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培养中职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3-12-10 06:55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学科中职融合

许 婉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7000)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于人才需求和要求都有所提升,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能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在以往的中职音乐课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多局限于教材,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而学科融合的开展能够打破以往教学的束缚,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结合学情开展教学,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及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学科知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中职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视不足

中职学校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重技能轻素养、重比赛轻普及;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笔者对5 所中职学校进行音乐教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音乐课程太少”,其次是“缺少实践环节”。

(二)音乐师资相对匮乏

多数中职学校音乐专业的任课教师数量有限,且多数兼任行政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设计课堂教学,导致音乐课堂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71.7%的学生认为“音乐课程内容枯燥”;63.2%的学生认为“音乐活动形式比较单一”;81.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没有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受到自身素养的限制,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多按部就班地讲解音乐知识,并未涉及对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的培养。部分中职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讲述音乐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学科融合培养中职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意义

新课程确立“人”才是教育的支柱。正所谓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的学生观要从尊重人的尊严、个性、价值出发,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着眼,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明确现代教学新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全身心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全面、综合的发展和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上。

因此,中职音乐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贯彻落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加强音乐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将不同学科与音乐课程相融合,为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在以往的课程中,教师多按部就班地讲解音乐知识,致力于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文史类、德育类学科知识融入音乐课堂,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音乐学科与专业素养相融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将乡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根源。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整合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改革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体验,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音乐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学科融合培养中职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多学科融合整合音乐教学内容

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程的内容可以得到拓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关联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在讲述音乐知识的同时,拓展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体途径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引入文史类、思政类学科知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新时代中职学生的责任担当;二是增加与职校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不断开发、利用与学生相关联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三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打造融合乡土文化的音乐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1.引入人文历史,培养责任担当

以音乐为载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调,将优秀的音乐作品与语文、历史、思政课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审美价值,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比如,学习流行歌曲《国家》,这是一首融入时代元素的爱国歌曲,教师可以先讲述“北京冬奥”“航天强国”“建团百年”等时政热点展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们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的共鸣。又如,学习民族歌曲《绣红旗》,聆听完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油画《开国大典》及舞蹈作品《我心中的那面旗》,然后讲述江姐在监狱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绣下红旗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不同学科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再如,学习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师总结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并指出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布置课后作业:各组收集资料,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戏曲,将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融合专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放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爱业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将音乐教育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方式更容易获得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教学的职校学生的青睐。比如,流行歌曲《龙的传人》,歌词表达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对于社区公共事务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聆听完歌曲后,讲述“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冠军”职校毕业生曾俊钦的故事,通过学习榜样的事迹,培养社工专业学生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职业精神。也可以邀请社工毕业生进课堂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素养对一名社工开展社区活动的意义。又如,学前专业的学生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师可以先让其诵读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歌曲的“意境美”。由于学前专业学生有语言艺术、钢琴、舞蹈等专业课,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韵律与歌曲节奏的特点,为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创编简单的旋律。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对《阳关三叠》的旋律,重新填词,加深学生对歌曲韵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依托地方资源,增强文化底蕴

增加融合乡土文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将地方风土人情、故事传说、传统技艺等地域特色资源与音乐课进行融合,让学生体验地域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民乐合奏《旱天雷》,这是一首广东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教师在课堂中,先呈现粤绣、粤剧、龙狮、咏春拳等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图片,讲述广东地域人文特点,再引导学生边聆听歌曲片段边思考“这首广东音乐蕴含的情感和地域文化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广东音乐具有活泼欢快的音乐特点与广东人民生活轻松愉快、性格积极乐观有关,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生活的感悟,与地域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如,学习粤剧《荔枝颂》,教师用广东独特的讲古艺术形式,讲述该作品的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的故事,并播放将传统粤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品格。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参观学校附近的广东粤剧博物馆,实地探究粤剧的根源、脉络、发展。教师将音乐学科的学习与地域自然环境、乡土文化、人文故事相融合,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教师应重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音乐课堂的互动性、学生潜能的激发和闪光点的发掘,为跨学科融合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具体途径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通过情景演绎等多元的艺术形式让音乐课堂焕发生机,突破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采用BPL 项目式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学习项目,优化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探索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造灵感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以及相应的品质。中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音乐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带领学生理解歌曲内涵,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提升其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比如,学习蒙古族民歌《鸿雁》,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担任内蒙古导游的情境,请学生介绍蒙古族的音乐风格与地理地貌、当地人民性格特点,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蒙古族音乐旋律缓慢、意境悠远的艺术特征。再如,学习中国民歌《茉莉花》,教师可创设公司最近开展中国民歌宣传活动的情境,要求学生为《茉莉花》制作一幅有歌曲介绍的宣传海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江苏民歌的音乐特点,并灵活运用绘画、电脑制作等学科知识。

2.BPL 项目式学习,提升合作能力

教师采用BPL 项目式学习方式,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学习项目,遵循梯度性原则,由易到难设置具有协同性的子项目,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班级中营造出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比如,学习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教师设计总项目——唱跳结合演绎歌曲,子项目一:带领学生寻找歌曲中固定节奏音型以及相似旋律的发展,使其准确的模唱歌曲旋律;子项目二:熟唱歌曲,并根据歌词的韵律进行身体律动表演,借助听觉、肢体语言感受维吾尔族音乐句首弱起节拍的特点;项目三: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子项目四:通过小组上台轮流展示、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后,投票选出“最佳演唱小组”,最终完成本课总项目:唱跳结合演绎歌曲《阿拉木汗》。

课堂子项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促使学生有效、深入参与教学活动。又如,学习河北民歌《对花》,由于该歌曲使用大量的衬词,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各小组选一位同学用本地方言演唱歌曲片段的子项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俗方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掌握民族语言和民族歌曲的契合处。并将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作为评价标准,不仅关注项目学习的最终展示成果,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显然,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在不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绝佳的信息化平台。因此,中职音乐教师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形成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的中职音乐教育网络资源库(微课、PPT、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加强信息化教学,打破空间壁垒

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游戏等拓展教学资源;运用UMU、超星学习通、得实等教学平台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科融合的音乐教学效果。比如,学习歌曲建党百年版《少年》,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学习用纸杯为歌曲伴奏,让其对新课学习的歌曲节奏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依托平台数据,发现“多数学生未掌握四十六节奏”的教学问题,于是,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设计“数字游戏”的教学活动,解决学生“拍击四十六节奏速度不均匀”的问题。接着,提出青少年该如何做,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让学生使用Sketchbook 软件,绘制“个人理想践行表”,明确实现远大理想的具体途径。课后,让学生分小组录制边唱边用纸杯伴奏的表演视频,通过草料二维码将视频发布微信群进行交流共享,为学生搭建交流与展示的“云平台”。再如,学习琵琶独奏作品《十面埋伏》时,需要学生感受乐曲塑造的气势磅礴的古战场壮烈情景,教师可以先融合历史学科,讲述作品中描述的楚汉之争的史实,并让学生通过“金山文档”在线编辑功能,合作完成与该音乐作品中有关的成语拼图,如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段欣赏,播放琵琶视频展示擂鼓和号角声,让学生从中感受琵琶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并用“希沃白板”软件中教师自制的“视听拖拽游戏”,让学生分辨乐曲片段的力度、情绪、节奏的变化,进一步感受琵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2.开展云音乐活动,打造云资源库

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云音乐资源库,既可以为不同地域的教师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可以为师生提供学科融合、内容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料,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实现音乐资源的网络化互通。比如,教师可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优化和整合,对线上音乐课程进行录屏,再将课程保存至百度云盘;将音乐课程的教学课件和设计保存到WPS 云文档中,利用云空间存储教学资源,创建云音乐资源库,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音乐教学还可结合时政、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润物无声的塑造。如疫情期间,音乐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抗疫故事,为抗疫英雄创作歌曲,并通过网易云、QQ 音乐、腾讯视频在线发布,以此作为音乐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思想与时代同频共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再如,音乐实践活动不仅限于线下,可将活动的平台扩展至“云上”。教师可结合其他教学部门开展“云音乐节”教学实践活动,在线指导学生制作公众号、电子邀请函,为活动开展前期宣传,将音乐与信息技术、语文、绘画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录制、剪辑表演视频,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投稿;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视频等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通过“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播。学生可在“评论区”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视频编辑等综合能力。甚至,教师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录制表演视频,参与直播展示,打破空间的束缚,彰显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部分学科之间的长期割裂和对立,导致学生因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低下,通过学科之间的合作和融合是一条快速、高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改变了中职学校各学科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教学现状。

猜你喜欢
学科中职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