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2023-12-10 06:55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声乐分层大学

严 豪

(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声乐表演专业作为大学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效。然而,从当前大学声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一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缺陷,这就使得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更有必要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坚持立德树人原则的条件下,新时期大学在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提供支撑,真正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且在各届学生的实践中影响深远。但是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迁,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容易限制学生声乐表演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同样也会对大学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作用。因此大学必须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以促进本专业学生艺术技能的提升。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就总体而言,目前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简单,缺少针对性,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碎片化特征。这是因为:第一,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比较僵硬,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而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利于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的开展。第二,大学声乐表演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性的学习,缺少实际操作,容易造成学生难以在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堂教学缺少针对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第四,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师多注重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而忽视流行歌曲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结果。

(二)大学声乐设施不完善

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大学声乐设施不够完善,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也就造成学生的专业素质难以提高。声乐表演作为一种十分专业的工作,尽管声乐完全是凭借歌者自己声音来进行演唱的,但仍然要与各种乐器的配乐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因此,大学在进行日常授课与训练时,也要结合相应的乐器,才能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良好气氛的烘托下有效提升自身的练习效率。而目前一些大学由于资金短缺,对声乐设备的采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授课的效率,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产生一定的阻碍。

另外,大学声乐设备的不足还表现在声乐课教学与练习教室的建设上。我国许多大学都是在后来才新增设声乐表演专业,在学校建立之时,并没有设置与音乐有关的专业课程,同样也未构建具有隔音效果的课堂。在开设声乐表演专业以后,大多数大学通常都用原来的教室,不会新建教室,原有教室不能真正满足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室需求,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二、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多元化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真正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中实现多元化教学,就需要专业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兴趣是最佳的导师”,具有不同底子的同学对于声乐表演的兴趣与态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底子较好的同学对声乐表演兴趣较高。其次,大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那些兴趣较高的学生,教师就要加大这些同学对专业知识和练习的比重。如果是拥有较少学习兴趣的学生,那么就可以首先展开声乐欣赏教育,通过使用国内外优秀的声乐表演音视频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声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再展开专门的声乐知识教学与练习。最后,在课堂上采用更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模拟评委等,让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更好地学习声乐表演。

与此同时,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热情,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巩固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长期热情,大学应当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思想教育,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下去,推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持续创新。

(二)进行艺术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声乐表演专业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艺术专业,不但需要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演唱声乐作品,而且还要凭借自身的舞台表演与演唱技巧将声乐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完整地表述出来,带给听者别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中,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也应有与声乐作品融为一体的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表演习惯。这也就需要大学教师要制定完善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让实践贯穿于大学声乐表演的整个过程,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声乐表演课程进行艺术实践,不仅可以对声乐表演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验,也能够对声乐表演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扩展,进而实现抽象声乐表演理论、单纯声乐表演技巧和舞台表演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声乐表演实践能力进行练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和专业审美能力。所以,要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正确使用艺术实践教学模式,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同时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职业发展需要,合理、科学地创办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创建一种既有声乐艺术深度又有声乐表演温度的全新大学声乐表演教学课堂,让学生们能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声乐表演课程的魅力,真正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扩大曲目范围,拓展学习内容

大学在进行日常声乐表演课程教学时,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需要专业教师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持续地改进和优化现行的教材,并适当地扩大曲目的范围,增加学生的音乐歌曲的数目,扩大学生的累积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曲目和曲风,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曲目,让学生能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在选择不同的曲目的时候,老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运用,如独唱、合唱以及重唱等多种形式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学生的专业演唱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四)完善评价机制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教学需要,因此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要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情作出准确评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进而发挥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大学在实际工作中要适时地扩大声乐表演的考核范围,及时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表演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建立健全的声乐表演实践评价体系,以期为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五)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也被称为“分类指导”,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潜力按照合理的分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就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20 世纪初期,分层教学模式最早在美国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开始采用,并逐渐发展到欧洲国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均有学校开展分层教学,并在部分地区获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对于个体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损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因此对于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接受程度。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未来能够更好符合社会的需求。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素质培养。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内容、课程类型的改革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某种形式的分层方式,将那些在能力、程度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的同学,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展开有针对性的合作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节省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的水平都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很难达到协调与统一。同时,又因为仅有少数同学具有极强的乐感且嗓音条件丰富,在经过考前的有效训练后,能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嗓音状况及专业背景较差,其个人技巧的发展空间较小。所以,将不同水平的同学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科学分组,并针对每个学生水平设置适当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这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前提。在课程形式上,采取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等三种模式进行有效结合。通常情况下,在运用集体课进行教学时,专业教师可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各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相应声乐演唱技巧的提升。在不同的分组中,学生们可以自己演唱,也可以观看水平相当的同学唱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于类似问题的认知,进而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而到了高年级,就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歌唱知识学习和演唱技巧提升的同时,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差异。对于一些具有较高演唱水平的学生,应让其持续提高自身的声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进而使人才更具个性化,形成自己的声乐表演风格。但是,在面对具有普通水平的同学时,需要将分层教学和协作学习的特点发挥出来,加大对重唱、小组唱的训练力度,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在拥有独立演唱能力的同时,积累更多的演唱经验,最终成为一名具有多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结语

在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多样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对提高当代声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声乐表演的多样化教学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成效显著提升的重要途径。为此,大学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要积极拓宽和调整现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分层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