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

2023-12-15 06:11贾相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保护污染物

贾相岳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太谷 03080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但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严重的破坏影响。在工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污染物被随意地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给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1]。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壤污染的管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改善。然而,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水平仍不够理想,需要加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恢复土壤活力。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好土壤环境,确保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

1 土壤环境保护

土壤是指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形成的大自然土地,而土壤环境污染物可划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2种,一旦土壤内部有害物质含量大面积超标,将会导致土壤的自净能力和土壤成分结构出现变化,影响土壤内的微生物活动,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3]。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载体,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生长空间[4]。保护土壤环境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高产稳产,减轻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土壤还承载着地下水的补给功能,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和净化层,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维护水环境的健康,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此外,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保护土壤环境可以减轻土壤污染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

2.1 农业污染

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当地经济水平带来巨大推动力。目前,我国某些地区仍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微量元素,农民会大量使用化肥,然而这些养分和元素进入土壤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引发土壤退化,同时降低土壤的保水和肥力,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风蚀和径流作用会加速土壤中氮磷化合物的迁移,进一步扩大土壤污染的规模,而不同类型的化肥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并导致牲畜大面积死亡。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为防治这些害虫,农民常常会使用农药,但使用过量的农药会引发土壤污染问题,而这些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时间很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最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2 工业污染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如果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至自然环境,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工业污染中常见的类型之一[5]。重金属的排放不仅会增加治理难度,还长期存在于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化工领域排放的含汞废水量较多,部分工业污水中含有特征污染物,如氮磷元素含量较大,这些废水如果未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而直接排放至周围土壤,也会引发土壤污染问题。燃煤发电厂和矿产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被土壤吸附并且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工业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空气和土壤,还会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重金属元素的长期积累可能会在植物和动物体内聚集,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类身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3 区域型污染

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中,土壤污染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尤其是在区域性上更为严重,这主要是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的限制所导致的。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都是重工业型城市,这就意味着土壤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和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异常偏高,这样的土壤污染问题对当地农产品质量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被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此外,在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资源,这对重工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重工业地区很难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调整,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3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策略

3.1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3.1.1 工程措施 在土壤环境修复的过程中,针对小面积存在放射性污染物的土壤,可以采用换土法替换污染物土壤。针对农药污染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塑料、水泥板等材料的防渗作用,将清洁土壤与污染土壤隔离开来,以有效避免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此外,可以利用稀酸盐和清水稀释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措施形成络合物和沉淀重金属,从而尽可能减少铬的含量。一般情况下,受到污染的土壤都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修复。然而,由于工程措施投资较大,适用于污染面积较小的区域。这意味着针对大面积污染的土地,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才能进行修复。在修复土壤环境时,需要考虑到工程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土壤类型、污染程度、修复时间和效果等因素,以制定出最合适的修复方案。

3.1.2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污染物吸收等措施修复土壤环境。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轻微污染的土壤环境。其中,蚯蚓和部分鼠类是常用的生物修复工具,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发挥修复作用。另一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是植物修复,野生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例如,蕨类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金属铬,而香蒲植物则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铅和锌,利用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环境质量。此外,部分生物具有降解有毒物质的能力,通过其代谢作用减少土壤中的毒性物质。例如,一些降解菌可以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利用这些生物的代谢能力达到降低土壤污染的目的[6]。

3.1.3 农业修复 农业修复是一种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利用农业手段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当农业种植活动导致土壤受到破坏时,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并有效改善土壤的环境质量。常见的农业修复方法是添加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同时,有机肥还具有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添加有机肥可以加快重金属的沉淀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增加土壤中酶的活性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从而改善土壤的健康状况。

此外,农业修复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来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降解污染物,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环境。

3.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3.2.1 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如让保护意识,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的关键。为了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良好的土壤保护意识,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有效恢复受污染的土壤,创造美好的家园环境。为此,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媒渠道来宣传国家政策,帮助社会了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让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遵守法律要求,积极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参与宣传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全面地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此外,新媒体平台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推送与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及时公示政府的工作情况,让公众了解到政府在土壤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更好地落实土壤保护工作[7]。

3.2.2 做好资金保障 当前,我国的土壤防治工作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对国家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以有效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为了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付费机制为基础,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与渠道,大大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8]。同时,针对重污染行业、冶金行业和造纸行业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的行业,可以通过土壤污染保护税的征收工作强化约束机制,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并有效拓展资金来源,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利用绿色信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快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针对污染程度相对严重的企业,可以通过贷款制约督促其积极处理污染问题,并加快推进公私合作(PPP)项目的建设进程,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在污染防治环节的积极性。

3.2.3 构建土壤污染防治机制 在土壤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土壤防治体系至关重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规定与策略,并从整体角度细化相应的应用措施,以提升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针对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进一步完善土壤质量监测监控机制,以实施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控。通过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9]。同时,监测机制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土壤治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为构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需要积极征集各方意见,归纳关键性信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利益相关方,各方的意见和经验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在构建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过程中,需注重专一性与针对性,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差异化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2.4 重视源头控制工作 在工矿类企业中,污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将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一旦发现土壤污染,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以确保土壤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其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责任。

农业生产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化学药品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农业生产化学药品展开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田和农业活动导致的污染,如农药和化肥在使用过程中的挥发和渗漏,以及农田排放的农业废水等。对此,需加强对相关污染源的监管,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同时,要构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土壤环境保护成果进行评估考核,了解当前的土壤环境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好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土壤污染,缩小扩散范围,提升土壤监测和管理水平,以全面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2.5 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为提高土壤环境保护质量,需要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在土壤防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促进国内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工作应对可能出现的土壤污染问题。

此外,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析活动,帮助农民选择可靠性较强的农药和化肥类型,并确定最佳的使用量,以避免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合理应用土壤修复技术,充分发挥多项修复技术的协同作用,以增强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避免在处理土壤污染物时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土壤是生命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壤污染具备长期性、隐蔽性以及富集性的特点,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目标,需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与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守护土壤,共建绿色家园。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环境保护污染物
环境保护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