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域下医学院校 “英语+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研究

2023-12-29 05:56邵延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协同育人医学院校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国家文明赓续的纽带,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数千年工作生活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民族瑰宝。本文分析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文化传播视域下医学院校“英语+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希望将非遗“文化育人”与英语“课程育人”统一起来,将立德树人、赓续血脉、培根铸魂落到实处。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有利于多元立体化高校英语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文化传播;医学院校;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邵延娜(198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与翻译。

一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国家文明赓续的纽带,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一个方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几千年沉淀提炼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正骨疗法、针灸、中医养生法、中医诊疗法、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回族医药、维吾尔医药、瑶族医药、侗医药等。这些疗法和药方是人们在数千年工作生活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结果。

高校是保护、传承、外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本文主要分析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文化传播视域下医学院校“英语+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希望将非遗“文化育人”与英语“课程育人”统一起来,将立德树人、赓续血脉、培根铸魂落到实处。

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智慧和知识沉淀。文化传播视域下,非遗外宣需要高层次、多元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高校学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践行者,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必须做到视野宽、基础牢、能力强、素质优。他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掌握非遗术语的英译以及译介策略,了解非遗文化,具备用英语讲好非遗故事的能力。

(二)多元立体化课程建设的需要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格局,深化教学内涵。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覆盖学生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高校英语教师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传播文化知识,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将非遗文化素材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不但能丰富课程资源,而且可拓展课程的人文内涵、工具内涵和知识内涵,提供良好的课程思政素材,有利于构建多元立体化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三)学生培养及教师发展的需要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可增加课程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非遗文化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精华,学生在学习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可感受非遗彰显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积极勇敢、正直善良、勤奋进取、谦虚礼让等。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阅读与非遗相关的中英文材料,参与非遗术语或者项目英译,分组完成项目口语汇报。从 “坐中学”转变为“做中学”,侧重产出导向,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非遗文化为教师提供了学术研究方向,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人文底蕴和科研素养。

三、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行高校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语言应用能力,重视学生英语类考试过级率,教师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关注度不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英语教学素材短缺

高校英語教材主要取材于国外文学作品、报纸期刊,侧重介绍西方文化和跨文化对比。虽然教材中添加了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涉及非遗的内容有限。与非遗相关的英文外宣资料匮乏,非遗网站英语版缺失。与非遗相关的英语教学素材的匮乏是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英语教师的非遗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英语教师通常是英语专业毕业,语言基础好,应用能力强,西方文化及跨文化素养高,但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非遗文化了解不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非遗故事的能力有待增强。由于教师自身非遗文化素养有限,很难做到用英语讲好非遗故事,所以在实际授课中对非遗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

(三)学生对非遗文化了解不多

大多数学生对非遗文化存在知识盲区,并且在高校英语课堂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机会很少。如果英文演讲、小组英文汇报、英语第二课堂等活动涉及中国文化,学生一般会选择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例如茶文化、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等,对稍有难度的非遗文化望而却步。学生自身非遗文化输入不足,很难用英语进行输出,长此以往,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会大大降低,这不利于非遗文化外宣和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医学院校“英语+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

(一)重构教材单元内容,整合扩充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已经融入有关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每个单元都设置有英汉互译板块,内容涵盖孔子、中秋节、七夕、中国书法、丽江古城、太极拳、刺绣等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内容,但是非遗文化涉猎有限。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梳理教材中的非遗文化内容,将教材中已有的非遗文化元素有机衔接,还要结合医学院校校本文化专长,在每单元教学内容基础上添加传统医药非遗文化内容。实际授课中,将非遗文化融入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非遗术语的标准翻译,非遗文化的跨文化对比,激发学生保护非遗和传承非遗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多模态拓展教学资源,通过微课、慕课、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可利用VR/AR技术鼓励学生体验非遗文化云体验馆、数字体验馆,通过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将传统医药非遗的技艺手法和诊疗方法以数字化、显性化的方式演绎出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视产出实践教学

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传统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向“学”的转变。导学、助学、帮学、伴学、促学“五学合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四课合一”,基于产出导向法,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语言应用、社会实践中传播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

医学院校的英语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线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中。可以聘请传统医药非遗专家、中医药专业教师、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人来到英语课堂,讲述非遗故事,传授非遗文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产出实践,开展任务型分组教学,布置学生小组完成“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英文项目,上交研究报告、演讲PPT、演讲视频和自评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传统医药博物馆、非遗文化馆,开展田野调查、文献搜集、人物采访,汇总整理相关资料,合力完成实践项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非遗魅力,亲身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责任感。

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应将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与校本文化、地域特色结合在一起。在实施“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英文项目时,按照学生生源地分组,引导学生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研究中医药、满医药、蒙医药、回族医药、苗医药、藏医药等特色文化,在产出实践中培养既精通外语又精通传統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可举办有关传统医药非遗文化的英语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翻译大赛、口译大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重视团队协同,构建师生学研行共同体

近年来,国家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涌现出一批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教学科研人员,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然而,传授非遗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熟悉传统医药非遗文化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医学院校要加强师资培训,重视团队协同,以教师带动学生,构建师生学研行共同体。

医学高校应加大传统医药非遗文化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优秀领军人才组建传统医药非遗文化教研团队,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非遗文化师资队伍。鼓励对传统医药非遗文化感兴趣的教师参加进修培训、讲座沙龙,提升自身非遗文化素养;跨省、跨校、跨专业聘请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负责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辅导专家,组建虚拟教研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同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共同解决教学科研问题。

教研团队开展非遗文化集体备课、非遗文化讲授教学示范课,建设非遗文化共享资源包,参加相关教学竞赛活动,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教研团队明确研究方向,举办非遗专家讲座,创建专题工作坊,开展教研学术沙龙,集体打磨教研项目。教师带领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文化知识,教学科研联动,师生合力前行,构建师生学研行共同体,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财富、智慧的结晶,应该走出地方、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多元文化融合碰撞中展现绚烂的色彩,焕发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融入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有利于推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与校本文化联系在一起,同时凸显地域特色,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非遗外宣人才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又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译介学视域下辽宁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课题编号:LJKMR20221345)、2021年辽宁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研究”(课题编号:2021LNZYZZ008)、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NZYJG20221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廖晓键.医学院校传统医药非遗教育与传承工作探讨[J].中医教育,2017(4):23-25,32.

[2]邱夏子.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英语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79-81.

[3]宋红华.文化视域下“英语+非遗文化”协同育人教学实践与探索[J].校园英语,2022(46):106-108.

[4]孙雪峰,罗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6):97-99.

[5]邵延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对外译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8):195-198.

[6]周建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课程融合路径探究:以嘉兴地区为例[J].公关世界,2023(5):136-138.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协同育人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