一种希望,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够容易地掌握,可以彼此交流知识,沟通情感。用普通的共通话,包裹起一颗颗特殊的方言种子,将星罗棋布的村庄,连成线,织成网;将一条条溪流,汇成河,聚成海。“普通话让我们走得更远,方言让我们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主题思考

1.繁与简,留存与流传共舞。

汉语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化过程,直到普通话的出现,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民层面的“共同”,普遍而通用。不过,很多古汉语的特点,都被方言保存了下来,普通话本身,也吸收了很多这些带着腔调的方言词汇,留存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

2.远或近,是脚踪不是距离。

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所使用的方言,早就随着人们迁徙的脚步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这种迁徙,很多时候并不会留下书面的文字佐证,也因为时间久远,并不为普通人所知。但是那些藏在方言中的一个个相似处,在不经意地交流中跳了出来,打破了陌生,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回应。

3.少或多,不是西风压东风,只为搅它漫天雪。

中国话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从来不是一种方言对另一种方言在使用人数多少上的压制,也不是同化并最终让其消失的过程,而是在被最广泛接受的基础上,两种方言彼此靠近,彼此丰富,最终搭建起彼此之间互相理解的桥梁,实现的是“沟通”。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猜你喜欢
茶马古道扬州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马古道
扬州的秋日
骑行“茶马古道”
下扬州
茶马古道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