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与生死 : 《山海经》变形神话探析

2023-12-26 01:47陈宇卓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
关键词:生死观山海经图腾

【摘要】在被称为中国“神话之渊府”“古今记异之祖”的《山海经》中,保存了大量中国早期社会的变形神话,人、神与动物、植物、山川江河之间的相互组合与转化超越了现实情理的多重阻碍,分别以动态变形与静态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变形原则的背后,蕴含着原始初民浸于神话意识当中的图腾信仰、生死观念以及族群心理结构。

【关键词】《山海经》;变形神话;图腾;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02

变形神话的突出特征是形体的改变,即由某物转化为另一物,变形可以在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之间发生,最为常见的是人与动物的互变。恩斯特·凯恩西在《人论》中将变形视为神话世界的典型特征与支配原则,在一种整体综合的生命观中,变形较之静止更为常态:“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在《山海经》所记录的神话中,变形叙事具有相当分量,人与兽、兽与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变形不仅是外因所致,也能通过个人强烈的情感力量达到,于是变形也不仅仅只是形体的改变,而包括了精神、身份的变化。《山海经》中的变形神话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直接发生的静态变形和有过程的动态变形。第一类是如鸟首龙身、人面蛇身之类的异兽或神灵,呈两种或几种不同生物部分特征的拼接嵌合,或者是某一特征的复制叠加,如九尾狐。在这类神话中,变形是与生俱来的,既无因果也无解释,不同生命宛如拼图一般杂糅嵌入同一个体当中,变形成为一种静止的固态存在;第二类则如精卫死而化为鸟、钦䲹死而化为大鹗,往往有着变形发生前后的阶段叙事,从人化为兽,需要越过的是本体的死亡与流动的时间,而文本通过对时间的无限凝缩,仅仅一瞬便实现了一个生命体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跨越式转变,而本已停滞的生命经变形又与另一个生命轨道续接,重又投入到时间的运行当中。

一、静态变形神话:图腾的组合

静态变形神话表现为不同生命体之间形象的融合与凝固,主要发生在人与兽、兽与兽之间,因此可分作两种不同模式来看。

人兽变形模式即人与动物的形象拼接,个体同时具有人和兽的部分特征,如兽面人身、人面兽身等,人兽形象一经融合便凝固为永恒存在。这类形象往往是具备神格的神灵或神职者,《山海经》按中南西北东的空间分位记录山川博物,其山系河流大多有着自己的守护神灵,其他神也各有司职。这类神常以所处地理位置为名,等级较高的一些则有着专属称呼,如烛龙、陆吾、柳相、西王母等,几乎所有神的形象都是以人与各种动物拼接而成,如虎、豹、蛇、羊、鸟、龙等。在《山海经》中,属于人兽组合的形象有83例,具有神格或司神职的有46例,尤其以鸟、蛇特征与人类形象的组合居多,在这类神话中,人与兽所呈现的极度密切的互动关系体现着早期动物与图腾崇拜的原始残留。

动物崇拜与图腾信仰是人兽形象嵌合出现的重要原因,而人与动物的深厚渊源自生命伊始便已存在,原始初民的世界是混沌模糊的,既分不清自我与他者的区别,也难以察觉生命与生命的界限,猛兽凶禽所带来的恐怖与惊骇,和雷电风雨一样具有深刻的刺激性,一面是危险、流血、疼痛,一面是食物、皮毛、力量,动物如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为祸为福于人的力量,因而成为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这种朴素崇敬在进一步发展后成为氏族部落的图腾象征,《山海经》中大量的人兽组合形象即可看作原始先民与图腾物最直接亲密的形体接触。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奥日贝人的方言“ototeman”,意思是“它的亲族”“它的标记”。图腾信仰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是古代原始部落将某种动物、植物、自然物或无生物视为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存在来崇拜的现象,早期人类认为它们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族、祖先,或是具有超然力量的保护神,图腾物被视为氏族的遥远来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动物和植物,于是氏族人民相信自己是由这些祖先繁衍而来,一个图腾即象征着一个社会组织,氏族成员之间通过相同的图腾信仰而团结在一起,并共同仰赖这一群体保护神的庇佑。动物在图腾崇拜中占大多数,一方面由于其在人类生活当中充当的重要而关系密切的角色,使人类畏怖并向往着它们的力量,例如蛇的蜕皮被视为重生而被崇拜、鸟的羽翼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早期人類认为自己受到图腾物的保护,并寄望于得到与图腾祖先相似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不知生殖繁衍由何而来的混沌时代,图腾成了一种解释起源的答案,人类在动物身上发现的与自身相似的诸多特性,成了所有生命体同为一源的凭据。

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里面说:“氏族的图腾多半是动物,其次是植物,也有少数是自然现象或无生物。由于当时人们还过着半血族群婚制的‘不知有父’的生活,并且根本不知道性交和生育的关系,因而妇女生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图腾钻进了肚子,后来一切感生神话的兴起,追本溯源,都应当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人与图腾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生命从中起源,又通过死亡向其回归,在涂尔干视为普遍性地发生着“心理混淆”的早期社会中,物种之间尚不存在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分类概念,涂尔干在《原始分类》中说道:“在那里,个体本身失去了他的人格,在他、他的外部灵魂以及他的图腾之间,根本没有区别。他和他的‘动物伙伴’共同组成了一个单一的人格。”《山海经》中人面兽身或兽面人身的神灵异怪,往往集兽体、人形、神性于一体,可以看作早期神灵信仰与图腾崇拜的混合产物,原始先民将图腾物本身所具有的神性与人类族群的固有特征混融糅合,使图腾成为人类力量的延续,人类形体的缺陷与桎梏通过动物变形得到完善进化。如袁珂先生所说:“原始人类是先有了朦胧的宗教观念,由这种朦胧的宗教观念渐渐产生一批基本上是物的形躯的原始宗教的神,然后才有把原始宗教的神拟人化,赋予人的性格和意 志,表达人的希望与欲求的所谓神话的出现。”

静态变形神话的第二种模式——兽与兽的变形同样体现着典型的图腾物嵌合结构,《山海经》中的兽类几乎都是变形体,结合了两种或多种动物的形象特征,其自身又具有超出野兽的神格与力量,或者为高等神的臣下侍从,如南山首经中掌管十座大山的“鸟身而龙首”的山神、为黄帝征伐出战的应龙、能够引来狂风暴雨的夔牛等等,这类形体奇异、诡怪莫测的兽形神祇并非来自同一个社会集团,而是不同图腾部落之间经历多次冲突、吞并、裂变之后成型的产物。

涂尔干在《原始分类》中提及了澳洲原始社会群落的组织形式与分类体系:“每个部落都分为两大基本的部分,我们均称之为胞族(Phratrie)。每个胞族都是由一定数量的氏族组成的,而氏族则是由具有相同图腾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原则上,一个胞族中的图腾在另一个胞族中是找不到的。”图腾,意味着最简单也最权威的分类,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不可侵犯的界限与城池,不同的氏族部落占据不同的图腾,并以此对天地万物的属权进行了划分,在图腾的语境下,图腾物与信仰它的氏族之间在称呼上并无不同,鱼属于这一族群,鸟属于另一族群,鱼和鸟也分别成为其双方的代名词。这种权力具有绝对神圣性,使拥有某一图腾的部族受其庇佑并拥有对此物的祭祀权。《山海经》中的兽形神祇所司掌的往往是由数座山头联合起来的连绵山系,张岩在《〈山海经〉与古代社会》中将这种不同地域的原始氏族群落的联盟称为“山组”,这是山居民族不断迁徙、对抗、兼并、融合之后的产物,一个山头吸纳另一个山头,意味着对其资源、人群、地域的征服与接管,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图腾物的复杂化,胜利方可以选择完全吞并另一方的图腾物,也可以有选择地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添加到本族图腾当中,古代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龙、凤两大图腾,便具有为数众多的动物与自然现象的特征。

二、动态变形神话:死亡与再生

《山海经》中有一些变形神话已具备了完整的叙事结构,不仅说明了主人公的身世经历,也有变形的缘起和结果,在此类叙事里,变形不仅仅是形象的简单凝固,而是随着时间流动从某一形体到另一形体的幻化。这类动态的变形神话在《山海经》中数量不多,只有九例:

其一: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其二:有鸟焉……名曰精卫。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其三:帝女死焉,化为蘨草。

其四: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其五:颛顼死即复苏,是为鱼妇。

其六: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

其七:大荒西;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其八: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其九: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这类变形神话中,“死亡”是一个相当突出的因素,在鼓与钦䲹、精卫与帝女等人物身上,生与死的关系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而是生—死—生的圆形循环,在这个意义上,变形神话是原始先民对于死亡这一现象的早期思考和生命观念的呈现。

死是生的否定层面,然而这一认知也并非向来就有的,早期人类经历了分辨不出生死状态的浑噩时代,在生与死能够分辨之后,袁珂先生认为这时人类又幻想出灵魂的存在,将死亡状态视作是灵魂与躯壳的暂离,而非永久的寂灭,现时死去的形躯可以变化为其他形态复生再世,于是死亡只不过是两种形态之间的过渡阶段。生与死如同春秋更替、寒暑交迭、日升月落、草木枯荣,原始人类以外界自然作为自身生命的参照,这种生死观念,来源于从外部世界感受到时间的循环,从一个春季到下一个春季不是时间的前推式运动,而是重复与增叠。原始人类难以深切认知个体的死亡,但却一直处于群体生命的消长当中,尽管死亡随时降临,氏族部落仍旧生生不息,生这种汹涌而不稳定的运动,在到达死亡临界且将要失衡的当口,由新的生命体代替旧的,重新焕发出力量而摆脱了衰竭的命运。

死亡与生殖这一对自然界最为宏大的规律被凝缩进入个体变形的神话当中,上述九例神话都与死亡这一主题相关而又有所差别,一至六例为人或神的变形,余下三例则为物的变形,但这些物也可以看作是人或神生命的延续。女娲之肠化作的神、蚩尤所弃的桎梏化作的枫木、夸父的手杖化作的邓林,这些变形对象及其变化结果之间仍旧保持着联系,可以视作原始巫术思维中接触原则的遗留。弗雷泽在其人类学著作《金枝》中提道:“接触巫术的概念基础是:事物只要接触过,即使后来远离彼此,它们之间也会一直保有某种联系”,在接触原则下,人和自己的某一部分之间存在着感应力,可以是身体部分,如女娲之肠,也可以是关系密切的遗留物,如夸父的手杖和蚩尤的桎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遂杀蚩尤。”桎梏为蚩尤的刑具,是他所犯下的“作兵伐黄帝”这一不被容忍的罪行的象征,在这几则神话中,物成为人的延续与传承,夸父逐日不舍,力竭而死,手杖遂化为茂林生生不绝,枫树叶红,也很容易让人想到蚩尤受戮时流出的鲜血。

在其他几则神话中,生存信念与强烈情感则是变形发生的关键。精卫填海、瑶姬化草、刑天断首,这些生命都是由于外界力量或自身局限而被横加阻断的,这种终结非人所愿,于是一种高涨的情绪和强烈的精神意志在变形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這就是对死亡这一事实的否定。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无限延续,即不朽,被原始人视为是很自然的事情。死亡的观念只是后来才被人们勉强地接受。”在第五则神话中,颛顼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存在的彻底消亡,原本的肉体衰竭了,精神意志却在鱼妇身上得以再现,死亡被变形后复苏的肉身顽强地否定了。更为强烈的情感体现在精卫与刑天身上,对外界骤然加诸的死亡进行坚决抵抗,在这类神话中,变形后的生命仍然延续着主体的部分特征与情感。夭折的少女瑶姬死后化为“服之媚于人”的蘨草,变形产物与原本形象的女性特征之间有着自然联系。

在一系列变形神话中,“溺而不返”的女娃何其不甘,以至于变形成了她达成“填海”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被斩首的刑天拒绝就此潜没于幽暗的坟墓,于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对自己的身体做出最大限度的改造利用,用这种方式夺回因死亡而失去的视觉与语言,那“操干戚以舞”的跃动身姿,奇异、热烈,渗透着生命延续不断的强烈信念。这种在生之有限中不断肯定并追求着生之无限的情感剧烈到足以颠覆现世固有的秩序,同时它又不同于对死亡的消极回避,变形意味着生命力的再次喷涌,是更为高昂勃发的姿态。精卫化鸟,不舍不懈以衔石填海,刑天断首,身躯仍要酣畅跃舞,黑格尔曾在《美学》中将变形神话视作是精神的降格,认为这类神话将精神界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对立起来,由人变作动物、植物或非生物,是“精神界事物的堕落和所受的惩罚”,然而在《山海经》里,变形所展现的并非主体精神的受损,而是延续与升华,肉体持续着衰弱过程且必将面临终结,但是变形却提供了一个渠道,使有限之物在强烈意志的支持下化作一片生机盎然的无限和永恒。

三、结语

《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奇异的变形神话,是原始先民图腾意识与生死观念的残留与再现,在静态的变形当中,人与兽、兽与兽的形体嵌合展现了图腾部族之间复杂的对抗与融合关系,原始先民真诚相信自己与非人祖先之间的血缘联系,变形神话在此意义上也成为氏族部落增强凝聚的黏合剂。在动态的变形当中,死亡成为生命向其他状态迈进和超越的先决条件,人与自然外界共同包含于运转不息的生命洪流之中,迈入永恒状态的复生以暂时的死亡为前提,生让位于死,死又孕育出生,生命作为生命分解的产物,经过变形而重新纳入循环之中。

參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3](英)J·G·弗雷泽.金枝[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4](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5](法)爱弥尔·涂尔干.原始分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王燕.《山海经》中变形神话所蕴含的生命观[J].电影评介,2010,(15).

[7]段丽.《山海经》动态图腾型变形叙事类型析微[J].红河学院学报,2015,(05).

[8]安奇贤.野性思维激荡中的生命演绎—— 《山海经》变形神话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09).

[9]刘捷.《山海经》中的变形神话及其文化功能[J].长江大学学报,2010,(03).

[10]赵悦,孙惠欣. 《山海经》中的死亡变形神话类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简介:

陈宇卓,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21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死观山海经图腾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