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及保健措施分析

2024-01-03 08:32何永章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圈舍寄生虫体重

何永章

四川省资中县鱼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资中 641200

生长育肥猪是猪生长、增重最快的阶段,该阶段饲料消耗较多,也是决定猪肉产品质量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结合养殖规律和特点,对生猪饲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为育肥猪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并加强防疫,保证其能健康生长和增重,实现猪场利益最大化。

1 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猪在生长育肥阶段(体重20 ~60 kg)生长速度较快,在该时期猪的各项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消化系统,在吸收和消化一些营养物质时功能相对较差,所以要在饲养过程中引起重视。因为猪在该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在体重未达到60 kg 时,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生长育肥猪体重在20 ~30 kg 是骨骼生长期,该时期要注意及时补充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其器官和骨骼快速生长的需要。体重生长到60 ~70 kg 时,肌肉生长期达到最高峰,该时期要注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体重生长到90 ~100 kg 时,是生长育肥猪脂肪生长旺盛期,为保证猪肉产品质量,提高胴体瘦肉率,需注意限饲,合理控制饲料的能量[1]。生长育肥猪体重增长速度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减慢,要适时出栏。

2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

2.1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量和断奶重量

从科学角度分析,生猪育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饲养水平、初始体重等都有较大关系。并且仔猪后期生长速度和初生重量、断奶重量之间成正比,即:仔猪断奶时体重大,则转群后的体重也较大,对生长育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开展规模化养殖应该从妊娠母猪、仔猪饲养开始,侧重于饲料的科学管理。断奶时也要用科学的方法,避免出现应激反应。对母猪和仔猪定期加强免疫保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充足。

2.2 饲料管理

猪场饲养生长育肥猪不仅要保证猪快速增重,还要保证其健康发育。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地选择配置饲料。首先,饲料应该保证干净,营养丰富。要控制好饲料总量和品质,保证饲料的适口性,避免有毒物质,可以在谷物类饲料中加入适量草子,在日粮中增加粗纤维含量。应注意因地制宜调整饲料类型,根据猪的需求灵活调控饲料的供应频次和供应量,如混合搭配普通饲料、精饲料与粗饲料;冬夏季节要适当增加喂食次数,夏季可以增加白天饲喂次数,冬季可以在夜晚加喂1 次;保证饮用水温度适宜、洁净,裸露在外的地表水不能直接饲喂。

2.3 日常饲粮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宜

2.3.1 规模化养殖要保证营养全面,促进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在限量饲喂的情况下,虽然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和浓度可以对育肥猪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饲料的转化率。

2.3.2 规模化养殖要考虑到育肥猪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生长时期控制蛋白质。在日粮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占比,育肥猪的重量也增加较快,但如果蛋白质含量大于18%,尽管可以提高瘦肉率,使肉质得到改善,但是不能达到明显增重的效果[2]。育肥猪的生长受到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影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氨基酸营养成分占比。同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微量元素,通过补充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避免育肥猪出现采食量减退。此外,这些营养和微量元素也有利于育肥猪提升自身抵抗力。要根据生长育肥需求,在生长育肥猪的日粮中合理添加微生物和矿物质。

2.4 饲养技术管理

2.4.1 分群管理。生长育肥猪群体饲养是集约化养殖场合理利用圈舍建筑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但断奶后仔猪需要重新合群进入育肥猪舍,为防止出现相互咬斗、以强凌弱等情况,就需要做好分群管理。尽可能把体重大小、品种类型一致和强弱相当的个体分在一起,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按窝分群。可以通过向猪鼻喷洒气味浓郁的药液(比如:来苏水、酒精等),避免其通过气味辨别非同群猪,还可以在夜间组群再分群。完成组群工作后要保证群体的稳定性,尽可能少调进调出,如果有个体体质过弱或发生疾病等,只调出病猪或弱者,不做大的改动。一般新的群居秩序在猪群2 ~3 d 后即可以形成,正常条件下这种分群状态可以维持到出栏。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考虑到猪群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再次分群。

2.4.2 培养育肥猪的良好生活习惯。对生长育肥猪合理调教可以促进其较快生长发育,可以从采食、排泄、卧睡等方面综合进行调教,并根据圈舍的条件确定调教的难易程度。如果圈舍为粪尿不易沉积的全漏缝地板,可以要求猪不在进食槽排泄粪尿。如果圈舍为可以每天定时清洗粪尿的实体地面,需调教猪定位排泄。首先可以在猪进圈前用水或尿泼湿排粪尿区,或将猪粪尿事前放置于排泄区,当全群猪第一次入圈后就驱赶至排泄区排便,从而形成排便记忆,并逐渐养成习惯。另外,还需统筹规划喂食位置、频率和时间等,喂食过程中监管其正确进食,防止出现相互撕咬、争抢等,保证生长育肥猪形成定时记忆。

2.4.3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每圈猪的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均会影响到猪的育肥效果,所以在每个圈栏面积固定的情况下,群体密度越大越容易发生相互拥挤、交锋等问题,在圈栏利用率下降、限食、卧息时间减少时,这些问题更明显。如果圈养密度较小,会浪费圈舍。在冬季寒冷时节,温度过低又无外界热源的小环境中还会影响到生产性能。相关研究显示,通常生长育肥猪每圈最适宜养10 ~16 头,最多不超过20 头,而且还要根据猪舍面积和生长育肥猪的体重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在猪只体重逐渐增加后,要适当减少每栏饲养的猪头数。

2.5 养殖环境管理

养殖人员应保证圈舍的洁净度和温湿度,保证生长育肥猪生长环境宽敞、明亮,一般应保持猪舍内恒温,避免猪群因温度出现较大波动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需要根据当季和换季温度变化规律合理管理圈舍温度,针对夏季和冬季,应该做好防暑和保温工作。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育肥猪生长特点,调整猪圈内的温湿度。如要控制圈舍整体的干燥性,严格控制其相对湿度达到60%~70%,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生长育肥猪圈舍湿度过低会导致猪易患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则容易有细菌滋生,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把控温湿度。

3 猪场生长育肥猪保健措施

3.1 疫病防治

为了控制规模化养猪场生长育肥猪传染相关疾病,需要严格做好防疫工作。对群猪状态实时进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救治。还要做到严格预防相关疾病,通过整体统筹规划,保证群猪健康生长。可以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保健添加剂,进一步增强生长育肥猪抵抗疾病的能力;制定并严格执行饲养管理规范,对圈舍环境加强管控;每天定时清洁食槽和排泄物等,全面清理和消毒圈舍;如果猪群内有传染病例出现,要及时治疗并隔离病猪,对病猪所在的圈舍和同一个圈舍的其它生长育肥猪做好消毒和观察工作;对于猪群中的死亡尸体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在猪群内进一步传染。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传染病特点,做好育肥猪疫苗接种,避免出现传染性疾病。

3.2 清洁与驱虫工作

圈舍是细菌滋生的地方,由此产生寄生虫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在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大量寄生虫出现,常见寄生虫包括:虱子、蛔虫、疥蜻和姜片虫等等。这些寄生在体内外的寄生虫会直接影响育肥猪的成长,甚至危及到食用者健康安全。此外,随着寄生虫的繁殖,大量寄生虫还会降低育肥猪的免疫力,造成育肥猪食欲下降。所以,在生长育肥猪饲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其驱虫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定期检测饮用水和饲料质量,保证生长育肥猪食用的水和饲料等不含病原体或寄生虫。首先,养殖人员应该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避免工作时带入寄生虫卵。大规模养猪场要配备自动化温、湿度控制系统,机械化饲养设备等也能有效防治寄生虫。养殖人员还要定期对生猪进行驱虫,在养殖过程中注意猪的食量和饮水量、活动轨迹、增重情况等,密切观察生长育肥猪饲养有无异常,根据饲养标准和经验判断猪的实际生长情况,严格做好清洁和驱虫工作。

3.3 保障生长育肥猪足量饮水

水在调节猪的体温、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和排泄体内废物等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清洁充足的饮水对猪的生长极其有利。因为,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一般多使用饮水器。虽然饮水量能够自动调节,但饮用水容易污染,并导致猪体内进入大量的病原体而患病,大大降低养殖生产效率。所以,猪场应该定期检测水质情况,提高猪只饮用水的清洁度,加快生长速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养殖企业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和规模,重视疾病预防。政府要积极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在养殖场防疫工作中积极配合,还要加强防疫执法监督,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助力,通过全方位促进生长育肥猪饲养和管理,达到提高养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圈舍寄生虫体重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白话寄生虫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我为体重烦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