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文化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

2023-12-15 09:36谭习龙周泽锋
江苏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关怀班级精神

谭习龙 周泽锋

班华先生在《给班主任老师的几点建议》一文中提出:“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本质规定,是教育人性化的表现。富有爱心的教育者关怀着学生的方方面面,但以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为核心内容……”[1]而创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就是关怀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举措,是一种通过班级管理实践来丰富儿童心灵生活的过程。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秉承“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让学校成为美的摇篮,努力使学生成为美的使者。

一、营造班级文化——自主化

班级文化应该是自主的,让儿童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来创造自己的文化生活。访仙小学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的驱动下自由结组、自主合作、自由互动。实践中,学校进行了如下尝试:按学生的个性、能力和特长编组,类似于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每周“轮岗”。学生每天编写一期“小主人”报,晨会课上汇报前一天的活动情况,商量当天的学习与生活;在一周的“管理”结束之后,学生自主组织汇报、交流。这种让学生参与班级生活的管理方式,是让教育走向儿童生活的途径之一。在自然的生活中,学生可以看到“游戏”的价值,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班级文化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让儿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班级文化,感受班级文化的魅力。在班级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互助小组,如阅读、美术、书法、昆虫饲养等。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交流心得体会,在对话和分享中学习和成长,在自主设计班徽、班旗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创生班级文化——个性化

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和管理的,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理解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选择权,他们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呵护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特征,尤其是要与学生建立信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学校也应提供足够的选择机会或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活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班级文化的需求和期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和布置文化版块,并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交流论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具体来说,学校制作了智慧型班级文化码书,将学生的诗词朗诵、绘画展示、歌舞表演、好书推荐等视频制成二维码,并张贴于班级文化墙上。学生用教室的平板电脑“扫一扫”就可以观看视频。这一做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让墙壁说话”,让班级文化“活”起来。

三、拓展班级文化——社会化

班级文化应该是社会的,能够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交融,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学校通过开展普特融合、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班级文化延伸至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例如,学校五(1)班“爱心中队”与辅读班的学生联合开展班队活动。活动时,两个班的学生一起朗诵诗歌《做最好的自己》,一起合唱歌曲《左手右手》等。特需学生在活动中自信、勇敢地展示自己,有的会为大家流利地背诵古诗,有的会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有的会熟练地表演拼中国地图……此外,还有的学生自发走进访仙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六(3)班“环保中队”主动承担校内废品回收处理的任务,他们收集旧纸箱、废纸张、饮料瓶,然后送往废品收购站,用所得捐资帮助贫困生;他们主动走上街头、走进小区清理电线杆和墙面上的小广告等。此外,学生还自发组成了“我能行小队”“尊师小队”等。这些已成为我校班级文化管理的具体模式,也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导向。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爱他人、保护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正如班华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即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梦想,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应走近儿童,即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思维去想,真正实现心灵沟通;应发展儿童,即相信儿童有巨大潜能,为儿童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创造条件;应学习儿童,即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师生精神交往,同心、同行、同乐,共同成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关怀班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