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1-01 19:19欧阳国亮张汉欣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互联网+

欧阳国亮,姚 力,张汉欣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互联网+”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其首次出现是在2015 年的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它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各个行业”,其内涵主旨就是将互联网技术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实现技术和行业的深度整合,实现互联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1]。202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要全面推进“互联网+”,于是它从最初的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互联网+”概念刚提出的时候,科技界、工商界最为关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实践,“互联网+”已经融入众多领域,社会各行各业都悄然间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了公安教育界面前,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公安人才,教学方法和理念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等等。作为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警务人才的公安院校,在“互联网+”的变革中面临着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

一、融合型公安人才的基本内涵

“融合”这个提法,我国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提出来的,最早是指跨度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之间知识体系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例如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2]。进入21 世纪以来,融合的概念进一步演进,泛指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融合,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农工结合、医工融合等多形式交叉[3]。

在界定“融合型公安人才”这个基本内涵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高等教育界对“融合型人才”这个概念的理解。2014 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了工科试验班,推出了工科、经济管理、理科、自然科学、法学、医学6 个项目,使学生不分具体专业,掌握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被定性为“交叉复合型人才”[4],后来也称为“融合型人才”。李玉等人认为,融合型人才就是具备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是基于学科专业融合培养的结果[5]。刘泉等人认为,融合型人才是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性的专门人才[6]。侯庆华认为融合型人才主要特征是在掌握一门学科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其他学科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是跨专业的专门人才[7]。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业内对“融合型人才”的理解,普遍强调是具备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基于学科融合而培养出的人才。

众所周知,公安行业是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和时代发展变化改革最快的行业之一,因为它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之变。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安行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此时社会更加呼吁复合型警务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治理之需。鉴于高等教育研究界对“融合型人才”的相关理解和阐释,结合公安行业本身的特殊性质,本文提及的“融合型公安人才”具体是指公安院校通过学科专业融合培养出来的具备公安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多项警务技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需求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深刻的现实背景,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新时期公安人才培养方略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公安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总是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联的。就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而言,一方面,“互联网+”开始深入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未来的高等教育,从价值功能,到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组织模式等都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生根本的变革。毫无疑问,“互联网+教育”则是将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结合的一种新教育形式,这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以即时通讯的大力发展为起点,十多年来,已经涌现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新技术革命,助推着社会各行各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这些新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今后公安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不再是传统的选拔人才做单一的工作,而是要求适应更多的警务场景。这两方面现实因素对当今公安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促使公安院校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与现代办学路径相结合,以及如何培养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公安人才。总之,“互联网+”的出现,在理念、方法、路径和模式上都对公安人才培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这种影响是现实之需。

(二)贯彻落实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让大学失去了知识垄断的地位,使知识逐渐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走向网络,人人可以接触,人人可以学习。但互联网毕竟不能等同于大学,知识的创造,知识的生成,知识的传播,不能脱离于大学。面对这种基本形势,2018年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就提出要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8]。由此可见,探索基于“互联网+”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高校实现自我革新的需要。从公安教育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时代以来,究竟是培养专门性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大学,公安院校也不例外。2022 年,公安部党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新时期公安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性公安人才,一类是复合型公安人才。这份意见不但再一次强调要培养复合型公安人才,而且提出要瞄准现代警务信息化发展需求,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9]。这显然是在综合考量时代发展的变化尤其是科技变革给未来警务工作带来挑战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定。在这些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时代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落实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客观要求。

(三)实现公安院校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

有学者总结了当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专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学科建设不能适应公安工作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才能力素质结构与公安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等多个方面[10]。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不容回避的客观问题。在2022 年9 月举办的“交叉·融合·特色—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研讨会上,与会的公安教育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新时期公安院校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发展的最新趋势,瞄准现代警务改革的最前沿,利用好互联网条件,加快推动公安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用学科建设支撑复合型公安人才的培养[11]。显然公安教育界都意识到了未来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通过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公安人才的重要性。现阶段,公安院校的专业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专业趋同现象比较明显,培养的人才可能会趋向于“同质化”从而缺乏特色。探索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新模式,显然是公安院校打破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彰显自身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目前公安院校还未开展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实践的背景下,基于学科融合的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今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公安院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

三、“互联网+”时代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培养融合型公安人才,并非简单在培养过程中设置多个专业的课程供学生学习,这种试图通过课程设置来使学生成为融合型人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一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设置几门课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众多体系的支撑,包括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制度体系等等[12]。因此,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涉及培养单位育人机制改革和育人体系创新的一系列问题。

(一)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大学要依托信息网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等,这是近代以来大学建设发展逐渐形成的基本范式。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科技革命、技术进步、产业格局的变化给公安领域带来的新问题,公安院校应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界能力,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场景变化和解决警务具体问题的融合型公安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构建融合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单一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建立以方法论为模块的公安业务知识体系,促进不同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如公安学类中侦查学、治安学、禁毒学、公安管理学等知识的深度整合,公安技术学类中文件检验学、痕迹检验学、法化学等知识的深度整合。教学方法要从单一的混合走向深度融合,将不同层次教学所对应的知识配置到不同的教学形式中,实现每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最大效能,有机地整合线下和线上等教学模式,两者互相承接、互相关联、互相助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条件,借助虚拟仿真、现实仿真和混合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应加强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和交叉学科科研团队,构建融合型师资体系,满足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教学及科研需要。

(二)推进公安学科融合

学科的融合是我国当前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国家将“交叉学科”列为一级学科,根本目的就在于鼓励和促进学科的交融,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进而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创新。以往的学科融合深度并不能满足成为独立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发展需求,在现有的公安学科目录式管理制度下,大力发展公安领域交叉学科,对于革新学科专业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从现实因素看,新世纪以来公安工作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传统的公安学科专业尽管依然重要、不可或缺,但是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传统公安学科专业必须瞄准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的融合,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和革新[13]。因此,公安院校要在夯实传统学科专业根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一方面推进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突破传统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束缚,将传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进行必要的组合重构。同时推进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融合,瞄准当前和今后公安工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把握“新工科”发展的风向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引入学科体系中,培育出一批融合的公安新学科、新专业。另一方面,公安院校应该在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方面予以相应的机制保障,例如完善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应用成效为核心的学科评价体系,探索有利于公安学科融合发展的评价办法,给予相对宽松的建设和评价周期,鼓励教师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抢占培育新兴公安学科增长点的制高点。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公安学科专业的融合不能单纯以追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追求,而是应该以服务公安实践、引领公安行业发展为根本导向,通过学科发展理念创新、组织制度设计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创新,潜移默化的来带动融合型公安人才模式的创新。

(三)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警务课程体系

警务课程具有鲜明的公安性质,长期以来这类课程一般不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传输。过去三年,随着在线课程和在线教学手段的兴起,公安院校越来越意识到打造线上警务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在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必要辅助手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可以针对知识背景多元化的生源实现差异化的教学、个性化的学习、精细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服务[14]。现实也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培养融合型公安人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足的,学生应该有多样化的自主学习选择。在这一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院校就建立有非常丰富的在线课程体系,而且有完善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寒暑假时间进行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公安院校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条件,建立在线警务课程体系,这种在线课程建设不只是单纯的录制慕课资源,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认为这个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八个子系统: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优质学习资源体系、在线教学平台体系、智慧教学工具体系、在线教学实施体系、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教学数据分析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在线课程+课上习题”、“在线课程+技能实操”、“在线课程+案例研讨”、“在线课程+小组项目”等多种基于在线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15],以优质的“慕课+平台+服务”模式,支撑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四)探索“1+X”的专业培养模式

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并不算新鲜,一些高校早已有了探索和实践。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目前国内一些“双一流”高校在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上,普遍选择“1+X”模式,即学生选择一个专业为主,然后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与主专业在知识体系上临近或存在交叉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推出13 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让学生毕业后同时具备两大专业的知识,以适应毕业后更加宽泛的工作选择。这些试点项目包括“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这些项目的目标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创新人才[16]。在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导向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很有借鉴意义,它不是单纯强调读两个专业、拿两个学位,而是在充分论证哪些专业在知识体系上、思维模式上、发展方向上是相近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选择。公安院校也完全可以探索这种“1+X”的专业模式,因为很多公安专业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是彼此关联的,例如侦查专业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等。在实践中,可以尝试探索一流院校采用的“宽基础大类培养模式”,打通通识基础课程、整合学科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大类培养的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专业准入条件进入具体专业学习。同时将科研资源、公安实践与本科教育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扩充知识结构,增强融合能力培养。

四、结语

在“互联网+”条件下,培养融合型公安人才,不仅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的一系列工作,而且还需要构建高效的公安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管理系统,以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充分掌握“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手段,积极参与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制度架构、体系建设、机制保障为抓手,才能有力促进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当然,有个现实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虽然我国公安教育界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而且也提出了很多改革的设想,但真正落实到实践层面的并不太多,其原因和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一样在于“院校都重科研、轻教学,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反而被边缘化”“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过于倚重单一的课堂教学途径”[17]。如果无法从根本上厘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确立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核心地位,那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很难落到实处。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世界知名大学都把本科教育作为大学发展的立校之本,不遗余力地进行本科教育改革。重视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18],做到融合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根本前提是要全面回归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初心,探索多渠道、多路径的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公安人才培养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互联网+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