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性探析

2023-12-16 04:50石甲林刘冉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沂蒙旧址

石甲林 刘冉冉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①,具体包括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重要历史遗迹、遗址、组织机构旧址、代表性建筑等。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当前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②。

沂蒙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抗争,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革命文物,成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沂蒙地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6处③,数量较其他地区偏多。目前学界在沂蒙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方面已取得相关成果,但仍缺乏对该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系统梳理及相关空间背景的分析。本文以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分析样本,从空间角度探析这些革命文物的分布特性、成因与内涵,以期更好地阐释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背后蕴含的红色基因,从这段“凝固的历史”中深切感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抗战与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创新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形式,进一步提升其历史文化价值。

1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简况

革命年代,在党和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沂蒙地区④留下了众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共认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97处,其中沂蒙地区166处。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等级划分上,沂蒙地区认定的文物等级包括国家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处,市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处,县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

根据《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以及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普查的标准,结合沂蒙地区实际情况,可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为六种类型,即革命机构遗/旧址、革命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墓/碑、人物故/旧居、纪念堂/馆/亭、重要史迹。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这六种类型中,革命机构遗/旧址最多,共计56处,占比达33.7%;其次为烈士陵园/墓/碑,共计45处,占比达27.1%;再次为革命战斗遗址26处,重要史迹22处,纪念堂/馆/亭9处,人物故/旧居8处。

从1912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再到“九一八”事变,沂蒙地区现存革命机构遗/旧址、烈士陵园/墓/碑两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占比1.8%。在此期间,留下了刘鸣銮纪念碑、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等。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占比最高,达69.3%。六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兼备,其中以革命机构遗/旧址、烈士陵园/墓/碑、革命战斗遗址为主。在此期间,留下了中共板泉崖党支部旧址、苍山暴动纪念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鲁中革命烈士陵园、沂水革命烈士陵园(跋山烈士陵园)等。

解放战争时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以革命机构遗/旧址、革命战斗遗址为主,占比约12.3%,其中革命机构遗/旧址7处、革命战斗遗址7处、烈士陵园/墓/碑3处,人物故/旧居、重要史迹和纪念堂/馆/亭各1处,留下了新四军军部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旧址、兰山路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机构遗/旧址等。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占比16.6%,共27处,以重要史迹、烈士陵园/墓/碑为主。现存的有高峰头烈士陵园、平邑烈士陵园、国营山东红旗机械厂旧址等。

2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性

2.1 整体分布特性:“一高多次”

本文基于ArcGIS10.2中的“核密度”工具对沂蒙地区16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密度分析(图1)。从图1可以看出,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性,形成“一高多次”的分布特性。

图1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核密度分析

“一高”指在沂南县北部、蒙阴县东北部、沂水县西部三县交会鲁中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分布集中并呈现向外辐射状,形成高密度区。该处是抗战时期全国著名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上,临沂系鲁南重镇,临沂向西是枣庄、台儿庄地区,向南则进入江苏境内。在铁路交通方面,向北可以控制胶济线,向西可以扼住津浦线,向南可以挟制陇海线。因此,临沂地区在整个抗战期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⑤。1938年,日军从沂水、沂南方向进犯临沂,国军庞炳勋部、张自忠部展开临沂保卫战,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鲁中革命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期间,以鲁中根据地为依托为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鲁中战役、淮海战役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⑥。因此,鲁中地区留下了众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形成了高密度地区。

表1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及时期划分

“多次”指的是在临沭县东部、莒南县、郯城县、沂源县等地形成了多个次级高密度地区。因较其他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比较集中,数量相对较多,所以这些地区形成了次高密度地区。临沭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接收了大部分迁来的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一时成为全省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处在国民党进攻的要冲,留下了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刘少奇办公旧址、吴家后战场等⑦。莒南县在1938年创建了鲁东南抗日根据地,此后在罗荣桓将军领导下取得了甲子山战役的胜利。1942年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滨海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都驻在莒南境内。解放战争期间,莒南军民有力地支援了周围地区的革命需要和新解放区的开辟,留下了山东省政府旧址、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华东军政大学旧址等⑧。20世纪30年代初,郯城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共郯城县委,并发动了“苍马暴动”,此后还建立了鲁南第一行署、中共郯马工委等革命机构⑨。沂源县毗邻蒙阴、沂水二县,在抗日战争中多次承担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留下了南麻革命烈士陵园、松崮革命烈士陵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源县由于地势特点承接大量三线建设任务,留下了国营山东第一机械厂旧址、国营山东第二机械厂旧址、国营山东裕华修配厂旧址、国营山东红旗机械厂旧址等。

2.2 革命文物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

将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状数据和沂蒙地区高程数据叠加,得出革命文物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图2)。沂蒙地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和鲁东丘陵南部,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以海拔100米为分界,沂蒙地区海拔低于100米处多为平原,高于100米处多为低山丘陵和山地。从图2可以得出,海拔高于100米的临沂山地丘陵地区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总数为129个,约占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数的77.8%。沂蒙东北部地区有沂山、蒙山、尼山、鲁山等多座山脉,地势崎岖,地形隐蔽,不易被敌发现且容易隐蔽,方便我军游击战术的开展和革命活动的进行,故在沂山、蒙山等山地及其周围丘陵地区有大量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集中存在。在海拔低于100米的平原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数为37个,约占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数的22.2%。平原地区地形开阔,部队在作战时没有明显障碍物可以隐蔽,在敌后战场的作战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故临沂西北部的平原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较少,且比较分散。由此可见,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在数量上,山地丘陵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要多于平原地区;在文物集中程度上,山地丘陵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较为集中,平原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较为分散。

图2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地形分布

2.3 文物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县域间与县域内不均衡

利用ArcGIS10.2对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县域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处理,颜色深浅代表县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的多寡,其呈现出明显的县区之间与县区内部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不均衡特点(图3)。

图3 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县域分布

从县域间分布来看,沂蒙地区18个县区内均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但呈现出明显的县域间分布不均衡。其中,沂南县最多,共有28处,其次为沂水、莒南和蒙阴三县,分别有23、20和19处,沂源县有14处,临沭县和平邑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各有9处,新泰市有8处,泗水县有7处,兰陵县有6处,莒县和兰山有5处,费县和郯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相同,各有4处,五莲县有2处,河东区与罗庄区及临朐县三地分布较少,均各有1处。

从县域内分布来看,除河东区和罗庄区及临朐县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有较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但仅在沂南、莒南两县县域内部分布较为均衡。其余地区或县域面积广大,县域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分散,如沂水、费县、平邑、兰陵等地,或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局限于县域内部分地区,如蒙阴、郯城等地。

3 结语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团结一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形成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创造了光辉的革命和建设成就。在此过程中,一些文化遗存得以保留下来,经过系列整理与保护,形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成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物质载体。

沂蒙地区丰富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分布空间上,整体呈现“一高多次”的格局,“一高”指在沂南县北部、蒙阴县东北部、沂水县西部三县交会鲁中地区形成了高密度区,“多次”指的是在临沭县东部、莒南县、郯城县和沂源县等地形成了多个次级高密度地区。文物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县域间与县域内不均衡、受地形影响显著等特性,东北低山丘陵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多且集中,西南平原处文物少且分散。沂蒙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性,为沂蒙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进而能够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2):4.

②李群.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1年8月1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6):1224.

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EB/OL].(2020-12-31)[2023-02-14].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0/12/31/art_100579_10270202.html.

④此处的“沂蒙地区”是以临沂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临朐县、沂源县、泗水县、新泰市、莒县、五莲县等共18个县区。

⑤魏本权.从一隅之地到精神高地:概念史视域下的“沂蒙”[J].红色文化学刊,2021(1):22.

⑥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临沂革命斗争史稿(1919-1949)[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253.

⑦中共临沭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临沭党史大事记(1931年夏至1949年9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33,151.

⑧中共莒南县委.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莒南县组织史资料[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8:3.

⑨中共郯城县委.中国共产党山东省郯城县组织史资料[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2.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沂蒙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