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2023-12-10 06:55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下河左权衣裳

田 敏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62)

山西民歌具有非常悠久而又深远的历史,在众多的歌曲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左权民歌。因其代表的历史以及文化属性极具特色,2006 年左权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左权民歌的代表,对《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作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分析其特有的地方音乐的特色,使得作品中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可以进一步得到体现,个人认为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研究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代表的地方性民歌,能够更加明确其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以及人文魅力,最终达到发扬山西“非遗”音乐文化的目的。

一、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简述

(一)左权民歌

左权县是民间艺术之乡,左权原名辽县,古称辽州,是全国颇有盛名的“歌舞之乡”[1]。左权县地势险峻又是兵家常争执之地,长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生活方式落后单一,人们闲暇之余哼唱一些旋律,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有反映革命斗争的、反映男女爱情的、反映劳动生活的以及表达思念的旋律等等,揭示了山西左权人民真实的劳动生活;然而这些歌曲都是即兴创作的,想到什么唱什么,没有固定的词曲作者,由老一辈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所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在时代进步发展的今天,山西左权民歌优美的旋律、委婉的曲调,经过不断发展和艺术家们的努力,将山西左权民歌划分为“山歌”“开花调”“小调”“大腔”四种类型。《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也是“开花调”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之一,风格特点十分鲜明。本次研究的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也是山西民歌开花调当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之一,其风格特点十分鲜明。

(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简述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一曲来源于山西左权县,无固定的词曲作者,通过一代代人口头传唱,由后人整理得以传承。左权人民以此作品来传达男女间青涩的爱慕之情,同时反映出当地的风俗以及人民劳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由作曲家张文秀先生根据同名左权民歌所改编词曲进行创作的作品。新旧版本两首作品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在风格上两首歌曲透露着俏皮欢快、细腻委婉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同名旧版本整曲旋律短小单一,歌词朗朗上口,共分为四段,每段四句且旋律相同,填入不同的歌词;从歌词上看,采用着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当地方言相结合,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新版本《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在创作上保留了旧版原有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融入了大量装饰音加以润饰,并采用了丰富的和声织体进行伴奏,加强了歌曲的民族特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同时将男女之情通过歌声传达爱意,与之期望得到回应的期盼之情,以及女性内心的娇羞之情得到升华,使该作品更加亲切、细腻更具特色,给听众一种置身于当地美好的生活情趣中,极具画面感。

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艺术特色

(一)歌词的质朴

山西民歌中曲调明快悠扬,节奏灵活自由,内容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各个地方的方言也有所不同。“衬词”“叠词”“儿化音”的使用是山西民歌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特点,将它们运用到民族歌曲中,为当地的音乐特点增添色彩,使歌曲更加灵动[2]。《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一曲从歌词看,主要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去河边洗衣裳,同时在山上辛勤劳作的哥哥不经意间发现姑娘跪在河边洗衣裳的场景,并为之一颦一动所吸引,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两人利用一唱一和的形式,表达爱意相互传递情愫。从歌曲的语句上看,工整匀称,第一段词中的“裳”字与“上”字归韵都落在“ang”上,第二段的“白”字和“甩”字押韵在“ai”,乐句间字尾归韵相互对应,使歌曲更加协调朗朗上口;从歌词上看,语句十分精简,除衬词外,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妹妹朴实的形象。作曲家在第一段中从哥哥的视角描写了哥哥眼中的妹妹,并利用小手手“红”、小手手“白”,“红白”颜色对比以及“跪在石头上”“搓一搓衣裳”“小辫甩”这些动作及细微的变化,体现出妹妹的一颦一笑吸引着哥哥的心,为揭示哥哥内心的爱慕之情埋下伏笔;随后哥哥利用歌声传情,“唤你来”透露了哥哥表明心声,并内心期望得到回应的期盼之情;词中三次“唤你来”虽字义相同却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同时有着强调之意,则表达了哥哥迫不及待的焦急之情。后半部分主要是男女互动,哥哥部分让妹妹“把你那好脸儿扭过来”,妹妹则是傲娇的感觉“你说扭过就扭过”,两人采用着一唱一和的形式传情,互生爱意,随后妹妹利用“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回应哥哥的爱慕之情,三次“盼哥哥来”与哥哥的“唤你来”前后相互呼应,同时体现了妹妹的娇羞腼腆之情。

(二)旋律的欢快

欢快的旋律构成了《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魅力。《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与旧版歌曲间主要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除前奏部分前五小节外,从主旋律部分开始,第六至第九小节,是采用前八后十六和二八音符的节奏型,下行级进,旋律明快活泼,在此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加入全十六与附点节奏型,并融入装饰音加以润饰,丰富了音乐形式。连音线的使用,给旋律增添色彩,尤其是“小”字采用四分音符并与倚音、连音线的结合,使该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得以充分展现山西左权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元素,亦是作曲家的高明之处。第十至第十七小节,整体速度与节奏型发生变化,采用大幅点和大切分节奏型,整体旋律音值拉长,使旋律抒情悠扬,两次“亲呀个亲”旋律相同,并加以发展,与前半部分欢快的旋律产生鲜明的对比和戏剧冲突,使歌曲旋律更加的丰富完整,民族风格韵味也有提升。作曲家在创作第十七小节的“亲呀个亲,呆呀个呆”时,这一部分与前两个“亲呀个亲”相对比,节奏旋律完全发生改变,整小节采用了装饰音中顿音的手法进行,整体旋律显得更加亲切,像说悄悄话一般,随后采用七度上行跳进,紧接着与下波音连接,似是表现出女孩子撒娇活泼俏皮的情景在其中。随后两次“唤你来”分别采用下行大六度和下行小三度进行,通过旋律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增强了旋律的叙事性。整曲结尾处“小亲圪蛋”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其中最后一次重复部分融入休止符,整体呈现减弱渐慢的效果,最后在休止空拍中结束,使其更加真实、生活化。改编后的旋律与原版本的旋律进行比较,不仅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形式,同时还能更好的表达人物的情感,体现歌曲独特的风格特点。

三、《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演唱分析

(一)方言的运用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的不同,风俗和文化也各有差异。地方方言在民歌中是体现民族特点的精髓所在,它不但能够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也能反映出当地的音乐风格,使音乐更加丰富,从而更富特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运用大量左权的地方方言,歌词亲切朴实,旋律与情感张弛有度,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山西人咬字发音具有当地独特的语言特点。例如:“亲圪蛋”“亲呀个亲”“呆呀个呆”等是山西民歌中常见的地方语言,并且山西人发音也常带有鼻音重的特点。歌曲中的“亲”字,原发音为“qin”,山西当地人发音为“qiang”,该字字头“qi”为舌面音,也是闭口音,舌尖部分抵着上前硬腭,舌面轻轻地咬住两旁牙齿发力,为“a”字母转开口音做好准备,字尾部分归韵到“ang”上完全打开,笑肌往上提保持微笑,使“亲”字发音更为准确。“亲圪蛋”有“我的心上人”“亲爱的”之意[3]。读音与旋律节奏相结合,“亲”字是由八分音符组成且在重拍上,咬字发音要稍重且慢,“圪蛋”二字是由两个十六分音符组成并在弱拍上,故咬字归韵要轻快且紧凑,使该词语更贴切,给人以亲切细腻之感。

(二)独特的唱腔

独特的唱腔,也是歌曲《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演唱特点之一。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由此可见,润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是尤为重要的。《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就运用了很多的“甩腔”,如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小亲个呆”的“小”字,“小”字在演唱中运用到甩腔,这一唱腔以假声为主,气息的支撑要稳,用气息带动高位置且流畅,并将“小”字的整个字头咬紧,在韵母“ao”归韵上可稍作自由处理,挂住哼鸣的位置,犹如甩东西一般再将声音快速送出;“亲圪呆”中“亲”字与“圪”字间采用了附点节奏型,演唱时突出“亲”字的字头,“圪呆”在音量上可以适当减小,做减弱处理,“呆”字二拍做唱一拍空一拍处理,干净收尾,可凸显出活泼俏皮之感。随着音乐的起伏,转到中速,情绪发生转变,此处的节奏可稍稍拉开一些,“亲呀个亲”再次运用到甩腔,旋律上行,第一个“亲”字谱例上没有标注,但在演唱中运用了滑音的润腔方式进行过渡,使其音乐风格更贴切,音响效果更加浓郁,歌曲中民族韵味得到加强;“呀个”二字,突出“呀”字的字头并快速归韵,“个”字轻轻一带而过。第二个“亲”字再次运用到甩腔,在谱例中没有体现,但是在演唱中需用到润腔技巧加以美化,“亲”字为闭口音咬住字头“q”,韵母归韵到“in”并以哼鸣的方式保持位置不变,气息保持,最后一个尾音时,要突出这一尾音且音量稍强,并在气息的支撑下,再次结合哼鸣同时突出韵母“in”像甩东西喊人一样快速甩出去喊出去,作曲家利用这样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但体现出歌曲独特的音乐特征,同时以此来体现出男女间真挚的情感。

四、《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带来的启示

随着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民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吸引着更多的人去研究它们。《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作曲家在原有优美的地方山歌、小调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音乐元素,使歌曲的形式不再是单一的同一旋律几段不同歌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及特色,同时使民族歌曲的风格得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山西左权民歌已经被选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一辈辈老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才能得以传承。而本文研究基于对《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能够看到不论是原版还是新版,作品所表现的音乐特色是一致的,改编后的作品在保持原有作品的基调上展开,也更加鲜明地展示了地域的特色和文化,另外传唱与传承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民歌不断传承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传统民歌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传统的民歌进行改编,凸显民歌的艺术特征的同时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总之,民歌源于生活,是群众集体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也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从口口相传到人们的传承创新,民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笔者通过对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和歌词内涵着手,重点研究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民歌,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下河左权衣裳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动物穿了粉衣裳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穿着纸衣服下河(异域箴言)
左权将军的家信
小石头跳下河
漂亮的七彩衣裳
弯弯的旧衣裳
黑夜是一件衣裳
左权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