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高校图书馆创新

2023-12-09 18:18邹宝萍
文化产业 2023年32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

◎邹宝萍

在现代高校教育发展中,图书馆图书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核心文化学习场所,能够满足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各项文化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就必须切实加强图书管理创新,根据现阶段图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高校图书馆要合理引进大数据技术,推动图书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下,各地区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引进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指导本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者树立先进的大数据理念,优化改善图书管理内容与方式,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高校图书馆将大数据与图书管理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管理综合水平。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图书管理者能够实时获取读者的行为数据信息与偏好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为读者及时推送其感兴趣的图书信息,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以此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而读者也可以利用图书馆搭建的大数据服务平台随时随地检索自己需要的阅读资料,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其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图书管理工作者可以实时与读者进行交流,解答读者的各类咨询问题,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图书馆能够进一步完善图书服务工作,科学细化服务项目与内容,同时提高图书管理者的服务工作效率与读者的借阅学习效率,促进图书馆各项图书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还可以帮助图书管理工作者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校提升读者的文化知识储备,促进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数据管理理念缺失

阻碍现代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图书管理者缺乏先进的大数据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工作思想较为保守,图书馆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优化图书管理模式,也缺乏自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的意识。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还必须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职业素养,能够主动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灵活运用各项先进计算机设备与软件。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管理者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其图书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还是习惯于应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比如,当需要查询某项图书资料时,图书管理工作者会根据图书分类情况到书架上逐个寻找目标图书,图书的查阅效率较低。如果借助大数据技术与设备,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到目标图书,给读者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提升大数据思维能力,努力推动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大数据管理系统不够成熟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较为丰富,图书内容较为复杂,如果完全依赖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将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日常分类统计管理,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就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起专业、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将所有图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实现图书资源的科学管理。然而,现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针对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有效建立成熟完善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各种软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大数据技术在图书管理中无法有效发挥出其重要作用。而一些高校虽然在图书馆建设运营中应用了大数据管理系统,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系统存储空间有限,无法安全存储大量图书资源,导致图书管理工作受限,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图书需求,不利于海量图书资源的全面快速检索和图书馆存储目标的实现;又比如,系统计算运行能力不足,当图书管理者或用户在检索图书信息时,由于系统的硬件设备受限问题导致图书信息计算处理速度偏慢,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质量。

大数据图书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与现代读者的服务需求相匹配,这不利于图书馆各项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无法发挥出图书馆在高校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图书管理制度的缺失,虽然高校引进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但没有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制度,严格监督要求管理工作者规范操作,从而影响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应用的实效性,无法为高校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健全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图书管理人员履行好岗位职责,打通不同工作环节的隔阂。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要不断健全制度管理机制,提高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大数据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利用大数据技术,防止在网络图书信息服务中出现安全漏洞,保障用户切身利益。

大数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如今,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也相继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海量图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图书服务质量和效率。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中没有及时更新大数据基础配套设施,也没有对不同类型图书资源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使得数字图书馆与纸质图书之间出现脱节,从而影响读者的线上阅读体验,无法有效获取关键的图书信息。完善大数据基础配套设施应用是保障现代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大数据基础配套设施的引进投资力度,并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运用好各项基础设施设备,提高大数据图书管理服务水平。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措施

创新大数据管理理念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想推进图书管理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大数据管理科学指导工作。图书馆要主动引导全体图书管理者树立先进的大数据管理工作理念,提升自身的图书管理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参与大数据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其大数据思维和综合素质,促进其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理念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使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邀请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交流,向图书管理人员分享最新的大数据实践工作经验与管理方法,促进图书管理者建立大数据思维模式,优化传统图书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图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检索服务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要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大数据思维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比如,通过设置引导读者使用自动化信息检索板块,让读者体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优质阅读服务,使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图书信息和服务内容。

创新大数据图书管理系统

高校图书馆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大数据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还必须创新大数据图书管理系统,确保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专业、完善的服务。一方面,高校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大数据图书管理系统,注重提升该系统的安全存储能力与计算机运行工作速度。当大数据图书管理系统安全储存功能得到提升时,管理者就可以将具有价值的海量图书资源安全存储到对应的系统板块中,为读者带来便利,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图书服务内容“动”起来,使其与读者可以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人机交互的目标。读者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反馈意见,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爱好和需求,赢得更多读者的长期支持。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应不断优化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处理模式,确保各个细节和流程都做到位,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比如,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以通过在大数据管理系统中设置互动交流板块,加强管理者与读者的日常交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更多阅读交流的机会。

健全大数据图书管理制度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健全的大数据管理制度,并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基础下的图书管理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大数据融合应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配套的大数据图书管理制度,导致各项大数据图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传统的图书管理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数据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发展要求。因此,各地区高校要汲取更多优秀的实践工作经验,将大数据技术与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优化大数据图书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确保相关岗位员工的规范操作,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服务,同时促进图书馆大数据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管理建设中需要不断更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要提前做好规划与统筹工作,明确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结合图书馆服务的目标读者和用户群体信息,合理引进大数据设备与技术,确保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方便图书管理工作者对各项图书资料进行快速整理和安全存储。高校图书馆还需要从内部管理工作环境方面入手,努力打通图书采购、信息传输共享、信息检索以及信息保存等环节,安排专业数据分析人员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统一的管控和归类分析,以此发挥图书资源的最大价值。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适当增加现代化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比如,在图书馆设置人脸识别设备,方便读者快速进入场内并获取图书信息服务,建立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库,方便图书管理工作者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与爱好为其推送图书服务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想提升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就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要指导图书管理工作者树立先进的大数据工作理念,督促他们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大数据技术配套设施,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高校要根据大数据发展趋势,及时优化图书管理工作制度,健全大数据图书管理工作体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专业、完善的大数据图书管理系统,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技术设备,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图书推荐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