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治措施

2024-01-03 08:3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布病牛羊患病

王 帅

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14

牛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出现疫病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尤其是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养殖的过程中,饲养密度大和防疫不科学等都会增加患病的概率,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牛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布病的流行病学

在牛羊养殖中,布病主要危害牛羊的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并且布鲁氏菌对外界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力,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羊身上都能发病,成年牛羊发病率高,母牛羊发病概率高于公牛羊,许多患病牛羊成隐性感染的状态。此外,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羊和带菌牛羊,健康牛羊和患病牛羊直接接触之后能够染病,或者健康牛羊直接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能感染。牛羊布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春、夏季是高发期,养殖户要做好两季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

2 牛羊布病传播概述

2.1 致病原因

随着牛羊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布病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布病发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外来患病牲畜的传染是导致牛羊发病的主要原因,引进牛羊的身体携带布氏菌病,和原来养殖场的牛羊混合饲养之后导致健康牛羊感染此病,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传播扩散;第二,健康牛羊可能接触到被感染的饲料和水源之后染病;第三,通过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也能感染,一旦饲养人员和患病牛羊密切接触,会增加发病概率。

2.2 感染途径

牛羊布病的病原体布鲁氏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能通过生殖系统和黏膜等传染。妊娠期的母牛和母羊如果患有布鲁氏菌病,分泌的乳汁和流产的胎衣可能有病菌。公羊或者公牛患病之后,精液中有布鲁氏菌。牛羊感染此病之后,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2.3 主要危害

牛羊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危害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对母牛和母羊危害较大。公牛和公羊感染布鲁氏菌之后会出现关节炎和睾丸炎等症状。此外,病菌排出体外之后感染牛羊,母牛和母羊患病后的流产概率增加,同时患乳房炎的概率也增加。一旦牛羊养殖场出现布病流行,会增加养殖的成本,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不能保证牛羊制品的健康,不利于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3 诊断技术要点

3.1 临床症状

健康牛羊感染布病之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妊娠期母牛和母羊患病症状为流产,概率较高。在流产之前,母牛羊的精神状态差,采食量下降,阴道部位可能流出一些污物,并且出现子宫内膜炎。患病牛羊还可能出现关节炎和乳腺炎等症状,患病公牛羊出现睾丸炎。

3.2 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羊的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明显的病例,胎盘膜下组织发生腐烂病,并且有出血现象。幼龄牛羊患病之后皮下和肌肉出血,并且胃部有大量的黏膜絮状物质,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肝脏肿大。成年公牛羊患病之后会出现坏死性睾丸炎,患病前期睾丸增大,后期睾丸缩小。

3.3 血清学诊断

结合患病牛羊的发病特点、流行特点和剖解变化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要做好实验室诊断。在布病诊断中,常见的方法为血清学诊断,是当前比较有效的诊断技术,在牛羊布病诊断中广泛应用。

4 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1 不及时扑杀患病牛羊

有些养殖户不重视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发现牛羊患有布病之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对策,并且扑杀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该病的传播和蔓延,影响了整体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4.2 检疫制度不健全

有些地区的管理不到位,加之缺乏完善的检疫管理制度,导致在牛羊运输和买卖的过程中感染布病。此外,检疫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比较差,没有将具体的检疫制度落到实处,影响了防控的效果。

4.3 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比较差

此外,养殖人员的防护意识比较差,发现布病之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也没有及时的上报相关部门,从而造成布病的传播和蔓延。此外,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患有布病动物,导致患有疾病的牛羊流入到市场当中,增加了该病的感染概率。

4.4 监测工作不到位

在布病监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养殖人员的监测,定期进行血样的采集。但是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没有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血液的采集,或者监测人员的自身能力比较差,影响监测的结果。

4.5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卫生管理。但是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有些养殖户不重视圈舍的卫生清洁工作,导致圈舍内滋生大量的细菌,也增加了患布病的概率。此外,有的养殖户不重视圈舍的消毒工作,没有采取彻底的消毒管理措施,也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不利于牛羊布病的防控。

5 牛羊养殖中的布病防治措施

5.1 加强宣传工作

针对当前养殖人员布病防控意识较差等问题,应该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宣传和管理,让其认识到布病防控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形式进行布病防控宣传,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从而能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减少布病的发生概率。

5.2 及时对患病牛羊进行扑杀

相关部门在布病防治工作中应该引导养殖户做好患病牛羊的扑杀工作,防止布病的传播和蔓延,减少牛羊的死亡率,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在牛羊扑杀完成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养殖人员进行适当的补偿,以便取得养殖户的信任,为之后的布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5.3 加强对外来牛羊的检疫工作

为了做好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应该加强对外来牛羊的监督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检测手段。在每年的4 ~7 月,可以对牛羊的血样进行采集,该种手段可以加强对外来牛羊的防疫。此外,防疫站还应该加强对牛羊的饮食和体温等情况的监测,以便判断牛羊的健康程度。在监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引进外来牛羊时,应该加强对牛羊的血液采集,然后对引进的牛羊进行隔离,检测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够混合饲养。

5.4 做好养殖人员的防护工作

布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养殖人员在养殖的过程中可能被感染,在清理牛羊排泄物时要尤其注意,并且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如果养殖人员接触到患病牛羊之后,应该立即服用盐酸多西环素,可以减少布病的传染。在养殖的过程中或者日常清理粪便的过程中要佩戴手套,防止皮肤感染。

5.5 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通过科学的免疫接种能减少布病的发生概率,应结合当地布病流行病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落实疫苗免疫制度,提高免疫效果。发现患病牛羊后对健康牛羊进行疫苗注射,减少患病的概率,避免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在日常养殖管理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牛羊的排便和饮食情况,发现异常之后要及时隔离病畜,避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减少布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5.6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对布病防控制度的建设,认识到布病防控的重要性,能够从制度层面约束工作人员以及养殖人员的行为。此外,应该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抽查和评估,保证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从而让布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布病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养殖户还应该积极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为我国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5.7 加强对牛羊布病监测和净化

为了降低牛羊布病的发生概率,应该加强对牛羊布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为此,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大对牛羊布病的监测范围,定期深入到养殖户,了解布病防控措施和布病的发生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一旦发现监测中出现阳性牛羊,要及时隔离观察,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羊及时扑杀,提高牛羊养殖的净化能力,减少布病的传播概率。

5.8 建立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思想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控布病。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加强对饲料的管理,禁止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牛羊提供充足健康的饮水,降低发病概率。做好牛羊建设的通风管理,保证光照充足。在夏季做好降温工作,在冬季做好保温工作,避免牛羊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患病概率。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养殖场的灭蚊和灭鼠工作,切断传染源。为提高消毒效果,要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能够定期消毒,轮换使用消毒药品,避免病原菌出现耐药性,降低发病概率。

猜你喜欢
布病牛羊患病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牛羊各几头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