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样态

2023-12-28 20:37徐向阳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样态协同育人

校家社协同一直是全社会热议的话题。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校家社协同成为国家关注的教育难题。

热度的背后是难度。显然,校家社协同是一个全社会都认为必须解决却难以解决的问题。既然能成为长期困扰全社会的难题,就一定有自己的逻辑,有存在的合理性。校家不能很好协同,固然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文化惯习、机制体制以至特殊家庭等因素上寻找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浅显但容易被忽视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的目标追求上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家校关系上进行分析。

对家长而言,他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有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资源,有没有获得更多的关注,有没有获得个性化的指导,有没有在考试中名列前茅,等等。

但对学校老师来说,他们关注的是群体的孩子:资源的分配尽量公平,关注的眼光惠及整体,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全体孩子的特点,更看重全员的进步,等等。

不经意间,矛盾便出来了:家长觉得老师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而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基于不同角色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也是合理的。

对社会来说,他们关注的焦点甚至不在教育身上,谈及为孩子提供平台和资源,他们会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责任,会不会为自己添麻烦,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等等。所以,谈及与教育的协同,他们是缺少动力的。

所以,要真正实现校家社协同,前提是承认各方的“不同”。作为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学校,对于家长的“舐犊之情”要有同理心,对于孩子的错误要能宽容和等待,要让教育的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要让自己的教育更加个性化;而面对社会,要理解他们对教育的“漠视”,感谢他们对教育的支持。

在承认不同的前提下,再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教育理念共塑、教育情感共鸣、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行为互通,共同致力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好公民、父母的好孩子。

基于这样的逻辑,教育的实践样态才会精彩,才会有宁波市东南小学校家社协同开发的“悦心”的主题课程,才会有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的“暖色”生活实践,才会有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的“家长学堂”……

期待这样的绽放,会更精彩、更绚烂。

猜你喜欢
样态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协同进化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