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猪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024-01-03 08:3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传染口蹄疫猪瘟

姜 峰

公主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

生猪养殖在我国畜牧行业中占据非常大的市场,随着市场经济需求的加大,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的市场占比不断增高。但是在生猪养殖中,对于病害的防治工作还有不足,导致常因为受到巨大的疾病冲击而出现行业发展受损的问题,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生猪养殖中常见病害研究

1.1 猪瘟

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极高,病毒属黄病毒科,不同的毒株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猪瘟病毒的毒株差异性较大,并分为强毒株、中毒株与低毒株,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感染不同强度的病毒所呈现的疾病严重性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传播的途径为消化道、结膜与呼吸道等,部分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猪瘟的传染与发病和季节的关联性不强,在不同的季节与生猪所有年龄段都可以感染,流行的形式与病毒的毒力相关。较强的病毒流行性较大,覆盖的传染范围广,中等和低等病毒的流行性较弱,容易防治,流行范围呈现地方性的特点。猪瘟在生猪常见疾病中属于多发感染,在猪3 月龄属于疾病高发期,混合感染较为严重。携带病毒的猪在临床中会出现流产、死胎,以及弱崽的现象,部分仔猪无明显临床症状,所以长期带毒排毒,严重情况的仔猪在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极易诱发猪瘟。发病时期主要呈现急性、败血性的变化,导致器官出血、坏死与梗死。慢性疾病的猪出现坏死性肠炎的概率较高,继而导致巴氏杆菌病感染与伤寒。

1.2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菌引起,临床表现为趾间、蹄冠以及蹄踵皮肤,还有部分生猪会出现黏膜部位水泡烂斑。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至40 ℃左右,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蹄冠、趾间等部位出现发红发热的症状,且表面有明显的烂斑。如果属于细菌性感染,则会出现局部化脓、蹄壳脱落、不能站立等现象。在发病猪群中,最高可达40%的猪感染,并出现黏膜水泡等迹象。部分母猪的乳头也会呈现出烂斑现象,染病致死率可达20%。母猪患病后会出现拒绝哺乳的现象,仔猪会出现急性的肠胃炎、四肢麻痹等,最终导致衰弱死亡,仔猪致死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

1.3 猪丹毒疾病

属于猪丹毒菌丝引发,表现为全身性的充血,猪的四肢部位和皮肤较薄弱的区域存在出血点,以及淋巴结的肿大出血等,呈现紫红色。疾病分为特急性、急性与慢性。特急性病猪会出现不断高热现象,以及跛行、嗜睡、食欲不振的表现,在生长育肥猪中较为常见;急性疾病属于典型的荨麻疹样丹毒,在发病后体温急剧升高,并伴随红色的钻石样斑点,尤其在背部常见。表现为懒散、嗜睡;慢性症状为大面积皮肤坏死,尤其在耳朵、阴囊、小腿部位容易发生;跛行,临床表现为关节炎,且疾病不可逆转;心内膜炎,病原的微生物在心脏瓣生长,导致出现花椰菜形状组织损伤,对猪的心脏功能损伤极高,且会提高病猪的死亡率。

1.4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急性、慢性的炎症,以及变态反应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及气管炎等。感染的途径是生猪的呼吸道,一旦感染将不能全面净化。初期患病的猪并没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所以这种疾病的诊断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结合猪的抗体、抗原检测才能确诊。大部分疾病由巴氏杆菌引起,病原的种类较多,大部分属于急性,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眼部肿胀。急性期的病猪可见明显的体温升高、口吐白沫、坐卧姿势等。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败血性的变化,慢性病猪主要表现为不进食、消瘦及关节肿胀等。还有部分生猪会出现顽固性的痢疾,体表的淋巴结出现慢性肿胀、多器官的组织坏死、结节等现象。在发现猪患病后,可以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临时诊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检查。

1.5 流行性腹泻

属冠状病毒引起,经过生猪的消化道进行传播,有季节特性,在秋季为多发季节,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水样便、食欲减退等。在寒冷的冬季为多发季节,在发生传染后4 ~5 周即可传染至整个猪舍中。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2 ~18 h,在临床症状中与胃肠炎类似,但是感染流行性腹泻时会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病情的轻重和猪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年龄越小的猪症状越严重。1 周内的仔猪在腹泻后的2 ~4 d 会因为脱水衰弱而亡,致死率较高。断奶的猪最高死亡率可达到100%。在治疗时需要针对生猪的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并加强监控,实现疾病的防治。

2 生猪养殖中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猪瘟

针对猪瘟这种传染性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通常采取无害化处理,病猪接触过的物品要及时进行焚烧处理,并封锁屠宰场。病猪所经过的场合,以及用过的食具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将病猪捕杀处理。在全面处理后,一般会给予养殖户一定的经济补贴,避免出现过大的损失。严格进行检查,禁止病猪流入市场。近年来,猪瘟病毒在我国的各省呈现出不同的流行趋势,全部采取专业的治理方案。例如,在2021 年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曾经在元朗黄泥墩的两个猪舍发现猪瘟阳性样本,并发现猪瘟传染呈现较强的扩散迹象,感染的疾病属于强性病毒,随即将两个猪场3 000 余头猪捕杀销毁,并对染病猪场给予一定的补贴。针对病猪的药物治疗,当前没有完善的治疗方案,但是可以做好综合预防工作,如注射干扰素,及在饲料中掺拌盐酸林可霉素,以及麻黄、支原净等。为防治病情过于严重,可进行提前预防,采取免疫接种的方式,综合防治。

2.2 猪口蹄疫

发现病猪第一时间隔离,并对与病猪有关场所、设备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将生猪胴体集中在一起开展无害化的处理,包含溅出的血液及内脏等,都要一并销毁,进行消毒。消毒液首选热火碱水,过氧乙酸以及氨水等,并在处理3 周以后进行再次消毒处理。在用药治疗中,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病猪患处,之后采取5 号血抗对100 ~150 kg的病猪,配合头孢进行注射,减少感染率。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进行药物的预防,使用高热金针治疗,保证饲料适口,增加病猪采食量。在饮水中掺入适量多毒抗,饲料中掺拌适当的阿莫西林与绿毒抗,从而避免传染,提升生猪免疫力。

2.3 猪丹毒

将病猪及所用的饮水器具、场所全面消毒。将病猪的胴体内脏进行高温、深埋处理,禁止病猪流入市场。此病发病较急,及时治疗后可以进行后续观察。对于慢性病猪要及时地淘汰,减少对健康生猪的传染率。针对病猪可采取青霉素治疗,如果病猪发病急,要使用短期见效且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在注射时按照10 万U/kg,每日注射2 ~3 次,持续4 d。如果为慢性发病,可以采用1 次/d 的注射治疗。同时还可以在猪群饲料、饮水中掺拌拜力多和强力拜固舒,连续服用7 ~10 d。

2.4 呼吸道疾病

针对养殖户来讲,呼吸道疾病对于经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为患病猪主要为生长育肥猪,所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极大。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通风性不强导致微生物的蓄积,从而降低环境的健康性。在发现病猪后将其隔离,进行封锁与严密的消毒,在同栏的猪,要用血清或者疫苗进行紧急的防治,并隔离病猪,消毒猪舍等。在用药前,要开展药敏试验,结合实验结果来使用药物,针对食欲降低的病猪可以使用注射方式,以及饲料掺拌药物进行治疗。在饲料中加入强力的霉素药物,如泰妙菌素等,针对病猪发热,可采取呋塞米与高效美素配合注射,开展综合防治。

2.5 流行性腹泻

在治疗中,为了严格控制病情,可以针对病猪的情况采取治疗方案。肌肉注射可以选择环丙沙星、硫酸粘杆菌素以及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制定用药量。还要适当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及维生素C 等,避免出现脱水症状。在饲料中掺入定量的寡糖添加剂、复合酶及产酶益生素等,抑制肠道有害菌群,提升饲料适口性,增加生猪进食率。针对妊娠猪,在产前的20 ~40 d,用腹泻二联弱毒疫苗及胃肠炎疫苗对每头猪进行接种,让猪产生相应的抗体,剂量为2 ~4 mL;成猪可在每年1、10 月份进行肌肉注射,从而增强猪体免疫力。

3 小结

随着我国生猪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养殖人员在饲养管理上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观察分析改进,从而保证养殖质量。我国生猪养殖常见的疾病有猪瘟、猪丹毒、口蹄疫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在防治期间,要充分认识生猪染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加强对病猪的观察。在防治工作中,要做好疫苗、饲养、疾病监测等多个环节的措施,加强对病猪的隔离,最大限度阻断病情传播,减少疾病传染为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养殖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传染口蹄疫猪瘟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传染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口蹄疫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