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12-22 11:38李朝平潘英超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田间农民

李朝平 潘英超

(1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上海 201399;2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上海 201620)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培训模式[1]。农民田间学校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以试验田为主要培训场地,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民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2-3]。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致力于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产业链上的办学点、产教结合的主阵地、农民教育的主课堂、农民发展的加油站,从而为上海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为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水平,笔者拟对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当前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周边地区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参考。

1 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0 年至2015 年期间,为提高农民培训能力,浦东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委会、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组织,配套培训设施设备,建立农民田间教室47间,让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参加培训。2017 年,根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浦东新区启动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农民田间教室以及更多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优中选优,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共建立农民田间学校29所。从依托的主体类型来看,农民合作社领办21所,农业企业领办5所,家庭农场领办1所,其他涉农组织领办2所。从建设成效来看,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培训中业绩突出,据初步统计,5年来,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 200 余人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8 600 余人次、农业单项技术普及培训13 400余人次、对口援助地区乡村振兴培训2 800 余人次。

2 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立足乡村振兴,优化布局

以“产业导向、科学布局”为基本原则,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出发,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划,按照围绕产业、走进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要求,明确主打产业和培训主题,根据规模打造“一产一校”“一产多校”“一校一品”,加快形成产业鲜明、各具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布局。目前,浦东新区建设的29所农民田间学校分布在13个镇,其中17 所学校布局在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带(航头镇、新场镇、宣桥镇、惠南镇、大团镇、老港镇等),涵盖了蔬菜、水稻、水蜜桃、梨、西甜瓜、草莓、番茄、火龙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向种源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乡村运营等领域延伸。

2.2 创新培训方法和内容

传统的农民培训一般是进行“填鸭式”教学,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的方式方法不符合农民认知,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但是,浦东新区的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倡导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培训,通过田间观察、小组讨论、讲课、实训、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主动接受知识,增强学习记忆,将培训与应用紧密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兼顾生产、经营两条线,具体培训内容包括:聚焦粮食安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的高效生产、绿色防控、防灾减灾、质量安全等技术培训;聚焦绿色发展,开展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土壤培肥改良等技术培训;聚焦农民增收,开展瓜、果、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培训;聚焦农民本领,开展营销、品牌、电商、直播、金融、财务等的培训;聚焦农民技能,开展农机驾驶与维修、蔬菜机械化、无人机操作等的培训。

2.3 培养一批农民讲师

浦东新区按照“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青年农场主培训-市农业经理人培训-农艺师”的路径,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使其从普通农民成为乡土专家,甚至成为农民田间学校校长。这些乡土专家有情怀、懂农民,能较好地依托农民田间学校的舞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同时分享他们在创业创新、产业融合、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直播电商等领域的相关经验,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信服力,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2.4 争取各类资源聚焦

由区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主要用于改善办学设施、添置实训设备、购买培训教材等,并按照标准支付培训中产生的讲课费、场地使用费、教学材料费等必要经费,以保障农民田间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于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民田间学校,推荐参评市级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和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以及各级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以扩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此外,浦东新区推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科技兴农项目、都市现代农业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教授工作室等落地农民田间学校,帮助农民田间学校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3 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具体表现为:(1)农民田间学校灵活的培训模式不仅让农民学会了怎么做,还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培训,农民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了解了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学会了如何利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进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从而推动了浦东新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的稳步提升。(3)通过培训,农民具备了标准化生产意识,逐步按照农作物绿色种植规程管控生产全过程,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推动了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4)在农民田间学校校长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阔了经营视野,开始探索品牌打造、私域流量运营、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农业研学等。

3.2 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

浦东新区通过整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力量,聚焦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结合农民田间学校试验田,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手段,推广了水稻、蔬菜、草莓、西甜瓜、桃、梨等的新品种50 多个,推广了蔬菜机器换人、果树省力化栽培、绿色综合防控、生态种养、土壤修复、秸秆资源化利用等的新技术和新装备20余项。例如,生飞农场农民田间学校在深耕水稻生态化种植和品牌化营销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其核心技术是水稻-大球盖菇生态轮作,水稻收割后就地还田种植大球盖菇,水稻秸秆为食用菌提供栽培原料,将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还田滋养土地,该项目曾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的田间示范秀栏目中进行报道。目前,生飞农场每年开展农民培训1 000 余人次,通过培训,推广水稻-大球盖菇轮作种植面积达33.33 hm2以上。

3.3 发挥了多种作用

近年来,浦东新区不断提升农民田间学校的服务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和传承农耕文化的基地。同时,在区农业农村委、区教育局、区科经委等多个部门的协作下,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了科普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发挥了农民田间学校的科普、教育、研学、文化输出等作用。例如,合庆火龙果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做深、做精火龙果产业,集科技种植、农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发展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企业,同时是上海市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合庆火龙果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分层、分类设置农业研学课程,深入推进青少年自然教育,培养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弘扬了节约粮食、与人为善、脚踏实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情怀。目前,合庆火龙果农民田间学校的年接待量达25 500 人次。

4 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扶持力度不足。缺乏专项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2)统筹规划不够。与乡村现代产业规划的结合度不紧密,区域布局有待优化。(3)硬件建设水平较低。80%的农民田间学校难以开辟专门的试验田用于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数量和质量与高水平培训不匹配。(4)师资队伍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强于理论知识、弱于实践经验,有的教师擅长实战、但培训基本功不够,且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总体较为粗糙,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5 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水平的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具体措施为:(1)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2)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列入示范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评定的加分项。(3)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支持,保障农民田间学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改善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条件。

5.2 做好发展统筹规划

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列入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中长期规划,并结合《浦东新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谋划农民田间学校布局,确保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全覆盖,以及紧跟生态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农文旅结合等发展新趋势,从而服务好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功能价值拓展。

5.3 加强培训条件建设

根据每所农民田间学校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精细化、系统化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参与性、互动性、启发性,打造培训品牌。同时,要配套课程体系,建设固定的培训场地、试验示范基地,配备现代化设施设备,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基础水平。

5.4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教师激励制度,对参与农民培训的教师在职称晋升、项目申报、优秀评选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民培训的教师队伍中来。另外,要面向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体制内外的组织挖掘“双师型”师资,不拘一格选配师资队伍,并实施教学技能比武、师资培养、课题研究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6 结束语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农民田间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光荣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相关管理部门要立足乡村振兴全局,系统谋划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并投入与之匹配的政策、资源和情感,以实现农民田间学校的新跨越。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田间农民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