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玉皇庙初探

2023-12-16 04:49王燕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正殿现存斗拱

王燕燕

(山西省文化遗产规划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西与山西省长治市相邻,东与河南省林州市、辉县市相邻,北与山西省平顺县隔界,南和山西省陵川县接壤。县志记载壶关县两边为山、中间低洼,地势像壶,壶口为关,故得名壶关。壶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不可移动文物有537处,其中三嵕庙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更是琳琅满目。

玉皇庙位于壶关县集店乡三家村东,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正殿月台中心为北纬36度10分,东经113度12分,海拔高度1008米。庙宇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682.64平方米,建筑面积924.84平方米。自北而南依次为正殿、山门(毁于“文革”期间),两侧有东西耳殿、东西夹室、东西配殿、东西廊房、东西厢房,共计12座建筑。院落格局较为完整,目前建筑保存状况较差。在正殿脊刹背面有“道光二十二年立”(1842)的题记,在东配殿脊刹背面有“道光二十三年”的题记。目前正殿的使用功能为集体仓库,院内建有养猪场,西厢房为煤球厂,东厢房为村民居所(图1)。

图1 玉皇庙现状

1 现存状况

正殿总体结构上实为硬山顶,但经局部改造,从正面看形似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前构月台。通过现场发掘,发现正殿背面没有铺设散水,墙下石条则直接铺筑于黄土之上,这是导致正殿整体后倾、墙体开裂的一个原因。台明及月台为石灰岩石条砌筑,台明整体规整平直,现存状况良好,没有外闪和鼓肚类残损现象,但在局部有残损。正殿现存原有墙体为土坯墙外包砖,东西山墙局部开裂严重。现存前墙体是用作集体仓库时所砌。室内方砖铺墁,室外及月台表面则为条砖铺墁,但皆残缺不全。前檐原有门窗装修已毁,但从现存构件遗留的卯口可推知原有门窗的形制。柱子为圆截面木柱,但通过现场发掘,发现在后墙及山墙中均无木柱,而是在后墙大梁下砌筑有砖柱。前檐廊柱下施有雕刻精美的石灰岩质石柱础,图2是正殿廊步柱础石(前檐)。

图2 正殿廊步柱础石(前檐)

现存木柱及石柱础保存完好。正殿现存斗栱有前檐柱头斗栱及前檐角科斗栱,保存完好。正殿前檐柱头斗栱如图3,正殿前檐角科斗栱如图4。

图3 正殿前檐柱头斗拱(前檐)

图4 正殿前檐角科斗拱(前檐)

柱头斗栱单抄单下昂,梁出为耍头,计心造,上施盖斗板。正殿结构形式为前插廊八架抬梁式结构,大木构架前檐如图5,后檐如图6。正殿结构形式为前插廊八架抬梁式结构,三椽栿上施瓜柱,上施平梁,平梁上施脊瓜柱和叉手,上承大斗、攀间枋、丁华抹劾拱、通替和脊檩,现存梁架结构整体保存状况完好,大木构件没有断裂、严重糟朽等状况。屋面为灰布筒板瓦屋面,檐部施琉璃勾头剪边和盆唇滴水,中部施琉璃筒瓦方心,正脊、垂脊和各吻兽为琉璃件。正殿现存屋面的残损较为严重,具体为:屋面前后坡杂草丛生;前后坡脊部开裂,檐部勾头和滴水多有破损和缺失,瓦件多有破损残缺;正脊尚完整,但大吻和脊刹残缺不全;只有西北垂脊尚存,垂兽也只有严重残损的西北垂兽仅存。正殿在室内东西山墙及山花处有壁画,保存状况较好;现存正殿梁架上彩绘及室内隔板上彩画保存状况较好,残损主要表现为年久褪色。室外东西山墙有砖雕悬鱼,正殿砖雕悬鱼如图7。

图5 正殿大木构架(前檐)

图6 正殿大木构架(后檐)

图7 正殿砖雕悬鱼(山面)

东耳殿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没有专门铺设散水,墙下石条直接铺筑于黄土上。台明为石条压沿,条砖砌筑台帮,目前地面高低不平、台帮歪闪严重、明间台阶局部坍塌、垂带丢失。东耳殿现存原有墙体为土坯墙外包砖,现存前墙为后人新近砌筑。室内为方砖铺墁,室外则为条砖铺墁,但皆残缺不全,原有门已毁,但从现存构件遗留的卯口可推知原有门的形制;原有窗用在了后人新近砌筑的前墙中。现存柱子为抹边四边形石柱,但通过现场发掘,发现在后墙及山墙中均无木柱。现存石柱及石柱础保存完好。东耳殿现存斗拱有前檐柱头斗拱及前檐明次间补间斗拱,保存完好。柱头斗拱单抄单下昂,梁出为耍头,计心造,上施盖斗板。但金柱斗拱部分则损毁严重,构件多被锯断。现存结构形式为前插廊五架抬梁式结构,三椽栿上施瓜柱,上施平梁,平梁上施脊瓜柱和叉手,上承大斗、攀间枋、丁华抹劾拱、通替和脊檩。东耳殿梁架结构简洁实用,无明显劈裂和糟朽失稳现象,因近年出现屋面损伤局部渗漏,对应部位木构表面开始轻微糟朽,大部分构件受力良好。屋面布瓦捉节夹垄,前檐琉璃剪边,正脊、垂脊和各吻兽均为琉璃构件,整个屋面瓦件松动,苫背黏结能力丧失,瓦件多有破损残缺;正脊尚完整,但大吻和脊刹残缺不全;西北垂脊尚存,垂兽也只有严重残损的西北垂兽仅存。现存东耳殿室内没有壁画;梁架上彩绘年久褪色,部分脱落严重。

西耳殿与东耳殿对称,结构和现存残损状况也基本相同,差别只是东西夹室的面宽上有所不同。

东配殿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背面没有铺设散水,墙下石条直接铺筑于黄土上。台明为石条砌筑,整体规整平直,现存状况良好,没有外闪和鼓肚类残损现象。东配殿现存原有墙体为土坯墙外包砖室内为方砖铺墁,室外则为条砖铺墁,但皆残缺不全。前檐原有门已毁,原有窗则保存较完好。前檐柱子为圆截面木柱,通过现场发掘,发现在后墙及山墙中均无木柱,现存木柱及石柱础保存完好。目前斗拱有前檐柱头斗拱及前檐明次间补间斗拱,残损严重,主要是人为损坏,构件多被锯断。柱头斗拱单抄单下昂,梁出为耍头,计心造,上施盖斗板。东配殿结构形式为前插廊五架抬梁式结构,三椽栿上施瓜柱,上施平梁,平梁上施脊瓜柱和叉手,上承大斗、攀间枋、丁华抹劾拱、通替和脊檩。东配殿留存构件无明显劈裂和构件糟朽失稳现象,木构表面开始轻微糟朽,受力良好。屋面为灰布筒板瓦屋面,檐部施琉璃勾头滴水剪边,正脊、垂脊和各吻兽为琉璃构件,正脊整体较为平直,局部开裂,扣脊瓦松动,与屋面交接位置开裂普遍。脊块、吻兽残缺不全。

西配殿与东配殿的结构和现存残损状况基本相同,差别只是进深尺寸上有所不同。

西廊房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台明大部分被淤土掩埋,原形制已不可辨,散水不存。室内地面为方砖铺墁,目前风化严重,上皮斑驳不平。现存前檐墙为后人新近所砌筑。后檐及两山墙体下部砌砖表面轻微酥碱,灰缝脱落普遍。原有门窗已毁。通过现场发掘,发现西廊房没有施柱,大梁直接承托于墙体上,没有斗拱。现存结构形式为五架抬梁式结构,三椽栿上施瓜柱,上施平梁,平梁上施脊瓜柱和叉手,上承大斗、攀间枋、丁华抹劾拱、通替和脊檩。梁架连接处有榫卯松动现象,大木构件表面糟朽严重。西廊房现存屋面为灰布板瓦屋面,为后人新近所翻修,室内没有壁画和彩绘。东廊房与西廊房的结构和现存残损状况基本相同。

西厢房为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台明现存状况良好,现存前墙稍间为原有墙体,明次间则为后人新近所砌筑。室内外地面铺砖残缺不全,前檐原有门窗已毁,通过现场发掘,发现西厢房没有施柱,大梁直接承托于墙体之上,没有斗拱。结构形式为五架抬梁式结构,三椽栿上施瓜柱,上施平梁,平梁上施脊瓜柱和叉手,上承大斗、攀间枋、丁华抹劾拱、通替和脊檩。西厢房现存梁架结构整体保存状况完好,大木构件没有断裂、严重糟朽等状况。西厢房屋面为灰布板瓦屋面,为后人新近所翻修,室内没有壁画和彩绘。东厢房与西厢房的结构和现存残损状况基本相同。

玉皇庙院落布局完整、边界明晰,以后墙围护,有人为损毁和建筑自身残损。院面后期干预较多,高于原院面并有部分临时加建建筑未剥离干净,原标高及铺墁形制不存,垃圾遍布、杂草丛生,需清理后重新铺墁。

2 残损状况原因分析

玉皇庙现存残损状况原因主要有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后人在使用时为扩大内部使用空间多将各建筑墙体人为拆砌、改砌;为达到采光要求人为改变门窗样式,使文物建筑发生变化。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风雨侵蚀,致使木构件糟朽严重,梁架轻微走闪,油饰彩画褪色,屋面瓦垄松动,琉璃釉面脱落严重。纵观玉皇庙近代历史,人为不合理干扰、缺乏有效的日常养护是加快建筑损害的主要原因,加之风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侵害,现存建筑保存状况堪忧。

3 价值分析与评估

3.1 历史价值

玉皇庙是不同时期建筑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实物体现了文物建筑作为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等信息载体的作用。院落布局完整,是一处极具保护价值的古代建筑遗存,为研究古建筑区域文化和时代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3.2 科学价值

玉皇庙体现了清代文物建筑的建造技术、构造特征及建筑时代和风格特点。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所在地域的宗教、建筑、社会风尚以及地方建筑构筑手法提供了实例。

3.3 艺术价值

玉皇庙的建筑布局为传统寺庙的典型建造形式,其构件上的彩画、琉璃为独特的地方结构手法,丰富了建筑表现形式的种类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给研究清代琉璃技术、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4 安全、管理评估

玉皇庙现院落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有很大的火灾隐患,并且院内安全设施、消防、技防设施不完善,更没有专用安防设施,对突发事件不能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或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院落内部与周边排水不畅,建筑本体墙体酥碱严重,局部坍塌,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经费和科学的日常保养方案,保护研究工作滞后,给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5 勘察结论及建议

根据玉皇庙现存各单体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得出如下勘察结论及建议:

台明及室内墁地砖碎裂,墙体局部膨鼓开裂,柱体倾斜,梁架走闪,檩枋等构件出现拔榫现象,斗拱外闪,装修油饰褪色、起甲、龟裂,屋顶瓦件脱节渗雨,檐口下栽,木基层中度糟朽。故应对玉皇庙各建筑进行重点修缮。

建议在拆除屋面瓦件时制作溜槽,并在地面铺设软材料,以防对瓦件造成人为损毁。拆除下的瓦件按类码放并逐一进行检查,残缺不足部分照现存原件进行补配。拆除屋面各脊琉璃构件时须用软材料进行包裹,以防损伤,并对残缺部分进行补配。拆除大木结构各构件时也应用软材料进行包裹,以防对各构件本身及构件表面的彩绘造成损伤,并对各构件逐一进行检修。在对墙体、台明及月台的拆除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构件,残缺不足部分照现存原件进行补配。按玉皇庙原有风格铺筑条石散水,对缺损的隔扇门装修部分依图进行补配,对月台上缺损的花栏墙、雕狮石柱进行补配,对月台前损毁的台阶依图进行恢复。室内依据原有方砖进行铺墁,室外及月台依据原有条砖进行铺墁。对壁画进行揭取加固后原位安装,室内隔板上彩画保留并进行原位安装。门上横批花窗依据殿内现存原物进行复原补配。

6 结束语

此次工作的目标是在对玉皇庙现存所有文物建筑本体及院落、围墙、周边环境的现存状况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勘测和残损状况原因针对性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认定玉皇庙因多种原因的破坏而存在不同形式的保护危机,须进行彻底、科学、系统的保护修缮和大力度的整治,根治、杜绝各种病因和隐患,使其历史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为研究古建筑区域文化和时代特征提供重要的实物史料。

猜你喜欢
正殿现存斗拱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说不完的斗拱
民居趣读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浅谈建筑业现存危机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桐乡现存若干谱牒管窥
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