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黑砂陶器手工艺传承与保护

2023-12-16 04:50余杭珏郑孝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昭阳区器形米线

余杭珏 郑孝龙

(1.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0 引言

昭通黑砂陶器是以手工制作为主且大量重复性生产的产品,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而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和市场价值。昭通黑砂陶器是公认熬药和煲制肉汤最好的器皿,不会改变食物或者药物的性能,并且存放食物不易变质,作为日用陶器陪伴人类度过千年光阴。随着电器的普及,此类明火加热的器皿相对电器来说,其实用功能的便捷性略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本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翔实记录了昭通市昭阳区黑砂陶器烧制技艺的相关资料,以期对该技艺起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1 昭通黑砂陶器烧制工艺

《民国昭通县志稿》载:“昭之陶工有三……一为沙器,系为沙土、黏土和泥,捏成器物模型,阴干后堆叠地窑,上用铁罩密盖,旁置风箱,随时抽送空气,补助燃烧,约一时许,取出改藏土坑内,坑内,入以干松毛一束,松燃烟起,加盖密封,待冷而出之,则釉上而器已成,斯亦奇矣。业之者东城外四五家及小龙洞数家,出产亦烧,炊爨之具咸争用之。内有沙火锅一物,烹调食品,味称鲜矣。销行远道,好事者裹以锡箔,珍贵愈于金属器皿焉。”文中介绍的沙器,即为昭通黑砂陶器(图1)。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认为现在的昭通黑砂陶器烧制技艺,与《民国昭通县志稿》中所载一致。

图1 昭通黑砂陶器

1.1 材料与工具

1.1.1 泥料的成分

烟罩灰:将大块无烟煤敲打成小块后用明火烧,烧成后将完全燃烧和尚未完全氧化的煤渣粉碎后泡于水中。经过水的沉淀后取较为细腻的部分(其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和完全氧化后的砂质泥土)制成烟罩灰(图2)。

图2 烟罩灰

黑泥巴:主要是由黏土与煤渣经过河流水的冲洗而形成的二次黏土,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陶土。将二者粉碎(原则上粉碎过程中的泥沙越细腻越好)后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水揉制,将揉制好的陶泥置于阴凉处,盖上保鲜膜,使其在封闭的空间下放置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1.1.2 工具

转盘(木质或石质):昭通黑砂陶器使用的转盘皆为匠人自制,木质转盘(图3)相对原始,将圆形转盘置于能滚动的底座上,手脚并用使转盘转动,利用离心力使手中泥料变形;石质转盘(图4)是匠人用废弃的单车轮胎钢圈,在内部灌上水泥后打磨光滑制成,此类转盘更为耐用。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昭阳区黑砂陶器制作匠人蒋兴顺在后代的帮助下,将皮带拴于转盘上,部分工艺步骤使用快轮制陶,与慢轮制陶的工艺相结合。这种工具上的改良既保留了慢轮制陶的工艺特色,又提高了制作效率。

图3 木质转盘

图4 石质转盘

模子:利用母模来制作规格统一的黑砂陶器,以较为传统的炖肉罐为例,有一筒罐、二筒罐到五筒罐,都有相应的大小不一的母模,能够按照统一规格制作出最后的成品。母模的制作即做出比成品略小的模子即可,昭阳区黑砂陶器制作匠人都已掌握了此项制作工艺。

砂:烧制黑砂陶器时完全燃烧的煤渣,打碎后备用,是陶泥和模具之间必不可少的隔离剂,可以在制作好后便于脱模。

干松枝:大量采集后备用,用于烧制过程中的焖烧上釉步骤。

制陶工具有草质圆环底座、木拍、尺子、刮纹刀、水盆、绑有棕树皮的磨光工具等常用的陶瓷制作工具。

烧制设备:大型陶质罩烧盖(于平地上形成封闭空间,提升罩内温度)、粗木棍(能将罩烧盖移动)、钢筋做成的钩子(勾烧红的陶器和工具),吹风机(人工驱动或电力驱动)。

1.2 制陶技艺

1.2.1 慢轮套模法

先在撒过沙的车盘上将陶泥拍成饼状(内厚外薄),以备套模。然后将拍好的泥片覆于母模上,用手和木拍将泥片随母模形状拍制,放置于呈满砂的盆正中心,将母模取出(图5)。

图5 慢轮套模法

1.2.2 慢轮制陶法

用泥条盘驻的方法将黑陶整体形状做出,并用划刀划出纹路(图6)。

图6 泥条盘驻法

1.2.3 黏结法

在器物未干透(半干半湿)的状态下进行黏结,用黏结法将黑陶的把手、挡板等部位黏结在一起,并用水将结合处抹平。

昭通黑砂陶器的原材料中酸性成分较多,且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砂,在制作过程中只能使用慢轮的制陶方式,否则会因摩擦太大而损伤手,无法保证持续生产。常年做此类器物的匠人手掌几乎无纹路,并且黑色痕迹无法洗净。因此,制作黑砂陶器的匠人普遍年纪较长,青年人群几乎无人愿意传承此技艺,也为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烧制工艺

黑砂陶器因含砂,泥料的黏度低,收缩率低,可放置于艳阳通风处以加快干燥过程。须在露天环境下烧制,将煤炭敲碎后平铺于地面点燃,旁置风箱增加空气的流动,使煤炭加速燃烧,提高烧制的环境温度。以燃烧的煤炭为中心,将干燥后的黑砂陶器围于周围,利用周边的余温进一步干燥。备一大型陶质罩子,分两处对陶器进行罩烧。待陶质罩内陶器被烧至通红(燃烧时间由匠人根据目测或者经验把握,陶器的大小与数量都会影响烧制时间),由两名匠人合力将陶罩移至另一处烧窑地点,随即将通红的陶器置于旁边铺满干松枝的坑中,盖上铁质盖子进行焖烧上釉(还原气氛),则黑砂陶器烧成。黑砂陶器的烧制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因黑砂陶器中含有未烧的煤砂成分,所以在烧制过程中也会起到助燃的作用,使烧成时间缩短,烧成后的器物的透气性也较好,易于保存食物,明火加热时不易炸裂。匠人们通常会在制作一大批陶器后再进行集中烧制。为节约煤炭的燃烧成本,往往会从天明烧制到天黑。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两人以上方可抬动罩烧的罩子,昭通黑砂陶器一般由家庭成员(子孙或兄弟)协助完成(图7)。

图7 昭通黑砂陶器烧制场景

2 昭通黑砂陶器现状

2.1 典型器形

烧纸盆:烧纸盆是昭通黑砂陶器的典型器形,是当地丧葬习俗中不可替代的器皿。器形尺寸约为30厘米×30厘米×10厘米。丧葬习俗使许多濒临失传的手艺得以延续,昭通黑砂陶器因只能明火加热,在如今普遍使用电器的状况下,其实用价值大大降低。烧纸盆的市场需求是该技艺得以延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筒罐:分为一筒罐(15厘米×17厘米×15厘米)、二筒罐(23厘米×20厘米×22厘米)、三筒罐(27厘米×24厘米×27厘米)、四筒罐(45厘米×35厘米×35厘米)、五筒罐(56厘米×56厘米×42厘米),《民国昭通县志稿》中的“内有沙火锅一物,烹调食品,味称鲜矣”便是形容此类陶器,用以炖煮肉类,可激发食物的鲜美滋味。五筒罐这类大型炖煮罐一般用于红白喜事办席炖煮,量大可供多人食用。

小锅米线砂罐:云南小锅米线尤为出名,昭通地域内属巧家砂锅米线最受食客欢迎。昭通市昭阳区生产的黑砂陶器供昭通市巧家县赵氏砂锅米线专用,用黑砂陶器煮的米线是当地最传统的砂锅米线。小锅米线砂罐的器形有两种,尺寸分别为14厘米×14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20厘米×8厘米。

烧水壶(药罐):中医认为砂罐是最适宜熬煮药材的器皿,昭通黑砂陶器的烧水壶(药罐)是该地区最传统的用于熬煮中药的器皿,尺寸约为32厘米×22厘米×30厘米。

火锅:尺寸约为35厘米×35厘米×30厘米,该器形的制作工艺最为烦琐,属现代器形,价位最高。使用时将木炭放入中间的碳管内,周围一圈放入汤料,依靠中间碳管温度加热火锅食用。如今,昭通黑砂陶器匠人不仅掌握了传统器形的烧制技艺,也可根据实物或图片制作出新器形。

黑砂陶器仅供明火使用,首次使用需将煮沸的米汤或者豆浆倒入砂罐内再次煮沸,让米汤或豆浆在罐内滚动,堵住黑砂陶器内部细小的孔洞后方能使用,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器物内外部会有一层包浆。因黑砂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烧成硬度略低,加之明火使用损耗较大,黑砂陶器的保存相对不易,从文物考察的角度来说,这一特性会给文物保存造成一定阻力。

2.2 现状

在昭通市的昭阳区、大关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等都曾烧制过黑陶,现已大量缩减。20世纪90年代,昭阳区的东门砂锅厂最出名,现今昭通黑砂陶器的烧制在昭阳区境内只有蒋家村蒋氏兄弟和小龙洞村黄氏家族还在持续着家庭作坊规模的生产,烧制场地也大多破败(图8),掌握这种烧制技艺的民间手工艺者越来越少,有传承意愿的年轻人极少。销售方面,也只有昭通市昭阳区袁门口地带的商铺会在统一收购后再进行零散售卖。昭通市县级地区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如巧家县、鲁甸县的店家会大批量购置用以煮制小锅米线,贵州省威宁县等地有一定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生产规模的缩小,没有市场需求,技艺自然随之逐渐衰落,昭通黑砂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极其艰难。

3 结语

昭通黑砂陶器是民间陶瓷,是民众自己烧造、供自己使用的器皿。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民间的传统技艺也因此销声匿迹。2021年,昭通黑陶(砂器)烧制技艺申报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得以立项,得到了一定政策上的保护。但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仍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减少,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递减,使该技艺自我生存的能力逐渐变弱;另一方面,昭通黑砂陶器的原材料(烟罩灰)逐渐稀少,由于日常生活中电器的普遍使用,改变了当地民众取暖的方式,使用无烟煤取暖的人家越来越少,让烟罩灰的获取方式变成了只能自行燃烧后获得,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如今昭通黑砂陶器的制作地点面临拆迁,同时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昭通黑砂陶器烧制技艺的活体传承有可能会消失于时间的洪流中,急需各方力量的支持。本文翔实记录了昭通黑砂陶器烧制技艺的用料、工艺、器形和现状,以期助力昭通黑砂陶器烧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昭阳区器形米线
昭阳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管理方式调查
一碗米线的滋味
昭阳区总工会:举办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初赛
米线里的温柔乡
昭阳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左右江石器时代水冲石器常见器形介绍
凉拌米线
肠胃不好者少吃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