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实践

2024-01-03 08:32郜平光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链球菌病羊舍链球菌

郜平光

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江苏高邮 225600

羊群养殖过程中往往会感染链球菌,从而引发羊链球菌病。该病可造成羊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咽喉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做好饲养环境的改善工作,保证环境温湿度适宜。

1 病原特点和流行性

链球菌形状多为椭圆形或者圆形,细菌直径约为0.5 µm,常呈现链状排列。链长短主要与环境息息相关,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长度较短,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较长。链球菌没有鞭毛无法自行运动且不会产生芽孢。链球菌在自然界内分布广泛,河流、湖泊、动物机体组织以及粪便中均可存在。由于链球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差,因此,在60 ℃水中可快速失活,在沸水中可立即死亡。另外,该菌对大多数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因此,使用常规消毒即可将其快速杀死。

链球菌有荚膜,链球菌的毒力与荚膜和产生的毒素外分泌酶密切相关。荚膜可有效保护菌体,提高菌体的存活时间。毒素可导致羊机体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被杀死,造成机体溶血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可导致组织细胞出现缺氧现象。机体内白细胞数量降低,从而容易引发继发感染。链球菌分泌的蛋白酶、透明质酸和链激酶能够造成皮肤、肌肉以及结缔组织的胞间连丝溶解,为病菌的扩散创造条件,造成感染区不断扩大。核酸酶还可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合成代谢。链球菌通过上述结构和分泌物造成羊和人发病。

链球菌对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段的羊均具有感染性,且对绵羊和山羊感染性较强,其中对于绵羊感染性最强。羊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羊和携带病菌的羊,疾病通常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损伤感染。病羊在康复后仍可持续性排出带有病菌的排泄物,因此对健康羊群危害性较大。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可将羊链球菌病化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大类。

最急性型病羊发病后体温快速升高至42 ℃以上且高热不退。病羊出现绝食现象且无法正常走动,精神状态变差,结膜充血,眼角和鼻腔内分泌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咽喉肿大,咳嗽,呼吸异常,粪便带血,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死亡。部分最急性型病羊发病后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表现为倒地、死亡。

急性型病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视黏膜发绀、流涎。对病羊肺进行听诊可发现肺泡呼吸音较粗,不同部位出现明显的啰音。发病后期,病羊通常伴有严重的腹泻症状,排出的稀粪为褐色,且伴有难闻的恶臭味。另外,病羊还表现为目光呆滞、机体消瘦,最终死亡。

亚急性型病羊病程较长,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卧地不起、关节肿大。部分病羊还表现出神经症状。例如角弓反张、向前走向后退,短期内出现死亡。亚急性型病羊多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病羊转变而来。

3 诊断

3.1 剖检变化

将病死羊尸体进行解剖可发现,病羊全身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肝脏出血严重,呈现土黄色。另外,肝脏质地变脆,体积变大,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病羊胆囊肿大,体积较正常增大两倍左右。胆囊表面有胆汁渗出,导致周围组织被染成绿色。淋巴结肿大,表面有严重的出血现象,切开后切面紧张。其次,肺部黏膜有红肿和出血现象,肺部明显水肿,肺小叶间质变宽,表面存在大量坏死病灶和实质性病变。气管中分泌大量的黏性分泌物且与血液混杂。心脏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心功能衰竭。肾脏软化,质地变脆,包膜出现粘连,难以剥离,肾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胸膜腔和腹膜腔内产生大量积液。

3.2 实验室诊断

第一,检测人员采取病死羊体内的病变器官和组织,例如,肝、肾、胸腔积液等。随后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

第二,涂片镜检。将采集的病料在无菌条件下制成涂片,随后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完成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到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形状为卵圆形,通常呈链状排列。肝脏和脾脏病料在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病原菌有荚膜。

第三,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收集到的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皿上,并将其放置于37 ℃条件下培养18 h。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可观察到生长出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周围有溶血环存在。挑取培养皿上生长的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将其放置于血清肉汤培养基上在37 ℃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且呈链状排列。血清肉汤培养基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且上清液出现浑浊。

第四,生化鉴定。该方法是通过对纯培养物进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靛基质试验。结果可发现:病菌可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等,但无法发酵菊糖、甘露醇。靛基质试验呈阴性,甲基红试验呈阳性,符合羊链球菌的生化特征。

第五,药敏试验。使用药敏试纸法对病菌进行实验和准确测量抑菌圈大小。若抑菌圈直径在10 mm 以下则属于耐药性药物,若抑菌圈直径在10 ~15 mm 之间则属于中敏感药物,若抑菌圈直径超过15 mm 则属于高敏感药物。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

由于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前应对其进行药敏实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通常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配合治疗。首次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增加用药量,从而保证病羊体内高抗生素浓度,进而对病原菌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根据病羊发病特征还可采取消炎、镇痛、清热解毒等方法,提高机体抵抗力。养殖人员可选择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治疗。根据病羊体重注射剂量维持在2 ~3 万IU/kg。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 d 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对妊娠期母羊以及羔羊同样适用。

除抗生素治疗外,还可选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为柴胡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注射液。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通常柴胡注射液使用计量为1 mL,根据病原体重每千克使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0.1 g。通过将两种药物进行肌肉注射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内还可使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进行辅助治疗,每日用药1 次,连续用药3 d。

4.2 免疫接种

对健康羊群接种疫苗是预防羊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可选择接种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灭活疫苗。羊链球菌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因此入冬前养殖人员应对羊群进行全面的疫苗接种,每头羊注射剂量为3 mL。羔羊由于自身抵抗力较低,因此在进行首次免疫接种2 周后需再次进行加强免疫,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更好的抵御外界病原体。灭活疫苗接种前养殖人员应将疫苗保存在2 ~15 ℃的环境内,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避免温度不适造成疫苗效价降低,从而引发免疫失败。

4.3 改善管理条件

养殖人员应根据外界气候变化,做好羊舍内温度控制工作。及时开关门窗,避免羊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冬季应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关闭所有缝隙和排水口,避免冷风进入羊舍。另外,还应加强通风工作,保证羊舍内空气质量良好,降低羊舍内湿度,避免羊舍内病原菌大量滋生。随着羊群日龄的不断增加,养殖人员应及时进行分群饲养,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从而降低羊舍内粪便和有害气体的堆积,降低羊群患病概率。减少环境中链球菌数量可有效防止羊群发病。夏季还应做好环境中有害昆虫的消灭工作,及时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疾病在羊群中传播。

4.4 定期消灭寄生虫

养殖过程中,羊群经常遭受寄生虫疾病的困扰。长期患寄生虫病可造成羊群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羊群患链球菌病概率提高。因此,养殖人员应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管理,及时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寄生虫虫卵,降低羊群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保证羊群机体健康。

4.5 做好消毒工作

养殖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定期对羊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另外,对于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也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从而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卫生。对于饲料保存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也应进行清理和消毒,从而有效避免饲料出现霉变。其次,定时定量饲喂保证营养供给充足,从而可有效降低饲料出现霉变的现象。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应及时补充饮水,保证饮水新鲜、充足、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羊群体质。

4.6 应急处理

养殖人员应加强对羊群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疾病诊断,在确诊后需将病羊以及疑似病羊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大规模扩散。另外,还应将发病羊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通常可选用石灰乳和甲酚皂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及时杀灭环境中存在的链球菌。对于病死羊尸体及其排泄物应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防止病原菌的大规模扩散和传播。其次,对于受疫情威胁严重的羊群应进行紧急疫苗接种,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病率。

猜你喜欢
链球菌病羊舍链球菌
一例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羊链球菌病多发 防治方法看这里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阿尔梅勒羊舍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清水县不同羊舍环境质量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