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博物馆活动的实践

2024-01-03 02:52高小丽
文理导航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博物馆核心素养

高小丽

【摘  要】本文以夫子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的“探秘科博”博物馆活动课程为例,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探索、分析博物馆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并提出在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博物馆;实践与思考

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增长知识,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博物馆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参观博物馆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用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对博物馆活动的研发与实践,发现博物馆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对应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基本要素。这些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博物馆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在博物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听取讲解、参与互动等方式,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识,增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同时,博物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志愿讲解、文物修复等活动,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博物馆是精神文明與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巧妙设计博物馆活动,将博物馆及藏品资源系列化、可持续化,可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感,实现对博物馆展品的深度挖掘,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古老文明产生自豪感、敬畏感和积极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和创新

精神。

三、夫子庙小学博物馆活动课程的深度建构

(一)创设“博物馆学习”研究平台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与江南贡院是共建单位,长期联合开展学生实践活动。2017年,随着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新建,学校与博物馆共同建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活动课程。借助博物馆里真实的展品、高端的设施设备,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深挖展品内涵,帮助学生从游玩式的参观变为“有目的、有思考、有研究的参观”。

(二)研发“探秘科博”活动课程

学校在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了“探秘科博”博物馆活动课程。

1.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中国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发展完善的过程;体会科举制度源远流长的真谛;体验古代士子实现科举梦的艰辛与喜悦。在实地考察中,培养学生参观学习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在探究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围绕中国科举制度,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科普教育,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个角度设置活动。博物馆活动分为“从古至今的为国求贤”“鱼龙变化的经历”“金榜题名的喜怒哀乐”“演绎曾经的金陵佳话”“科举废除的真相”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若干主题活动。例如:探秘“寻宝集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寻找“科博宝物”,了解展陈物品背后的故事,体会科举制度对古代读书人的影响。再如:“鱼跃龙门”活动,学生了解了读书人寒窗苦读的艰辛以及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喜悦,结合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呈现在扇面上,转化为文创作品。又如“穿越古今”之旅活动,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了解古今阅卷的优劣势。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对比,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活动实施。活动课程贯穿于六年级上下两学期,每个主题活动安排2~4课时完成,活动场所校内外相结合。课前学生会拿到主题研究学习单,学生依据学习单上的问题,有时是集中参观听讲解,有时是分组研究学习,或是小组讨论研究,或是创意物化,动手制作。

四、博物馆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深度挖掘展品,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

精神

在博物馆活动中,学校结合展厅内容,将其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活动展现给学生。在这里,独有的学习内容、专业的师资构成、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不同于校内的学习方式,并从博物馆的学习放眼于社会,在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学生在博物馆里学习科举世家分布时,教师利用展区内的地图,引导学生对古代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边境战争等情况提出问题,产生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开展深入学习与研究,鼓励他们多渠道获取知识,在合作与思辨中增长本领。博物馆里展出的是文物、古代文明,但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是观察、是研究、是思辨,培养的是科学精神。

(二)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博物馆活动的探究兴趣

以“完善科博微行动”主题活动为例:任务主题起源于博物馆馆长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希望学生能够担任博物馆的小主人,为博物馆的发展出谋划策,让科举博物馆成为学生喜欢的博物馆。教师和学生觉得这是博物馆对自身的一种信任与期望,如何让科举博物馆成为学生喜爱的博物馆,这一命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以“讲好科举故事”主题活动为例:网媒快速发展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教师向学生发出号召:“利用新媒体,“讲好科举故事”,在社会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少年之音,为文物代言、为中国文化发出时代最强音。学生听到这个主题很激动,随后,选取哪一件展品来讲故事?科举故事如何与当代学习结合起来讲?我们讲的科举故事如何能宣传出去?这些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带领学生走向探究科举文化的深度

学习。

在博物馆活动中,师生回顾历史,认识当代,了解今天,志向未来,获得价值取向。师生常常因为一个展厅内容的学习萌发一系列探究内容,如因为科举在不同朝代都存在,学生根据喜好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朝代;科举中有许多赶考的故事,学生找一找喜欢的名人科考经历;士子们读的书籍引起学生对书籍的装订研究……众多兴趣爱好的延伸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培养。

(三)解决关联问题,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以“讲好科举故事”活动为例:讲什么故事?为什么讲这个故事?怎么讲好这个故事?这些问题首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原动力。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实地观察、收集资料,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故事对象”背后的主人、了解“故事对象”发挥的作用、历史价值、对今天的影响等,会咨询研究人员答疑解惑。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开始编写创作故事文稿。一遍遍地修改,语文素养、创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练习脱稿讲述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相互间的视频拍摄,信息设备得到了使用;对拍摄内容的取舍,运用了信息科学的编辑技术;面对镜头的录制拍摄,学生全面素养得到发展。一个个成品小故事的背后,是学科之间的对话、联结和统整,提升了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运用。

(四)实施多元评价,推进学生的社会参与与自主发展

在博物館活动中,面向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不同阶段学生提出的观点、参与合作的行动表现都是评价的内容。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他们完成的作品、研究报告、活动记录等真实材料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评价。

以“完善科博微行动”活动为例:教师按不同展厅的内容,共设计导学单10张,每张导学单的完成是一次知识掌握的评价。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探究、讨论、解决问题,这些过程的参与都会得到学生自我、小组成员和教师给予的动态、阶段性评价。展示成果时,以小组为单位递交项目成果报告,由博物馆做出评价,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能够现场展示的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特等奖,博物馆的认可是对学生最终、最好的评价,贯穿活动始终的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自我深入开展学习,可以推进学生更好的社会参与。

(五)展示研究成果,展现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责任担当

博物馆活动的成果展示是学生活动的结晶,同时也是学生终端作业的呈现。以“完善科博微行动”主题活动为例,小组合作下的作业成果内容丰富,有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的科举人物盲盒;有安检门报警装置改良的设计图纸;有为听障人士专门录制的展厅手语讲解视频,扫码即可观看;有从环保理念出发,创意设计的“舍不得丢弃的门票”;有《科举名人》口袋书,帮助大家了解语文书中古代诗人的科考经历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15集《讲好科举故事》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我苏网”争相播放,并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暑假里不一样的作业被新华日报报道。学生带着在博物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与收获,走进江苏教育频道《凡事有礼》栏目,讲述科举的那些事儿、比较古今录取通知书,这些不仅呈现了学生的研究所得,也展现了他们精神所得与责任担当。

五、在博物馆开展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博物馆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丰富的内容、立体的文化,拓展了学生社会化学习的领域,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场馆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博物馆里积极调取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让博物馆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博物馆教育资源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支持与联动。博物馆活动强调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多渠道寻找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加强与各类单位、科研专家的联系,汇聚可支持的力量,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博物馆活动提供保障。

(二)博物馆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古今对比、分析利弊、指向未来。要利用不同场馆的内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

(三)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开展博物馆活动的设计能力。活动主题的确立要有时代感,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教师要能掌握不同年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让活动设计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

总之,在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对提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希望各方面能够共同关注博物馆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金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项目学习:理念、优势与改进[J].教育学术月刊,2021(2).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博物馆核心素养
博物馆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