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筝曲《远清秋》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

2023-12-10 06:55张裕欣杨春林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音阶古筝弹奏

张裕欣,杨春林

(南宁师范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从古至今,古筝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中国乐器之一。现如今,在经济快速发展且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现代筝曲随之涌现。现代筝曲的创作既与传统筝曲一脉相承,又在传统筝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本文中,笔者对《远清秋》这首现代筝曲进行剖析,不仅对现代筝曲的演奏风格以及创作有了更好的认识,还对于今后的筝曲创作、筝曲演奏乃至教学有了新的思路。

一、筝曲《远清秋》作品概述

《远清秋》这首乐曲创作于2007 年赵洁楠女士的研究生毕业音乐会上,此曲标题取自北宋诗人柳永《雨霖铃》中的一句诗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悲痛的即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诗人柳永在创作《雨霖铃》时恰逢仕途失意,自己又对生活与前途充满了迷茫,因此,他决定离开京都,与旧人告别,作品旨在表现流落时的依依惜别。谢鹏先生认为,如今的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心都很浮躁,因此,他呼吁大家在内心保留一块净土,并在音乐的熏陶下摆脱喧嚣,又因当时的两人面临着毕业,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内心难免百感交集,一方面不舍青春美好的校园生活,内心充满了伤感,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即将踏入社会的未来前途充满了迷茫。

二、《远清秋》演奏技巧及演奏方法分析

(一)快速指序技巧

快速指序是古筝演奏中弹奏多个音最快的指法,是提高手指的速度力量以及手指灵活独立性,并最终使乐曲达到行云流水般的音响效果的技巧。“快速”一词是指这个演奏技法最适宜演奏快速旋律,而“指序”一词则是指法的顺序,大致分为自然指序、伸展指序、密集指序、超密集指序等。[1]谈起快速指序,那一定要提及赵曼琴先生和王中山先生。赵曼琴先生首次使我们在弹奏时不常用的无名指和小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得我们的手指灵活度和炫技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王中山先生则以全新的技法重新演绎了《打虎上山》等筝曲,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地进行创新,大大丰富了快速指序的内容。快速指序又分为“传统指序”“现代指序”两种。传统指序是指传统演奏方法中的用指规律,即“右手司弹,左手职按”。“右手司弹”是指右手以弹奏主旋律为主要任务,各手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演奏主旋律;“左手职按”是指左手以按弦为主要任务,并通过弹奏筝的左边位置以按、颤、滑等手法为主旋律添加色彩。[2]在传统技法中,右手运用最多的就是单音弹奏法,在此曲的慢板部分中,从13 小节开始一直到29 小节,右手都以单音形式弹奏主旋律,左手则以上滑音、颤音以及装饰音等技巧共同演绎,在这一小段中,作者巧妙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并以相同的旋律开始,后以不同的织体将音乐情感逐级递增,使愁绪越发浓郁。在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里,左手的揉、吟、颤、滑都是传统筝乐的精髓,该片段使用的传统左手技巧润饰音色、精修旋律,从而形成“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现代指序的概念是相对传统指序而言的,它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出现的,作曲家们所创作的现代筝曲运用和声、复调等元素越来越多,作品所展现的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在指序技法方面,它不仅要求左右手具备同样的灵活性,而且要求左手与右手共同承担弹奏主旋律的任务,因而现代筝乐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指序技法。此曲就大量运用了现代指序,这需要演奏者合理安排左右手指序进行弹奏。在弹奏时,建议运用的指法是,对于每一音群,左手弹奏一个音,后面紧接着运用右手的勾、抹、托来演奏,然后通过一系列快速的交替演奏,形成一条流畅的旋律线,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过程中,左手应与右手保持一样的灵活,右手在弹奏时要注意保持肩膀与手臂的放松,手腕在弹奏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平稳,手指灵活自如,弹奏出的音色要干净利落,颗粒感要明晰,左手在弹奏时要突出重音,触弦也应干净利落,要与右手共同承担演奏主旋律的任务,从而一起演奏优美的旋律。

(二)摇指技巧

摇指这一古筝技法是指在一根琴弦或数根琴弦上反复地快速弹拨,然后使密集的同音反复,使“点”变成“线”,从而使琴音变得连贯。摇指不仅丰富了乐曲的线性旋律,也赋予了古筝演奏丰富的表现力。[3]摇指一般都是采用右手大指摇弹奏,但随着现代古筝技法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摇指技巧,使古筝演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首先,从摇指的技法和发展来看,摇指可分为点摇、长摇、扫摇等;其次,以弹奏时运用的手指进行分类,可分为单指摇、双指摇和多指摇;最后,根据摇指的方法进行分类,可分为悬腕摇、压腕摇以及扎桩摇。[4]《远清秋》这首乐曲多处运用了长摇的技法。1.长摇。顾名思义,长摇是指通过一段长时间的摇指技巧演奏一个长音,以达到烘托情感变化推进情绪的效果,此技法要求用力均匀,演奏旋律呈流线状,长摇这一技巧既可以锻炼演奏者的耐力,又可以提高演奏速度、力度,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加丰满。长摇技法的展现对于此作品主题的展开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并对前面慢板段落的主题进行了变化再现,从而达到一种情绪的递进,以此烘托情感。在演奏此段落时,建议演奏者多注意弹奏时摇指的流畅性和密集性,因为摇指的连贯性、流畅性以及摇指的密度、颗粒性,都会影响乐曲最终的演奏效果,因此,建议在演奏时多采用悬腕摇,一方面可以灵活地快速移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旋律的连续性。2.扫摇。扫摇这一技巧一般在筝曲中起到装饰润色、突出主旋律的作用,可以营造一种气势磅礴、情绪高涨的音乐形象。扫摇切记要以摇为主,中指的勾为辅,在弹奏过程中,中指、无名指连扫两三根琴弦,大指同时摇出第一个劈音,使弦音保持一个八度,并最终到达摇指与扫弦二者合一。扫摇技法的展现将乐曲的快板部分推向高潮,这时,弹奏力度要由弱到强,将乐曲推向顶点。建议在演奏此片段时多注意中指的勾弦要与大指摇指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确保中间不脱节,并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大指的摇指上,以保证主旋律的顺利进行;在变换弦位时要结合弦的粗细、振动频率及振幅,调整弹奏乐曲时的力度,如弹奏低音区和倍低音区时就要触弦深一些,力度也相对强一些,在弹奏高音区时,就要触弦浅一些,力度也相对弱一些;弹奏扫摇时,要确保大臂打开、手腕下沉,甲片平面触弦,指尖发力,肩部要呈下沉姿势,使力量集中于指尖,从而形成爆发力,达到一种情绪递进的效果。

(三)琶音技巧

古筝中的琶音技法在大多传统曲目中常常以左手的分解和弦形式出现,而在大多数现代曲目中,琶音往往以左右手交替的形式进行弹奏,随着现代古筝作品的技巧难度不断攀升,我们常把音阶琶音练习用于训练我们手指的灵活度,并以此来加强我们的基本功,音阶琶音练习可以有效锻炼我们每根手指的肌肉群,因此,在古筝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该项基本训练。我们在弹奏琶音的过程时,常遇到的问题有:第一,演奏过程中的各手指出现音色不统一的现象;第二,演奏过程中出现节奏不稳的现象;第三,演奏过程中把握不好曲子的速度从而导致节奏忽快忽慢。因此,建议在演奏时确保每个甲片都能够平面触弦,每个音都要弹奏得干脆利落;在双手演奏时,尽量保持同一直线,以保证双手音色的一致性;弹奏前一定要把谱子牢记在心,切忌边找边弹,否则会直接影响乐曲的连贯性,造成演出失误。

三、筝曲《远清秋》的音乐特色

在当今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文化因素不断涌现,要想更好地发展古筝艺术,就要对传统筝乐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吸收借鉴其精华之处。[5]古筝作为我国传统弹拨类演奏乐器之一,因具有独特的韵味而广受大家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交流,筝乐的音乐元素也随时代审美的改变而产生变化,逐渐体现出具有近现代音乐元素的风格和特征。[6]

(一)定弦

如其他民族乐器一样,古筝的音阶是依照宫、商、角、徵、羽的传统五声音阶排列的,而“五声”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宫》“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7]音阶是音乐的骨架,音阶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起到基石的作用,新调式的出现使古筝的弦序发生了变化,并创新出许多新的定弦音阶,现如今,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已无法满足当代筝乐创作的需求,作曲家们纷纷打破五声调式的旧枷锁,并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极大增强创新的力度并投身于探索新筝乐之旅。筝曲《远清秋》主要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定弦方式,从所提供的谱例可以看出1 到3 为大三度,5 到7 也为大三度,如果我们以1 为宫,便可以得出此曲的定弦为D 商六声加变宫。在演奏此曲的慢板时,我们会发现作曲家设计了一处让我们在一定长的时间内通过快速地左右挪动琴码使2 弦与3 弦之间形成一个小二度的音程关系,其目的是在保持筝曲原有基调的基础上,又巧妙添加些许西方的和声音乐元素,为此音乐作品注入了新鲜的音乐血液,支撑着此曲往多元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韵味与表现力。

(二)调式调性

《远清秋》这首作品以C 宫为根基,并采用同宫转调的方法对音乐主题不断发展。此曲的引子部分比较短小,是一段自由的散板,音色大多为虚实音,主要表现秋天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苦伶仃的感觉,该段由古筝独自演绎完成,调性也一直在游移,因此无法判断具体的调式调性;慢板部分以A 羽调式展开,与乐曲的引子部分前后照应,随后又在25 小节进行了大七度的模进,转为G 徵调式,28 小节后又转回原处,其后的小节以D 商为主,它的慢板主题就是在羽与商调式之间来回穿梭,形成对比,最终层层递进并不断深化乐曲主题及音乐的情感表达;在乐曲的快板部分,运用的是旋宫转调的技法,作曲家在乐曲中多次使用了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的特征音,使乐曲的主题更加鲜明,层次更加丰富,旋律更富色彩;在乐曲的结尾部分,则变化重现了慢板的主题动机,并以三拍子的长摇作为结束,最后的“虚音”与乐曲引子的“虚音”相呼应,带给听众一种流连忘返的感受。

(三)节奏节拍

现代筝乐在创作上不再局限于对称的节奏型贯穿全曲的模式,而是在继承民间乐曲多彩节奏的同时发展出了多变的节奏节拍形式,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使现代筝乐更具表现力。每一首作品都有作曲家独特的创作视角及创作意图,它们的出现都包涵着作曲家们想赋予它们的角色与意义。作品《远清秋》中造成其乐曲变化、增加乐曲律动感的就是作品中含有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及交错拍子等,我们要想深刻理解此作品,就要多花时间去研究并总结其创作特点。

四、结论

现代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成功,首先在于作曲家将现代化的作曲创作手法与我国民族元素相融合,既彰显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古典之美,也有效运用了现代化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其次在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演奏者要想演绎好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图,其次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各种基本技术要点,最后要不气不馁地对待曲子,反复推敲。本文剖析了这首现代筝曲,并对此作品的背景概略、演奏技巧以及演奏心得进行了介绍,全方位道出该首乐曲的重难点及一些技巧要领,以期对学习和演奏这首作品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音阶古筝弹奏
弹 奏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