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易患疾病的综合诊治

2024-01-03 08:32王美萍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鸡只鸡饲料鸡痘

王美萍

公主岭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公主岭 136100

笼养蛋鸡模式优点有很多,在养鸡业有着广泛应用。笼养空间有限,导致蛋鸡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因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加之饲料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无法满足蛋鸡机体代谢所需养分,如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在这种情况下,蛋鸡的机体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导致蛋产量显著降低,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鸡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脂肪肝综合征

该疾病比较青睐于母鸡群,患病鸡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只是产蛋量不高,部分患病鸡只会出现突发性死亡。通过对死亡鸡只进行剖检,鸡只的肝脏脂肪存在严重积沉现象,且有大量脂肪积蓄在腹腔和皮下。肝的颜色为黄色或浅褐色,部分鸡只肝腹侧面出现许多血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鸡只的肝细胞几乎被脂肪全部充满,导致血管遭受严重压迫,从而引发血管破裂。由此可见,这种疾病对鸡只机体损害程度比较大,如果防治不及时可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疾病防治方法为:①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②在日常饲料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小麦麸或酒糟;③对于体型过于肥胖的鸡只,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胆碱、复合维生素和蛋氨酸;④在母鸡产蛋之前,通过合理控制饲料量,达到控制鸡只体重的目的,避免母鸡在产蛋之前积蓄过多脂肪。

2 笼养疲劳症

该病是鸡群较为严重的骨骼疾病,多发于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患病鸡只在精神状态及采食能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变化,但产软壳单或薄壳蛋的量增加。随着病情日益加剧,患病鸡只开始表现腿软无力的症状,难以长久站立笼底。该病发生后,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鸡只可快速恢复健康状态,反之,患病鸡只随着病情加重会因衰竭而死。发病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日常饲料中的钙、维生素D 等含量不足,或者钙、磷搭配比例不合理;②鸡只缺乏运动;③在鸡只育成阶段,因管理不到位或遭受寄生虫入侵所致;④鸡饲料遭到黄曲霉污染,蛋鸡食用被污染的饲料之后,机体吸收钙的能力大大降低。笼养疲劳症发生之后,随着病情加重,会导致患病鸡只瘫痪。

疾病防治措施:①加强鸡只育成阶段的管理,科学配置鸡饲料,保证鸡饲料中钙含量充足,合理搭配钙、磷比例。同时还要适当添加维生素D,保证营养成分的充足,促进鸡只健康茁壮成长;②夏季气温比较高,鸡只饮水量显著增加,也导致了鸡只排便次数的增加。这样一来,很容易使鸡只体内的钙过多流失,因此,每天要给鸡只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它们自由采食贝壳碎粒或石灰碎粒;③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遭受黄曲霉污染;④为了更好地促进患病鸡只机体的康复,应对这部分鸡只采用地面放养方式,通过加大鸡只活动量促进其机体对钙的吸收。

3 啄癖

在笼养方式下,大部分鸡只普遍存在啄癖现象,主要表现为啄背、啄肛、啄蛋、互啄等。啄癖的发生与管理不合理有着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①鸡只初进鸡笼时,鸡只为了建立等级地位会发生争斗而互啄,待个体地位明确之后,这种现象就会停止;②长时间断水、断料,使鸡只长期处于饥渴或饥饿状态;③鸡舍光照太强或鸡舍光线太亮;④鸡舍环境比较潮湿,且空气流通不畅;⑤其他因素,如遭受寄生虫侵扰,引发慢性肠炎降低鸡只机体的吸收能力。或者输卵管、直肠脱落等。

防治措施:①对鸡饲料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原料的多样化,以保证营养成分均衡;②鸡舍内的光线不宜过强,避免阳光直射,可采用竹帘等物品遮挡阳光;③改善饲养条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合理控制舍内的湿度;④加强鸡只管理,定期检查鸡只是否遭受寄生虫侵扰或是否患慢性肠炎,始终秉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的管理原则。

4 应激综合征

由于笼养鸡只长期局限于舍内,对外界环境认知有限,一旦遭遇来自外界的突然刺激,如异常响动、突然闪光、艳丽的颜色等刺激,有神经质的鸡只就会出现间歇性“炸群”现象,表现为眼睛圆睁、大声尖叫等,鸡只的异常举动很快波及全群,导致刺激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引发鸡只骚动不安,在笼内乱窜乱叫,拼命扑打翅膀。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鸡只的翅膀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会造成部分鸡只意外死亡。

预防措施:①尽量选择抗神经质强、性情温顺的鸡只;②鸡场要建在郊区人口稀疏且远离公路、工厂的地方,为鸡只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③科学管理,不要突然或长时间给鸡只断水、断食;④避免动物闯入鸡舍,如猫、狗、鼠、鸟等,养殖人员不可穿着颜色艳丽的服装;⑤对于经常发生惊群的鸡,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烟酸,能够有效改善惊群现象。

5 新城疫病毒

俗称“鸡瘟”。鸡只感染该病毒之后,会出现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传染性极强。患病鸡只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明显变差、食欲降低、张口呼吸等症状,排出的粪便为稀粪,颜色呈白色或黄绿色,其嗉囊内充满黏液。将患病鸡只头部向下倒提时,会有大量酸臭液体从鸡只口中流出。另外,患病鸡只的鸡冠和肉垂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通常呈青紫色或暗红色。产出的鸡蛋蛋壳褪色且粗糙,有时还会产出畸形蛋和软皮蛋,产蛋量明显下降。症状不典型的患病鸡只有呼吸困难、粪便呈绿色等表现,且有零星死亡。防治措施:在患病鸡只饮水中添加4 ~5 倍量的新城疫IV 疫苗,也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乳酸环丙沙星,给患病鸡只连续饮用4 d。

6 鸡痘

笼养蛋鸡暴发鸡痘主要表现为皮肤型、混合型、黏膜型三种。皮肤型鸡痘表现为鸡只的脸部、颈部、腿部、鸡冠等少毛或无毛部分出现了痘疹结节,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继续恶化,结节会出现增大趋势,且发生融合形成结痂,呈棕褐色或灰黄色,患病鸡只的整体状态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黏膜型鸡痘主要表现为患病鸡只的咽喉和口腔等部位出现了溃疡或黄白色伪膜,这类鸡只常常有鼻液流出,且呼吸比较困难,窒息是造成鸡只死亡的重要原因;混合型鸡痘是前两者同时发生病变。患病鸡只的结节发生融合之后会形成黄色奶酪样坏死性假膜,如果强行撕掉假膜,会引发出血和溃疡。防治措施:当患病鸡只数量低于总数量的30%时,可通过给患病鸡只接种鸡痘疫苗的方式,控制病情蔓延。也可以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将药物涂抹到鸡只的患病部位,治疗药物通常选用紫药水。另外,还可以在患病鸡只的饮水中适当添加环丙沙星,给患病鸡只连续饮用4 ~5 d,也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7 鸡绦虫病

当绦虫寄生在鸡只肠道内之后,对鸡只的产蛋量造成很大影响,且蛋壳颜色变浅,偶尔还会产出畸形蛋,鸡蛋个体小。被绦虫侵扰的鸡只会表现出粪便较稀、鸡冠发白、倒冠等,采食量并没有出现异常,饮水量较平常有所增加。随着病程延长,肉眼可见患病鸡只体形消瘦,活动能力大大减弱,羽毛松乱无光泽,在排出的粪便中可见长方形绦虫节片,有米粒大小,成熟节片中有虫卵。病理变化为:小肠黏膜变得肥厚,盲肠扁桃体存在出血和肿胀的现象,在十二指肠降部向下距离空肠10 cm 处可见虫体,其他脏器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月份通常在每年的6 ~11 月份,采用恩诺沙星和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效果甚微。绦虫病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借助宿主传播,其传播宿主主要以甲壳虫、苍蝇等为主,蛋鸡一旦感染绦虫病,其生产性能受到严重损害,将会使养殖户蒙受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①根据说明使用丙硫苯咪唑,集中投服一次。同时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肝油,饲料与鱼肝油配比为500 g/t,给鸡群连续服用7 d;②槟榔煎剂饮水,制作方法为根据合理配比,槟榔粉1 g/kg,加水煮成槟榔液,之后采用纱布对药渣进行过滤,待槟榔液冷却后给患病鸡只饮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把控槟榔粉的用量,千万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鸡只中毒。通常情况下,患病鸡只在服用药物2 h 后开始排虫,大约2 h 左右排除干净。

总之,鸡只感染绦虫需要一到两个中间宿主,包括苍蝇、甲虫等,接触不到这些中间宿主,鸡只是不会感染绦虫病的。以苍蝇为中间宿主的绦虫主要以漏斗带绦虫和赖利绦虫为主,也是鸡群常见的绦虫病。这是因为苍蝇是光顾鸡舍最多的动物,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苍蝇数量大增,蛋鸡通过采食苍蝇感染绦虫。鸡线虫、鸡蛔虫是直接通过虫卵传播的,不需要中间宿主,由于笼养蛋鸡与地面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感染率比较低。根据当前笼养蛋鸡养殖情况来看,由于笼养蛋鸡规模远远没有肉鸡养殖规模大,因而以散户养殖为主。而散户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较差,不太注重鸡舍卫生环境的管理,再加上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并没有对鸡舍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给苍蝇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绦虫感染非常普遍。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降低笼养蛋鸡的疾病发生率,养殖户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科学的疾病防治措施,为蛋鸡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鸡舍管理,保证鸡饲料营养成分的均衡,密切观察鸡只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鸡群健康,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

猜你喜欢
鸡只鸡饲料鸡痘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鸡坏死性肠炎症的治疗措施
球虫感染鸡群有哪三种表现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鸡饲料中铬的营养研究及其应用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免疫增强剂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蛋鸡换羽期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