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2023-12-26 08:05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伙伴供应链协同

李 婷

(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物流产业成为支撑各个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然而,传统的物流企业存在信息孤岛、业务流程不透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得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较低。因此,如何构建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模式,提高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1 供应链数字化的理论框架

1.1 供应链数字化的定义

供应链数字化是指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过程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实现信息的实时、准确和全面的共享与传递,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1]。

在供应链数字化进程中,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将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和流程数字化,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实时跟踪。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供应链上的信息,包括生产情况、库存状态、订单跟踪等,从而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供应链的可控性。

1.2 供应链数字化与物流企业协同发展的关系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物流企业协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供应链数字化为物流企业协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平台。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工具和系统,物流企业能够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数字化技术使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供应链信息,包括货物状态、订单信息及库存情况等,从而提高配送效率和准时率[2]。其次,供应链数字化推动了物流企业落实全程可视化与追溯性管理。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物流企业能够对货物流向进行全程追踪和监控,提高了物流环节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对物流环节的信任度。

2 供应链数字化技术在物流企业协同中的现实应用

2.1 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

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物流企业可以与供应链伙伴共享实时供应链相关信息,实现信息流畅和协同作业。首先,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化平台和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伙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例如,订单信息、库存状态、运输轨迹等数据可以在实时更新的系统中共享,从而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对称。其次,供应链数字化还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协同,通过数字化技术,物流企业可以与供应链伙伴共享业务流程和工作计划,建立统一的协作机制和协同平台。例如,供应链伙伴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订单的生成、处理和跟踪,以及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协同操作。

2.2 供应链合作与协同创新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物流企业可以与供应链伙伴进行合作,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率。首先,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协同工具,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伙伴可以进行合作和共享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共同的研发项目,探索并开发供应链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供应链伙伴可以共同参与创新项目的设计、测试和优化,以提高供应链协同效果和创新的成果。其次,数字化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创新。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供应链伙伴可以共同分析和挖掘供应链中的问题和机会,并共同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共同创新,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质量。

2.3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应对

供应链中存在诸多风险,包括供应商问题、运输问题及自然灾害等。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些风险。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实时监控。例如,通过物流管理系统、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包括供应商、仓库、运输车辆等。其次,数字化技术可以支持供应链风险评估和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等技术,物流企业可以进行供应链风险的量化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在识别了风险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以增强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

3 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模式构建

3.1 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

3.1.1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平台构建

数据标准化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基础,为了构建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规定数据的格式、内容和交换方式。不同的参与方可以按照相同的标准采集、存储和传递数据,实现数据的兼容性和无缝连接。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可以建立共享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环境,通过共享平台,各参与方可以上传和获取与供应链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同[3]。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能简化信息传递的流程,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与协同,最终促进供应链的整体效能的提升。

3.1.2 信息流的协同管理和应用

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流的协同管理和应用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的重要手段。通过协同管理和应用,可以实现信息在供应链上的高效流动和共享。首先,建立信息流的监控与管理机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物流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流动情况,掌握信息传递的实时状态和效率。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确保信息流动的顺畅和准确性。其次,开发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工具。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企业能够集中管理和存储供应链相关的信息,实现信息的集中化和一体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如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相关信息工具和技术,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挖掘。

3.1.3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的重要因素,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对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建立信任和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各参与方能够更加方便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增强了合作的基础,因此,物流企业需要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其次,共同制定协同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供应链伙伴之间需要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确定协同发展的策略和计划,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共同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和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能够为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物流企业能够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共同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和协同发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3.2 数字化仓储和配送协同

3.2.1 仓储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企业可以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仓储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仓储效率和运作质量。一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使仓储设备具备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仓库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参数,保障货物储存的安全和质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仓库的自动化操作,如自动索取和存储货物、智能派件等,提高仓储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仓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推断出货物的需求预测,实现仓库存储空间的合理规划和货物的有效管理[4],通过仓储设备的智能化,可以实现仓库内部的优化控制和资源协调,提高仓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2.2 仓储和配送数据的实时监控

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实时监控仓储和配送数据是实现仓储和配送协同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控仓储和配送数据,物流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情况,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和运营效率。首先,在仓储方面,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实时监测仓库的货物存储情况和环境参数,通过将传感器安装于货架和货柜上,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存储情况,包括货物数量、存放位置等。其次,在配送方面,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以及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追踪配送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状态,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物流企业能够及时调整配送路线和避免拥堵,提高配送的效率和时效性。同时,可以实时获取配送的数据和信息,包括配送时间、签收情况等,以便实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通过实时监控仓储和配送数据,物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情况,实现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协同管理和优化,实时数据监控还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反应速度,为企业的决策和调整提供依据和支持。

3.3 物流金融与服务协同

3.3.1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创新

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与协同。通过数字化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首先,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上的各种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决策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供应链上的订单信息、库存情况、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信息等,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融资决策的依据。其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块链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方式,确保金融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通过应用区块链,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上的交易数据和信息,加强对交易的监控和溯源[5]。

3.3.2 物流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服务

在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服务是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合作与共享服务,物流企业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首先,可以建立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和服务网络,优化物流路径和配送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共享仓储设备、配送车辆和人力资源等,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协同作业。其次,可以开展物流信息的共享与协同。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物流企业可以实时共享物流信息,包括货物跟踪、配送状态等,提高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进而提高整体物流运作的效率。

3.3.3 金融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整合

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需要实现金融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整合,通过数字化整合,可以实现金融与物流服务的高效协同,提供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综合服务。首先,可以将金融服务融入物流环节,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物流企业的订单和运营数据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的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其次,可以将物流服务融入金融环节,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技术,物流企业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物流信息和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关供应链、库存和配送情况的数据支持。通过金融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整合,可以实现服务的高效协同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为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基础。

4 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路径构建

4.1 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

4.1.1 内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为了适应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物流企业需要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将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流程转变为电子化和自动化的操作。例如,物流企业利用物流管理系统、订单处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等,实现订单的自动处理和跟踪,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其次,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识别出优化和改进的机会,如库存优化、配送路线优化等,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加快决策的速度,提升决策的准确性[6]。

4.1.2 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重要环节。物流企业需要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和挑战。首先,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组织层级和沟通机制,加强信息流动,提高决策效率。通过精简层级、减少冗余,提高组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执行,可以推行开放式沟通和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促进员工间的沟通和合作。其次,可以推动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同和配合,实现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通过推行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和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2 企业间数字化合作与共享

4.2.1 建立和维护供应链伙伴关系

在供应链数字化的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与供应链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优势互补。首先,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供应链伙伴建立信任和互惠的合作基础,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规则。这样,可以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协同作业的效率。其次,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物流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分享订单信息、库存情况、运输状态等数据,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协同效率。

4.2.2 建设数据共享和协同平台

在供应链数字化的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建设数据共享和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首先,可以建立供应链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个环节的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可追溯。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使供应链伙伴能够通过平台共享订单状态、库存情况、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等,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协同效率[7]。其次,可以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作业和信息共享。通过平台,供应链伙伴可以实时共享业务信息、交流沟通,并进行协同决策和协同优化。

4.3 行业间数字化协同发展

4.3.1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在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可以与行业内的各个参与方共同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实现行业间的协同发展和规范化运作。首先,物流企业可以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供应链数字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交换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安全标准等。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可以统一行业内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其次,可以积极推广行业标准,促进其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通过组织行业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向行业内的企业和组织介绍和宣传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可以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流程,推动行业内的数字化转型和协同发展。

4.3.2 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

供应链数字化的协同发展需要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物流企业可以与其他行业参与方进行合作,促进行业间的共同发展和优势整合。首先,可以建立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将不同行业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通过共享关键数据和信息,可以提高行业参与方对供应链的可见性和理解,实现更加精确和及时的决策[8]。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行业间的合作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和资源的整合。通过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融合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验,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创新和协同效能。

5 结语

该研究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供应链合作和协同创新、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对应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企业间数字化合作与共享及行业间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发展路径。在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数字化改造,加强与供应链伙伴的合作与共享,推动行业间的标准制定和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伙伴供应链协同
伙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新伙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我的好伙伴“苍苍”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