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沈从文小说中“水”的意象

2023-12-10 06:55马红霞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湘西

马红霞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太原 030401)

沈从文的乡土书写,生动表现了湘西的民俗、民风,写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风貌,他的一生都在深情地歌颂、描述着湘西水域原始、淳朴的人性和人情。他笔下沅水岸边清纯美丽的湘西少女、在山水间摸爬滚打的剽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自然率性的湘西妇女、开小客店的老板娘……无不因沉静、透亮、流动不息的水而沉淀出耐人寻味的美来。可以说,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诗意抒写,就是对“水”所构筑的生命意象的讴歌和赞美。

一、“水”与女性人物的塑造

沈从文曾宣称“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沈从文把水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水成了他心灵外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沈从文创作的《边城》《长河》等小说,无不以水为创作背景,其讲述的故事无不是在曼妙水乡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着。从儿时在水中嬉戏游玩时对水的直接接触所带来触觉感受,再到对千年积淀而成的水文化的深刻理解,水文化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灵感,对水的衍生意象更是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沈从文认为“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深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的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沈从文对于水的这种精神内涵的赞美,外化为他笔下的一个个美丽女性,使之具有了水一样的生命特质。

(一)美丽纯真的湘西少女

沈从文的笔下有着众多闪烁着自然之光的女子,《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三三、阿黑等湘西少女都具有水一般的灵性,都是水的化身,具有水一样的品质和意志。其中《边城》中的翠翠正是沈从文塑造的充满着水一样纯洁、清澈的人性之美的湘西少女的典型代表。在沈从文看来,“水”中隐隐约约暗含着一种“人性”,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水,透明而纯净,且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顺其自然,又透露着一种柔性,水中孕育着温情与柔美,有着不可言喻的灵性。沈从文以水之性写人,以人之行映水,因为有了水的衬托,其笔下的主人公具有了水的品质行为。这种水的自然品性与人物形象在沈从文的笔下出现了同化现象,翠翠一出场就置身于青山绿水和自然优美的环境里,仿佛翠翠是用水做成的,她整日在水边玩耍,由明眸如水到心中纯净透明,远离世俗。她毫无心机,美丽聪明,既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孩子般的纯洁活泼,对人世间的一切都好奇。沈从文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她的“自然性”,作者把她写得如小动物般的可爱,“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如山头黄羊一样,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从里到外的生命特质仿佛都源于这青山绿水的自然,并保持了那份和谐,那份清新,其生命本能与自然已融合为一,没有沾染人世间的功利是非。她的自然人性像水般的清澈、澄明。在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

《边城》用水营造的意象,也同时暗喻着故事悲剧性。翠翠生活在神秘、原始、美丽、闭塞的湘西世界,水流淌在中国版图僻远的深山祎岭之间,对翠翠而言,那水正像无尽的岁月,不知它从何而来,也不知它流向何处。面对水的捉摸不定、强韧难御的自然造化,翠翠有了一种无从选择的莫名的淡淡忧伤,多了一份敏感腼腆,也或许正是湘西的自然山水铸就了她一切顺乎自然的性格,这性格从根本上决定了她的爱情观:被动消极等待,无法表达内心的爱情。

总之,“水”在小说中不仅营造了人与自然完美契合的边城世界,而且像一串美丽的珍珠,串联起了水边故事中小儿女们美丽得让人忧伤的爱情,见证了翠翠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功利的美好的爱情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坚守,彰显出了湘西少女多情执着、温柔似水的生命特质和坚强勇敢、矢志不渝的人性之美。

(二)敢爱敢做的湘西妇女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妇女,生活在沅水两岸,水恣意张扬、流动不滞的生命意象,渗透在她们原始自由的生命形态里。她们的自然人性中既有边地儿女生活的自在自如,又有原始人性自由放纵的率性,呈现出原始生命的明净与强劲。她们敢爱敢做,像汤汤不息之沅水,顺乎其自然,凸显生命的自足性,勇敢地追逐着生命的精彩。

《夫妇》中,女人与丈夫的野合,完全是因为“天气太好”,“风吹起来都有香气”,“雀儿叫得人心腻”等天地自然之气的触动。生命的本能和欲望被撩拨,在欣赏自然之美中要享受顺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活力,“两人皆觉得这时节需要一种东西”,于是“记起一些年轻人可做的事”,情不自禁地在天地自然之间勇敢地、快乐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原始的生命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演绎成“美的诗”“爱的诗”,纵然被捉住,受到羞辱的女人虽然流着泪,但那只是因为惶恐。天地自然间的生命本真是如此真实自在,野性的原始生命力是如此纯净、自然、素朴。这样的自然人性何其伟大。这些女子信仰简单,哀乐平凡,“接受自然的状态,就是把生命谐和于自然中,形成自然的一部分”。《旅店》里的黑猫,守寡三年,虽风流娇俏,但自尊精明,那些“用歌声与风仪,与富贵,完全克服不了黑猫的心”。但当她“见得满天星子,满院子虫声……天气是太美丽了”时,天地万象萌动了她的生命本能,“一种突起的不端方的欲望,在心上长大”。她不刻意掩饰这种欲望,敢爱敢做,与心仪的“大鼻子客人”做了一点夫妻间才可以有的亲密。黑猫的大胆追求,打破了道德束缚的牢笼,顺乎了生命的本能和自然,让充满蓬勃活力的生命本真大放光彩。

在沈从文看来,凡是人的自然本真情感,都是神圣不可违拗的。他给《夫妇》中的女人、《旅店》里的黑猫其自然性爱,赋予了神性的光辉。沈从文所要赞美和歌颂的正是生命的张扬率真和人性的自然舒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女子的内心如“水”般的纯洁,她们的生命如“水”般的美丽,她们的身上闪烁着自然的人性之美。再如《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描述的“露水姻缘”,牛保那位没有出场的相好,倚在窗口,俨然像夫妻分别一样,痴情地说着“傻话”。沈从文说这就是人生,他们只是“露水夫妻”,其生活方式同一般人群是那么遥远,但是在爱憎得失间,忘了一切。沈从文笔下的这些女子,虽沉沦于生活底层,在扭曲挣扎中却闪耀着人性的自然之光。她们像水,随遇而安,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如水般生生不息顽强地生活着;她们似水,如涓涓细流,给予水手船夫生命的抚慰和滋润;她们如水,柔弱中有强韧,爱得痴情、炽烈、真诚、坚定,活出真性情。

沈从文在湘西世界里,在水原始意象的宏大背景下,一次次用深情的笔触去赞美那些如水般迸发出蓬勃生命力的自然之子。水意象成为原始生命力的象征。如那些寄生于水边的女子,“由于边城的风俗淳朴”而“永远那么浑厚”,慰藉着这些漂泊的水手。在一次次的别离和期待中,“支付一把眼泪与一把埋怨”,“成了生活之一部”的人间温情。沈从文不由地感叹,她们的“欲望与悲哀都十分神圣”,她们多情、重义、轻利、坦诚,在与命运的搏击和挣扎中,掺和着“笑谑与善意”,“交织着庄严与流动”,追逐着生命的原始、自然、美丽的生存形式。可以说,正是从这些人身上,表明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求。

二、“水”与生命的无常

沈从文曾在《湘行书简》说:“我看久了水……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久,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生命如水,美丽却易逝,沈从文对这世界怀有深沉的爱,对人生怀有深刻的悲悯。而世界的真实令他惆怅,于是他在故乡的河水中寻找归宿和寄托,沈从文艺术世界里由此弥漫着的那份乡土抒情氛围,蕴藉着那份深厚的悲悯情怀和淡淡的孤独与悲哀,正是沈从文人生体验的抒发和折射,而“水”的意象则成为沈从文笔下传递生命的孤独、无常与悲悯的艺术传达方式。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便是三个与“水”有关的故事构成。

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十七年前的渡口边,翠翠的父母,因“唱歌相熟”,有了孩子。男的既要爱情又不想因私奔而毁了军人名誉,两人相约为爱情殉情。屯防兵先服毒而死。女的一面怀了羞愧,一面却怀了怜悯,依旧守在父亲身边。等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殉情而死。

天保落水而死的生命悲剧:天保和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渡口撑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两兄弟约定,月夜里在溪边轮流为翠翠唱歌。天保发现,翠翠真正喜欢的是二佬傩送,悄然退出,驾船出走却连人带船被激流淹没。一个当地泅水划船极好的水手,何以会在并不凶险的茨滩出事呢?用中寨人的话说,“一切皆是命,可怜顺顺家那个大佬,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埯里。”

翠翠与傩送的命运悲剧:一对小儿女因水而生情,却阴差阳错地在水边演绎了诸多“偶然和不凑巧”;端午节的水边,傩送爱上了翠翠,请翠翠到家里去,小姑娘以为他把自己当成不正经的女人,生气地拒绝了。月下溪边的唱歌,因为想着帮哥哥唱,爱的信息传递被扰乱了,翠翠没有回应。当翠翠的内心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时,傩送却因为碰钉子而退却了。渡口边,傩送希望小姑娘来给他摆渡,可是小姑娘看到他后惊慌失措,面对爱人逃走了。一对小儿女始终没有机会吐露心腑,互诉衷肠。

在三个故事中,“水”默无声息的参与并推动着人物的种种遭际、悲欢离合的情节发展。水以其纯净而又深邃、温婉而又捉摸不定、强韧难御的象征意蕴,给予爱纠缠、挫折、寂灭和希冀,在水营造出的氤氲抒情氛围中,蕴含着人深深的无奈、孤独和忧郁,每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

水还渗透到人物性格和灵魂深处,推动着人物命运似水般变化莫测的悲剧冲突,演绎出人生的无奈和生命的无常:大佬天保的意外溺水身亡、二佬傩送的黯然远走不知所踪、翠翠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孤独等待、老船夫的“一切要来的都得来”的感叹等。然而真正的悲剧却是那些爱和被爱着的人们、那些想成全别人不想让别人受到伤害而最终适得其反的人们、那些有着美好人性善良的人们,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任凭变化莫测、难以捉摸的命运酿成了一场“谁也没有错”、谁也看不见说不出的悲剧。

水不仅营造了《边城》氤氲之气的抒情氛围,水的孤独、忧郁的原始生命意象特征也契合着《边城》人物命运的莫测和无常,两者使《边城》从头到尾笼罩着一种似雨似雾、挥之不去的阴湿与愁苦。青山绿水中的明丽景色、自然如水般澄明的温暖人情,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是那样让人忧伤,在《边城》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实则难以承载的是人生的孤独、悲凉和惆怅。

三、结语

在沈从文的文学世界里,在水与人的交相辉映中,沈从文为我们构筑起了一个原始而自然、健全而充盈的生命世界,对于这个生命世界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深情抒写,正是沈从文寄予的对于人类生存意义的理想表达。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湘西
边城
欢乐湘西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湘西 国画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