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合唱艺术泛析

2023-12-10 06:55何昌辉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合唱团民族艺术

何昌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199)

传统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的见证,是祖先们对生活、历史、理想等内容的记录与美好希冀,现今的民族音乐是现代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56 个民族,构成了百花齐放的伟大中华民族版图,民族艺术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民族合唱内涵丰富,饱含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遗忘、不可丢失的艺术瑰宝。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频繁,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成为常态,外来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在新的环境背景下,民族合唱艺术如何顺应历史并获得新的长足发展,已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合唱艺术起源与民族合唱艺术沿革

合唱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腊时期,一直到中世纪时期随着宗教文化的兴起而在西方社会各阶层中普及,在早期的发展中,合唱艺术以单声部音乐为主,随着复调音乐、世俗音乐等音乐相继兴起,以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著名的巴洛克时期为节点,合唱艺术不断发展,成为了西方贵族生活中的“常客”,直至今日合唱艺术在西方国家中仍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我国,最早的合唱艺术源于人民生活,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巫文化中产生的《大夏》《大武》等大型乐舞音乐,本身便满足现代艺术对合唱“多人的歌唱艺术”的基本定义。与发展历史漫长的西方合唱艺术相比,我国合唱艺术真正开始被视作艺术专业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它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一路走来并逐渐发展成熟,可谓见证了新中国崛起的艰辛。因我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各民族的合唱艺术也都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艺术特色。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本民族色彩,也能融合出专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语汇,令人不得不惊叹于生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先辈们的智慧与伟大。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合唱艺术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如《牧歌》《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赶圩归来啊哩哩》等一批艺术性极高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合唱作品被大众所熟知,人民群众也开始感知民族合唱艺术的魅力。

二、民族合唱艺术的价值意义

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少数民族传承了独特的艺术元素,不少著名的合唱作品都出自少数民族地区,如上述的《牧歌》便改编自东蒙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便是取材于广西彝族民歌等等。随着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随之扩大,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民族合唱艺术自身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合唱演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同的民族合唱具备不同的艺术魅力,且民族合唱与当地人文、风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民族合唱有助于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合唱表演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音乐认知,提升人们的音乐赏析能力,起到提升社会公众素质修养的作用;在众多民族合唱作品中不难发现,大多民族合唱作品内容是以生活、历史、爱情、理想等题材为主,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发展民族合唱艺术还能丰富人们的生活,相互滋养,推动人与文化协同发展。

三、现阶段民族合唱艺术面临的困境及挑战

(一)优质民族合唱作品相对较少

我国早年间的民族合唱艺术以民间自演的形式为主,大多数民族合唱作品存在“走不出去”的情况,一些优质的民族合唱音乐通常只有本地人知晓或传唱,仅在一村、一寨、一乡口口相传,传承与发展皆不具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合唱艺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一些音乐家、作曲家们开始尝试深入采风,挖掘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基于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创编出了一些优秀民族合唱作品,如瞿希贤女士创编的《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改编)《云飞天不动》(壮族民歌改编);刘晓耕先生创作的《撒里祎》(彝族、苗族、藏族、纳西族旋律混编)《崴萨祎》(傣族曲调创编);曾令荣先生创编的《海耕谣》(京族曲调创编)《蝴蝶飞》(瑶族曲调创编)等等。我国目前优质民族合唱作品在数量上,与繁星般的优秀经典合唱作品相比仍算不上“丰沛”,而优质的民族合唱作品可谓是民族合唱艺术发展的基石,对民族合唱艺术的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

(二)民族合唱表演形式陈旧

社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合唱艺术亦需要与时俱进,当前音乐艺术舞台广阔,资源丰富。跨地域甚至跨国文化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合唱艺术的资源与形式,这为民族合唱的发展带来了新问题:如何改良、创新民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使其更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审美?这或已成为广大合唱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试想如果社会公众常看到、听到的几乎都是“西式”的合唱艺术,久而久之观众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合唱应该就是这样的。再试想一些新颖、有趣的西方合唱艺术表演,如西方歌剧《唐·帕斯夸莱》中诙谐幽默的选段《捉弄》等,不断地通过紧张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表演吸引着观众,而民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始终守旧,一成不变,长此以往观众也会逐渐将目光转移。因此,当下的民族合唱艺术,需要更多地挖掘、传承和创新传统资源,改善陈旧的表演形式。如若不然,一方面合唱艺术容易与社会的发展脱节,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舞台下的观众不断减少,舞台上的民族合唱艺术也容易逐渐走向无人问津之境。

(三)民族合唱团体结构不完善

合唱演绎中的合唱团和合唱指挥缺一不可。专业的合唱指挥能在排演中掌控合唱表演的节奏,主导合唱表演的情绪,引导合唱团作出精准的表演,甚至能够直接决定合唱表演质量。在民族合唱艺术表演中,除了一部分专业民族合唱表演团体之外,民间的合唱表演团体几乎很少有专业的合唱指挥出现,大多是一些未经过专业指挥学习、未掌握专业指挥技能的人在扮演“指挥”的角色,甚至很多合唱团体演出时没有指挥,这就导致了民族合唱表演团体结构不够完善。一些民族合唱团体对合唱指挥一职不够重视,不了解指挥的基本职能与作用,甚至出现认识偏差,认为没有指挥也可以表演好合唱。在实际的合唱表演中,专业合唱指挥的影响重大,因此,推动民族合唱艺术长期发展,专业的合唱指挥人才引入必不可少。

(四)过于侧重参赛获奖

合唱艺术以“和谐”“统一”为标准,高度讲求“团结协作”,又以其艺术性高、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参与门槛较低等多种特点得以广泛普及。因此,许多地区每年都会举办合唱比赛,以赛促团结,以赛促协作,以赛促艺术,这原本是非常好的出发动机,在感受合唱艺术和比赛带来的艺术体验的同时,还能通过集中排练、共同比赛等集体行为提升团队整体的凝聚力、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常态,许多单位、企业组织起合唱团并进入排练,最终却只为参赛获奖,哪怕最后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比赛结束后这个合唱团也不再集中、不再训练,久而久之合唱团便形同虚设了,当初为参赛而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应有的可持续发展与回报。

四、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合唱艺术发展措施

(一)文化宣传,提升民族合唱知名度

民族合唱表演想要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地发展,需要有效吸引社会公众,提升民族合唱在市场中的认知度与知名度。当下我国大力支持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为民族合唱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民族合唱艺术种类丰富,风格众多,欣赏民族合唱艺术能够提升观众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普及和推广民族文化。多数在地方表演民族合唱的合唱团,很少能够破除地方的限制,导致外来人群缺乏对民族合唱表演的了解。笔者认为,民族合唱表演可以结合当地政策与规定,展示当地的民族特色,打造当地民族的文化艺术品牌,还可以通过举办合唱比赛、民族合唱公益展演等形式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民族合唱艺术的认知,使民族合唱艺术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改革创新,调整民族合唱内容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民族合唱表演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登上新的舞台展现民族风采,弘扬民族文化,首先便是改革创新民族合唱作品的演唱内容。民族文化弥足珍贵、大多民族合唱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祖先对于生活、历史、理想的记录和美好愿景,不少民族合唱作品甚至是以当地方言来演唱的,如《壮族敬酒歌》(壮语演唱)《月亮今晚要出嫁》(布朗族语言演唱)等,但它们的普通话版本相较于方言版本却更为人所熟知,想要将民族合唱作品推向更高的舞台,除了具备动听的音乐旋律,歌词内容也是非常关键的。

(三)多元融合,丰富民族合唱表演形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各民族的歌唱技巧、服装、肢体动作也各具特色,民族合唱艺术更应该百花齐放,丰富民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已成常态,现阶段民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应当怎样革新,已然成为民族合唱艺术发展道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民族合唱表演想要“走出去”,便要与时俱进,当今合唱艺术的表演除了“好听”,还要兼具“好看”“好玩”等特点,民族合唱艺术更应如此,表演时演员可以穿上独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服饰,在不影响演唱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设计或是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丰富民族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使表演满足人们听觉体验的同时,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和趣味感。

(四)人才赋能,引入专业合唱指挥人才

当前民族合唱艺术的舞台十分广阔,优化民族合唱团体人员结构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增强民族合唱团体整体实力的途径,也能为民族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驱动力。各民族代表可以与当地政府携手,在人才招募栏发布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或者与当地高校合作,引进专业的年轻力量,促使民族合唱团体开展专业、系统的合唱训练,提升民族合唱队伍的整体实力水平,更好地推动民族合唱团体的发展。

五、结束语

合唱形式、作品、声音、服饰、指挥的“民族化”,语言的“普通化”以及审美的“现代化”会使民族合唱艺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展现异彩。笔者认为各民族合唱艺术在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合唱艺术品牌。同时,为提升民族合唱的知名度,各民族可以定期携手有关部门开展公益表演、利用好信息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任务。总而言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民族合唱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合唱团民族艺术
我们的民族
难忘的合唱团
纸的艺术
多元民族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