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麦角新碱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3-12-19 08:02王金英
医学信息 2023年23期
关键词:麦角甲酯出血量

王金英

(莲花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 莲花 337100)

瘢痕子宫(scarred uterus,SU)是经子宫手术创伤遗留的特殊子宫状态,其瘢痕处子宫肌层较薄,子宫肌纤维弹性下降,再次妊娠易引起子宫的过度拉伸,增加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1,2]。对此,临床多推荐剖宫产作为SU 产妇的首选分娩方式,以避免分娩期梗阻性破裂的发生,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3]。与此同时,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其风险预防效果可直接影响产妇的临床结局[4,5]。目前,卡前列甲酯栓(carboprost methylate suppositories)与麦角新碱(ergometrine)均为妇产科常用PPH 预防药物,前者为前列腺素F2a衍生物,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宫缩迟缓引发的出血风险[6,7];后者则是由麦角酸制作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可选择性刺激子宫平滑肌,促使子宫下段强制性收缩,达到止血目的[8,9]。二者均具有良好子宫收缩作用,止血效果确切,但关于其联合应用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在此,本研究结合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莲花县妇幼保健院拟行剖宫产分娩的60 例SU 产妇临床资料,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麦角新碱对SU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莲花县妇幼保健院拟行剖宫产分娩的60 例SU 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 例)。对照组年龄23~37 岁,平均年龄(28.53±2.74)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22±0.76)周;BMI 20~29 kg/m2,平均BMI(23.83±2.07)kg/m2。观察组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28.48±2.80)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26±0.74)周;BMI 20~29 kg/m2,平均BMI(23.76±2.12)kg/m2。两组产妇年龄、孕周、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B 超检查诊断为SU;②单胎足月妊娠;③具备剖宫产指征;④无药物禁忌。排除标准:①合并子痫、胎盘前置、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者;④恶性肿瘤及严重感染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00007,规格:0.5 mg)舌下含服,共计1 mg。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12,规格:1 ml∶0.2 mg)进行子宫颈注射,剂量0.2 mg/次,可视情况进行重复注射,注射间隔时间不小于30 min,总剂量不超过2 mg。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PH 预防效果、产后出血量(术后2、24 h)、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产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头晕头痛)。PPH 预防效果:显效为子宫收缩明显,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有效为子宫收缩明显,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500~1000 ml;无效: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1000 ml,发生PPH。预防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PH 预防效果比较 观察组PPH 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86,P=0.038),见表1。

表1 两组PPH 预防效果比较[n(%)]

2.2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2、24 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表2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2.3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HCT 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 低于术前,但观察组Hb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子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SU 产妇属高危妊娠群体,其PPH 风险普遍高于正常子宫产妇,易引发全身组织缺血、缺氧,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0]。据研究显示[11,12],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SU 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故,积极改善产妇的宫缩状态,降低PPH 的发生风险,是保障SU 产妇分娩安全的重要方式。卡前列甲酯栓为当前常用宫缩药,该药可经黏膜吸收,选择性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受体,以此增强子宫收缩,同时促进垂体后叶催产素的释放,具有促宫颈成熟、扩张宫颈等功效,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均具有良好改善效果,可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风险[13,14]。麦角新碱则是最早被用于促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低等真菌提纯物,其成分主要为马来酸麦角新碱,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刺激子宫收缩,增强其对胎盘种植处子宫肌内血管的压迫作用,发挥着止血功效[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PH 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麦角新碱对PPH 的预防效果优于单一卡前列甲酯,与陈红红等[17]研究相似。分析认为,卡前列甲酯栓可增加产妇对缩宫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麦角新碱药效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卡前列甲酯栓起效较快,其持续有效时间达6~8 h,与麦角新碱联用可发挥长效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产妇的PPH 预防效果[18,19]。此外,观察组术后2、24 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可减少产妇的术后出血量。究其原因,卡前列甲酯栓与麦角新碱均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发挥止血作用,但其药效时间及个体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二者联用可达成有效互补,实现强力、持久、快速的止血效果[20,21]两组术后HCT 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 低于术前,但观察组Hb 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减少产妇的血红蛋白流失,这与其产后出血量的减少存在直接关联,大大降低了出血过多引起的贫血风险。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子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加速子宫复旧,与朱甜等[22]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麦角新碱不仅可促进子宫收缩,对子宫颈亦具有良好刺激作用,有助于产后子宫的快速恢复[23]。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不增加产妇的不良反应,给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麦角新碱对SU剖宫产产妇的PPH 风险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可降低其产后出血量,减少血红蛋白流失,加速子宫复旧,且用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麦角甲酯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