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与实践路径

2023-12-28 00:04刘丹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2期
关键词:体医体育锻炼体质

刘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大学生作为国家高质量优秀人才,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建设和发展。从1985—2019 年,8 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与近视率持续增高,耐力素质持续下降等体质健康问题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1-2]。

国家对学生体质问题高度重视,并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3],将“增强学生体质”列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和学校体育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要在25%以上。”[4]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充分发挥体育运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4]。

体医融合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因此,在体医融合视角下,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现实诉求、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现实诉求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现实之需

我国拥有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教育部发布的《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 012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共计4 430万人[6]。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 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从2014年到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只增长了0.2个百分点[7],与2014年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相比,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整体改善不明显,视力较差和近视率偏高,并且继续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并颁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该文件提出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5]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距国家提出的目标相差甚远。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现状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在健康中国理念的推行要求下,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作,对此,需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着手,学校各部门应协同配合,以教育为引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

1.2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2015年,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8]。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作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接着,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求“突出解决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4],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专门把“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5]。

1.3 体医融合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然选择

要破解当前我国大学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难题,需要注入新的创新理论,体医融合理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新理念蕴含“主动健康、防治结合”的健康思维;将“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轨道[9],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将体育与医学结合起来,探索体医融合全民健康发展的新型有效途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传授医学相关知识,充分发挥体育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从而助力和加快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不佳的原因

个体体质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拥有健康身体的高品质生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努力追求的目标。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国家对其体质健康问题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大多数仍处于及格水平。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专家访谈,得出当前社会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不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饮食习惯不良

当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的选择变得丰富多样。大学时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当前,大学生普遍由于缺乏正确的饮食观念,缺乏对营养膳食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着诸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节食导致机体所摄入的营养不足、不全面,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健康食品和饮食搭配,导致营养不均衡,缺乏必要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致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变差,引发肠炎、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

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业压力致使学生时间紧迫和精力缺乏,经常摄取外卖食品、地摊食品、快餐等营养价值低、重口味的食物,易增加肥胖、胃病概率。

大学生熬夜、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会导致饮食习惯不良。

长期三餐不规律、早餐就餐率低等都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使得新陈代谢失衡,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将造成远期影响,如引发心血管疾病、胃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健康的重点问题。

2.2 生活作息不规律

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促使一个人更加长寿,并提高幸福生活指数;相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理完善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

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生活作息方面出现紊乱状态,熬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特别是到了每学期期末,为了应付考试,这种通宵达旦的情况更普遍。熬夜容易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大量释放兴奋型神经递质,让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失眠、精神紧张等问题;同时,还会干扰人体的生理节律,使得生物钟失调,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进而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情况。因此,不良的生活作息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智能手机成瘾严重

现代社会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了电脑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备的工具,它使人们的交往、购物、娱乐、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变得越来越便捷。当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原生代”一代,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随时随地进行上网和学习。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威胁,智能手机中的网络游戏、各类短视频、聊天软件等,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其中。

大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引起头昏头痛、精神萎靡、记忆力衰退、肩酸背痛;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导致视力下降和视觉障碍,甚至出现近视、散光、眼睛干痒等眼部疾病[10];疏远身边的人,影响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智能手机成瘾个体还将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和狂躁等[11]。

2.4 体育锻炼缺乏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中,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 次课外体育锻炼[12]。但目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缺乏锻炼动机、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不能完全开展、网络的使用挤占了大量体育活动时间。

2019 年,WHO 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80%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至少1 h 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标准[13]。2017 年发布的体质监测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日趋严重[14]。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暴发,高校大学生有部分时间居家线上学习,这样体育锻炼不足的现象则更为明显和严峻。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2021年12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体质合格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高6.1%,并且体质状况与锻炼频率、运动强度成正比,体育锻炼参与者心理、情绪状态表现更为积极和健康[15]。缺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容易患肥胖疾病;高校大学生群体因体育锻炼不足造成的慢性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体育锻炼不足是引起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体医融合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

3.1 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健康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向往之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体质健康,对肥胖、营养不良、近视、运动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植入“现代健康观、预防观、大卫生观和自我健康管理”的健康理念,让学生对健康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健康的内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保持自身健康的状态中,突出健康知识学习、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营造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高校应不断推出具有时代健康精神和创造性的课外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健康校园环境[14]。定期开展体育运动与医疗知识普及讲座,传播大学生体质健康知识,宣讲科学健身的理念、方法,积极倡导“运动是良医与良药”“运动促进健康”“治未病”等健康理念[16]。培养学生建立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的意识,指引他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走出宿舍奔向操场进行身体锻炼。

3.2 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体医融合型教师

体医融合是体育资源与医学资源的结合,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的各个过程中,基于其安全性、有效性、持续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通过身体锻炼手段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辅助医学治疗等,达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17-18]。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多数毕业于体育专业院校,具备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但是缺乏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医学相关知识。高校实施体医融合,要求体育教师与时俱进,具备“亦医亦体”的素质。教育部门应拓宽专业教师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运动营养学、心理学等理论及实践纳入高校教师专业培训中,提升高校教师“体医融合”教学理念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科学体育锻炼、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各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体医融合专家来校为体育教师开展相关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校外组织的各类体医融合相关培训;搭建体育与医学教师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平台,促进高校专业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3.3 构建智慧体育平台,实施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指导和监控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时非常有限,构建智慧体育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科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锻炼。在公众号上推荐体育和医学相关书籍、定期发布体育资讯(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体育事件),以及有关体质健康、疾病预防和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推文;将各门体育课的技术教学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拍摄成视频,并添加动作详细讲解等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在公众号发布,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

在智慧体育平台上设置运动处方专栏,学生可以将体检数据、体测数据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等健康数据输入公众号,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系统将根据该信息自动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处方内容包含学生个体身体状况评估及监控、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指导、不同运动方式推荐、饮食营养指导、慢性病运动处方指导、心理疏导等。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对学生运动处方的实施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监控。学生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将疑问、心得、体会在公众号平台进行实时记录[19]。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并修订运动处方。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应通过国家政策、学校体育教育、提升自身观念等多种途径,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消极的现状。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引导大学生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向积极稳定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体医体育锻炼体质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