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2023-12-22 11:38赵思雨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海盐县海盐绿色食品

赵思雨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嘉兴 314300)

葡萄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重要水果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约为1 400 hm2,年产量约为3.78×104t,主栽品种有‘红地球’‘阳光玫瑰’‘醉金香’‘夏黑’‘巨玫瑰’等。近年来,随着海盐县葡萄产业的发展,海盐县葡萄生产基本形成了“产前种苗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产中技术培训、农资农具供应,产后产地收购、经纪人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海盐县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将葡萄产业作为海盐县实现“三农”共富的重要跑道,整建制建设了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从而大力发展葡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高了葡萄栽培管理水平,完善了葡萄产业链,打响了海盐葡萄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海盐县绿色优质葡萄的供给能力,笔者拟对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目标、保障措施和取得成效进行总结,以期给周边地区进行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 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背景

海盐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巨峰’‘无核白鸡心’‘藤稔’葡萄品种,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1]。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海盐县葡萄种植技术日趋成熟[2],设施栽培覆盖率达100%,水肥一体化规模种植覆盖率达55%以上,葡萄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9.5%以上。2017年海盐县被列为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县,2020年“海盐葡萄”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海盐县实施“海盐葡萄”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加速海盐县葡萄产业向共富事业迈进,同时给周边地区的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可学、可看、可借鉴的成功经验[3]。

近年来,虽然海盐县葡萄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产管理水平不平衡,种植、管理、经营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均衡,个别农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2)葡萄精品意识不强,葡萄园建设标准较低、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果农的“重产量、轻质量”意识严重[4]。(3)缺乏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化示范效应不够[5]。海盐县的葡萄种植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绿色食品等的认证积极性,对海盐县葡萄产业的整体质量和品牌形象提升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加快推进海盐县葡萄产业品牌培育,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建设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 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为目标,整建制推进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绿色食品环境评价、集中申报“海盐葡萄”绿色食品、开展“海盐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广保护、制定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打造“海盐葡萄”整体品牌、提升海盐葡萄知名度和生产经营效益,同时提供可学、可看、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海盐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提高海盐县葡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增强葡萄产业效益和农民增收能力。

3 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强化组织保障

3.1.1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海盐县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基地建设项目的协调、督促、实施、监管等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工作到人。同时,海盐县制定了《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创建细则》,并通过定期召开动员会、推进会、验收准备会等会议,每月安排专人走访基地,分析当前葡萄生产形势和产业发展方向,规范督促生产主体落实葡萄绿色生产措施。

3.1.2 管理规范,资金到位

为保障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海盐县专门制定了《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方案》,要求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海盐葡萄”地理标志登记认定、葡萄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示范等。同时,海盐县深入实施质量强农战略,在农业品牌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助,从而为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生产主体提供支持,多渠道地增加资金投入。

3.1.3 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各级媒体(如《翠花牵线》《七彩田野》电视节目),宣传绿色食品及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创建成果。另外,充分利用农民丰收节、葡萄擂台赛、推广会等活动,开展“海盐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仪式、绿色食品授牌仪式,增强品牌建设力度,以进一步提高“海盐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2 开展调查摸底

海盐县对葡萄种植规模在0.33 hm2以上的种植户开展了相关调研,主要调查种植规模、种植品种、土地来源、经营模式等。经统计,海盐县葡萄种植规模在0.33 hm2以上的种植户有1 256 户,种植面积为933.33 hm2,占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66.67%。其中,种植规模在2.00 hm2以上的种植户有50 户,种植面积为186.67 hm2;种植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种植户有30 户,种植面积为133.33 hm2。海盐县种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红地球’‘阳光玫瑰’‘醉金香’‘夏黑’‘藤稔’,其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53%、25%、14%、4%、3%。海盐县葡萄生产的土地来源以自行转让为主。海盐县葡萄生产中的投入品采购以配送方式为主,产品销售以批发为主。依据调查摸底结果,海盐县已形成葡萄种植核心区,共涉及33个村776户,葡萄种植面积约为533.33 hm2,其中种植规模在2.00 hm2以上的种植户共34户,并形成了“标准化示范场-精品基地示范区-辐射推广区”的示范推广模式。

3.3 整建制推进绿色环境监测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6],海盐县对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了系统性的环境普查,重点对土壤和灌溉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了取样检测,形成了《海盐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海盐葡萄绿色食品产地农业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海盐葡萄绿色食品产地公布与环境监测采样点位图册》。经调查分析,海盐县具备优质的土壤(土壤富含硒元素,且钙含量超过250 mg/kg)和水资源环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适宜发展绿色食品。

3.4 开展整建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推广

“海盐葡萄”于2020年取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为海盐县陆地全域;2021 年海盐县发布了“海盐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品牌形象,对优质葡萄种植基地进行了授牌,形成了“海盐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2022 年海盐县聚焦“地标富民”,实施了“海盐葡萄”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为讲好“海盐葡萄”地标农产品的历史故事奠定了基础。

3.5 开展葡萄绿色生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

3.5.1 紧扣海盐特色,提高“海盐葡萄”产品质量

目前,海盐县针对葡萄产品,每年开展常见农药残留检测30 余批次,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高频检出的农药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和联合效应试验,提出葡萄中混合使用的农药负面清单。同时,海盐县开展了葡萄绿盲蝽防治药剂残留消解试验,推荐葡萄绿盲蝽防治可以使用农药清单。此外,海盐县开展了葡萄营养品质或风味特性指标的研究与探索,建立了有关葡萄品质的数据库,为海盐葡萄的品质评价提供了标准支撑。

3.5.2 紧扣精品绿色,制定绿色食品“海盐葡萄”生产技术规范

海盐县建立健全了绿色农产品环境保护、生产操作管理、投入品和产品监管等体系,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海盐葡萄”产品质量安全。另外,海盐县制定了《绿色食品 海盐葡萄生产技术规范》省级团体标准,立足肥药减量增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集成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并开展了“海盐葡萄”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指导。

3.5.3 紧扣标准示范,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示范

海盐县制定了《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创建细则》,鼓励规模化生产主体通过提升改造,建设“海盐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并按照“建设一批、达标一批、示范一批”的步骤,突出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绿色食品生产示范成效,扩大全县葡萄产业良种、良法、良机的应用覆盖率,从而提升“海盐葡萄”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5.4 以培训为桥梁,进行辐射带动

为辐射带动更多的葡萄种植户实施葡萄绿色生产,海盐县积极开展相关培训。目前,海盐县已组织县级葡萄培训班7 次,组织各镇(街道)、合作社举办培训班20 余次,总培训人数达3 600 余人次。在各类培训中,海盐县免费赠送《葡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小秘密》《农药安全使用漫画》《农药质量安全知识问答》等技术书籍,生产记录本、栽培技术资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清单,以及标准化栽培模式图等,约5 000 份。

4 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4.1 建成了精品绿色基地

海盐县根据葡萄生产的区域特点和绿色食品申报情况,通过落实海盐县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整建制创建思路,打造了以于城镇为核心,向百步镇、沈荡镇、武原街道、通元镇等地区扩展的葡萄种植核心基地,共涉及41 个村532 户农户,面积约为540.67 hm2。同时,海盐县以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为示范,辐射影响了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葡萄种植。

4.2 制定了绿色生产操作规程

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海盐县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中心,海盐县集成了海盐葡萄绿色防控技术,制定了《T/Z L X 024-2021 绿色食品 海盐葡萄生产技术规范》,在海盐葡萄的品种、建园、苗木、定植、栽培管理、综合防治、采收分级、包装标识、保鲜贮运、投入品管理、记录档案和产品追溯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并立足基地、辐射全县,有效提升了海盐葡萄的种植水平。

4.3 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

通过调研,海盐县掌握了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葡萄种植情况,对于符合绿色食品申请条件的,积极动员其进行绿色食品认证。近两年来,海盐县共有27 家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了海盐葡萄绿色食品,其中21 家已取得绿色证书,占基地规模户的82.86%,面积176.2 hm2,约占基地总面积的32.59%。

4.4 打响了绿色区域品牌

通过举办海盐葡萄文化节、农民丰收节、葡萄擂台赛等宣传活动,开展地理标志授权仪式、绿色食品授牌仪式,设计“海盐葡萄”地标形象,在复兴号专列上投放“海盐葡萄”的宣传广告等,打响了“海盐葡萄”绿色区域品牌,提高了“海盐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5 结束语

海盐县自实施葡萄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为目标,整建制推行了标准化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完善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了物联网农业项目,促进了海盐葡萄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海盐县将继续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区域特色产业“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不断延伸葡萄产业链,进一步打造精品果业,从而走出一条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销售于一体的富民之路。

猜你喜欢
海盐县海盐绿色食品
肚子里摇匀等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爱吐皮的爸爸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顽强的落地生根
吃晚饭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什么是绿色食品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