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背景下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3-12-18 14:55莫柳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莫柳

【摘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论述“三方向、三驱动、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基于“三方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三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四递进”能力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 铁路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119-05

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着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西藏、海南、广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广西自2017年与重庆、贵州、甘肃等省区市签署“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前身)框架协议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截至2023年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18省61市120站,其中广西区内班列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陆路端与中欧、中亚班列有效衔接,已延伸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海运端可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提供海铁联运全程“一口价、一站式”服务。

在此背景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探索基于岗、赛、证“三方向”,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三驱动”,构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四递进”能力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育服务广西,懂铁路货运、全程物流、货运代理的高素质复合型铁路物流人才,更好地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

一、基于“三方向”設定人才培养目标

岗、赛、证“三方向”指的是:以职业岗位为主导,紧贴岗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将大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证书为导向,将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三方向”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综合育人目标。

(一)以职业岗位为主导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中欧班列、海铁联运不断发展,对铁路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型人才转向多元复合型人才。铁路物流管理专业除了面向传统的铁路货运、仓储、配送等岗位,还要培养集装箱管理、多式联运管理、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岗位需要的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为了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契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特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铁路物流专业)与铁路局集团相关企业、中欧班列货运代理企业、高铁快递、商贸物流等一批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或配套产业的铁路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院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专业教师对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需求展开调研和分析,获取岗位需求以及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就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与行业内的企业专家、基层管理人员、铁路物流专业毕业生举行研讨论证,讨论铁路物流包括国际铁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变化,认真剖析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如下页表1所示。

汇总调研结果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突出铁路物流岗位核心技能的课程体系。对此,高职院校铁路物流专业应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序列和工作逻辑设计教学项目,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岗课融通”。

(二)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为主导的同时,铁路物流专业还要融入符合职业岗位需求、体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趋势的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因此,大赛项目应引导课程体系设置,大赛项目需融入课堂教学项目,大赛训练则要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赛课融通”。

铁路物流专业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赛项和货运代理赛项。这两个赛项,一个对应物流综合业务的操作,一个对应国际物流、海铁联运、中欧班列等业务的操作,很好地契合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需求。学院铁路物流专业教师对各级别的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赛项和货运代理赛项等的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归纳出知识能力需求,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如表2所示)。

铁路物流专业教师参考竞赛形式设计课内实训流程,运用竞赛模拟平台进行教学或考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用比赛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代入岗位角色,完成指定的训练模块任务。同时引入真实工作案例或比赛中难度较大、困难较多的竞赛项目,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学习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三)以职业技能证书为导向

目前,适应铁路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主要是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货代行业岗位专业人员培训证书、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证书、关务水平测试的相关内容也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铁路物流专业教师结合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制订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证书考核环境融入学习环境,实施“课证融通”。

首先是对标证书标准,重建课程体系。比如参考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探讨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满足“1+X”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又要凸显数字化、智能化等智慧物流的特色(如下页表3所示)。

其次是将证书培训考核环境融入学习环境。一是利用先进的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实训基地的职业技能证书学习平台,组建视频、图片、在线题库、微课等资源库,供学生自学。二是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训课程教学中应按照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要求,运用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练习、讲评、演示为主,以教师指导、总结为辅。三是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环境融入课堂学习环境中,考核不应局限于卷面考试方式。如铁路物流安全与规范课程的考核可包括三个部分:铁路物流业务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消防实操考核、急救实操考核。其中“铁路物流业务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是对小组提交的书面作业进行考核,消防实操和急救实操则是针对单人的实操考核。

二、实施“三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驱动”指的是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以这三方面的建设改革为驱动,不断充实教学团队力量,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

(一)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是从岗、赛、证“三方向”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培养应基于岗、赛、证“三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可以从这“三方向”入手。“岗”方面,主要是推进校企共育,组织教师到铁路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利用企业资源,让教师深入理解岗位设置、掌握岗位技能,并了解行业动向、学习前沿知识。“赛”方面,形成“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赛项”和“货运代理赛项”竞赛指导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深挖竞赛内容;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别教学能力比赛,让教师在赛中学、在赛中练,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证”方面,组织教师参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权威机构组织的“1+X”证书师资培训或知识更新培训,并让教师通过集中备课、研讨等活动共享培训资源,分享学习收获。

其次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一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交流,如组织教师参加亚欧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论坛等活动,与欧洲铁路联盟等国际组织交流,了解“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的新变化,交换人才培养意见。二是教师应积极承接泰国、老挝等国际班铁路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向留学生及外方教师了解当地铁路物流行业的现状和特点,并吸收他们的经验,收集实践案例,进而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是提升教師数字素养。教师应积极自学和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和探索数字技术、工具和平台的应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如使用多媒体教具、线上教学平台、云端直播间、虚拟仿真设备等,学会整合在线教育、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方式,构建数字化育人场域。另外,教师可申报或参与数字化科研项目,以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化、智慧化铁路物流专业资源库。

(二)教材教法改革

首先是教材改革。以岗、赛、证“三方向”为导向,以“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围绕专业教学项目”为思路,开发新形态工作手册式或活页式教材,弱化“教学材料”的特征,强化“学习资料”的功能。通过行动引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管理体系,“以铁路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要内容,将“完整工作过程”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中,并引入企业专家,校企双方按照铁路物流人才需求共同开发课程、编制课程标准、设定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则参考真实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选取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排序,给每项任务设定完成目标,使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相融合,提高学生整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次是教法改革。铁路物流专业课程应充分实践“岗课赛证融通”,参考岗位能力需求,对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比如,高铁快递业务、报关实务、铁路线路与站场等课程可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利用云课堂辅助教学,设置在线头脑风暴、即时反馈评星级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铁路货运组织、铁路物流客户服务等课程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模块,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分组演练、情景模拟等方法讲授业务流程。物流基础设备操作、物流大数据应用等课程则重点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新形势下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化等最新科技支撑的物流设施设备。

(三)实训室建设

首先,学院的实训室建设以“培养懂铁路货运、懂全程物流、懂货运代理的复合型铁路物流人才”为思路,通过岗位分析,与铁路局货运中心合作,建设能容纳50个工位的校内铁路物流货运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通用货车车辆模型、特种货车模型、货物装载加固设备及备品、铁路货运管理系统软件及配套设施等,用于铁路线路与站场、铁路货运组织、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多场景展现铁路的新型运输组织形式,解决货运员、货运计划员、货运核算员、货运检查员、货运安全员和货运值班员的岗位工作技能学习和实训问题,将铁路货场移植到学校课堂。

其次,学院积极完善原有的仓储配送实训室,配备货架、电动叉车、托盘、周装箱、折板箱、手推车、手动托盘车(地牛)、手持终端、一维及二维条码扫描器、条码打印机、模拟厢式货车、WMS(仓储管理系统)、DPS(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理货台、手动或半自动打包机、配送管理软件、包装箱等,用于物流基础设备操作、仓储运行与操作、智能仓储装备应用及维护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同时,完善货运代理实训中心,配备计算机、货运代理训练软件、单一窗口报关报检软件、正版office英文软件,用于开展空运、海运模块训练、商务信函编写、报关填单业务的教学与实训。

最后,学院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货运组织、行包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相关实习岗位,涵盖当前铁路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实习;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制订和完善能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

三、构建“四递进”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能力

“四递进”是指从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能力(如图1所示)。该体系涵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所需的铁路物流人才的知识技能,并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拓展。

(一)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指学生从事铁路物流工作所需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围绕基本素养培养,学院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成长、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劳动实践及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团队协作意识。

围绕基本能力培养,学院开设了普通话、公共英语、信息技术、大学语文、应用经济数学、货物学基础、物流基础设备操作、铁路线路与站场、铁路机车车辆及牵引供电、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认识实习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参考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认知、物流基础与行业认知、基本管理技能应用等几个模块的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学习铁路物流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二)提升学生专项能力

专项能力是指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物流企业各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分析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经梳理,铁路物流专业目前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仓储运输岗位群和货运代理岗位群。

围绕仓储运输岗位群,学院开设了仓储运行与操作、仓储与配送业务实训、配送业务操作、仓库规划与设计、铁路货运组织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处理铁路货运及相关仓储运输岗位作业的能力。

围绕货运代理岗位群,学院开设集装箱与多式联运、货运代理业务与操作、铁路物流客户服务、报关实务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国内、国际货运代理、通关手续办理、集装箱管理及多式联运业务办理等技能。课程内容都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模块的要求进行建构,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提升学生专项能力。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铁路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指学生能对铁路物流工作有全局思考,具备协同合作、方案设计、综合应用的能力和素质。围绕综合能力,学院开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铁路物流安全与规范等专业课程,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职业道徳与职业安全及环保认知、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等模块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从企业整体运营、供应链管理、安全管理、成本优化等更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

同时,开设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物流沙盘实训、物流管理“1+X”考证实训、铁路物流毕业综合实践、岗位实习等实训课程,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以项目一体化教学为主要特征,根据业务需求对铁路物流仓储、运输、信息管理、客户服务、货运代理、关务、外协资源管理、物流系统运营等模块内容进行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学生拓展能力

铁路物流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是指为将来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高技能岗位的提升及职业迁移而设计的适配能力。围绕拓展能力,学院开设智能仓储装备应用及维护、物流大数据应用、物流电子商务、高铁快递业务、铁路物流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等专业拓展课程,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铁路物流专业知识,构建从事铁路物流作业管理、货运站场管理、物流大数据管理、基层班组管理的知识体系,能够从事铁路物流相关工作,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

教师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物流创新优化与创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等模块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构建教学内容时,教师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估、自主发展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在广西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我们总结出“三方向、三驱动、四递进”的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铁路物流专业开办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方法一直在探索中,目前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缺乏精品教学资源、实训设施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戴开勋.中欧班列开行背景下的国际铁路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智库时代,2018(44).

[2]王雪,叶超.诊改视角下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8).

[3]杨沁,毛鹤.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6).

[4]赵智锋.高职铁路物流(物流)专业建设质量的现状调研与提升对策[J].物流技术,2020(10).

[5]王玮,戴园妹.铁路货运改革背景下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為例[J].经济师,2020(10).

[6]邓德艾,冯梅,龙雯.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视野,2021(5).

[7]廖建国.高职“1+X”证书试点的实践探索: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