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2024-01-03 08:3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牛群口蹄疫

李 蓉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对于牛的饲养,需要进行口蹄疫的预防与有效管理,由此可以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利于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牛口蹄疫是一种传播性较高的疾病,虽然不会造成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但对于机体能力本就虚弱的动物,在牛口蹄疫感染下会严重减缓动物生长的速度。从得到的结果显示,成年牛感染牛口蹄疫后,肉质的质量下降,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牛肉品质的要求。考虑到牛口蹄疫会对养牛工作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牧场管理者与肉牛养殖户必须重视牛口蹄疫预防工作。

1 牛口蹄疫的诊断

牛感染牛口蹄疫前一周便会出现症状,此时是病毒的潜伏期,在此期间牛的体温升高迅速,在潜伏期结束后是病牛发病初期,牛的牙龈与口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乳房部位还会出现较大的水泡,一段时间后水泡自动破裂,牛蹄壳随之脱落。在疾病发展到中期,牛嘴部会流出白色泡沫,反刍也在此期间停止。如果牛群中有牛出现以上症状,牛患上牛口蹄疫的概率较高。如果牛的病情严重,需要进行解剖屠宰,给出诊断结论。在解剖室可能发现牛内脏部位出现较多水泡且伴随腐烂的情况,对于出现相关情况的牛,确定其感染口蹄疫疾病。

对于牛身上出现的水泡,如果在一周后自动痊愈,没有在牛口腔与牙龈部位发现溃烂情况,可以将其归于良性牛口蹄疫一类。此类牛患上牛口蹄疫,在一段时间中不需要外力干预,便可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恢复。对于出现水泡且3 d 后依然没有出现消退的牛,或牛在3 d 后水泡恶化且伴随牛进食量变少的情况,应关注该牛的情况,考虑其是否已感染口蹄疫病。对于确诊感染疫病的牛,需要及时与当地的兽医联系,移送当地兽医站。在专业人员的处理下,做出牛是否患上口蹄疫的判断,治疗工作会在确诊后进行。

2 牛口蹄疫病的传播方式

牛口蹄疫病传播主要因潜伏期携带病毒人群进入牛群,或患病个体进入牛群,导致牛口蹄疫在牛群中传播。肉牛养殖规模在近年来呈现扩大趋势,牛群中牛的数量变多,在高密集情况下为牛口蹄疫传播提供条件。无论是患有口蹄疫病的牛,或是处于潜伏期的牛,其唾液、粪便等处均携带牛口蹄疫病毒,此类物体可能经由饲料、空气传播给同区域内活动的牛,导致牛口蹄疫在牛群中快速蔓延。在病毒进入牛体后,因消化道内病毒的存在,使牛出现口腔牙龈部位水泡变多或溃烂的症状。结合牛口蹄疫病调查,结果发现牛口蹄疫病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性,在每年的春季,口蹄疫病于牛群中出现的概率较高。此外,春季鸟类迁徙也可能是牛口蹄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在春季成为牛口蹄疫病预防的重要时间节点,如果不能做好预防,可能出现疫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给养殖户开展饲养管理造成较多不便,还会使养殖户蒙受不小的经济亏损。

3 牛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

3.1 制定卫生防疫制度

牛口蹄疫如果在牧场内大肆传播,将会因患病牲畜数量过多,对牧场运营造成不小冲击。在牧场开展养殖管理活动时,需要做好牛口蹄疫的防护工作,根据疫病防护需要制定卫生防疫制度,避免牛口蹄疫迅速蔓延。在卫生防疫制度设定时,养殖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对卫生防疫制度有足够了解,在制度要求下进行工作,保证牧场卫生按要求进行且达到标准,由此可以切断牛口蹄疫传播渠道。在牛场养殖管理活动进行时,需要制定严格的卫生检查标准,定期进行清洁工作,避免养殖场因卫生问题出现疫病大肆传播情况。

卫生检查标准需要包括牛舍情况、卫生情况、空气情况、饲料情况等,养殖人员在放牧时需要做好牧场消毒的工作,避免牛群出现牛口蹄疫疯狂传播的情况。在牧场管理期间,养殖人员还会定时清理动物的排泄物。粪便可以为牛口蹄病毒滋生提供条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牧场内的粪便,病毒会在牧场内大量滋生,增加牛口蹄疫预防工作的难度。

3.2 落实防治责任制

牛口蹄疫防治工作需要在养殖人员、管理人员落实权责的前提下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肉牛养殖期间给出疫病防治的责任制度,明确牧场管理人员、养殖人员的工作范围,根据牧场在运营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划,避免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在防治责任制落实期间,需要加大对牛口蹄疫病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牛口蹄疫作为传播性较高的疾病,如果在牛群管理中未能做好传染疾病的防御工作,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区域内畜牧产业的发展,清楚牛口蹄疫病传播带来的不良影响,给予有效的控制。政府需要对牧场养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成立牛口蹄疫防治小组。不同小组分工存在差异,每个小组需要在划分的区域中进行牛口蹄疫监督与管控的工作。活动小组按照时间定期检查动物养殖场情况,统计养殖场牛口蹄疫出现方面的信息。对于暴发牛口蹄疫的牧场,防治小组应快速进行响应。责任人员必须快速组织牛口蹄疫的整治工作,及时处理感染牛口蹄疫的病牛,以防治责任制度和工作小组确立的方式,有助于牛口蹄疫防治工作的进行。在责任与防治工作紧密对接且落实到具体操作人员的条件下,能够有效落实牛口蹄疫治理任务。如果区域内出现较为严重的牛口蹄疫问题,对工作小组进行问责,按照牛口蹄疫形成的恶劣影响程度,对相关小组进行处罚。由此可以警示相应人员,促使工作小组成员形成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作划分区间,落实相关辖区内牛口蹄疫检查与疫病预防任务。

3.3 开展卫生防疫宣传活动

牛口蹄疫防治需要得到各地畜牧业的支持,在畜牧业部门的组织下,迅速推进卫生防疫宣传活动,使当地肉牛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和养殖人员,均能清楚卫生防疫重要性。养殖户与相关人员在确定牛口蹄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牛口蹄疫防治活动。当地动物卫生防疫工作需要在国家给出规定下进行,保证生产活动按照卫生防疫要求组织开展,可以从源头处消除疫病,避免牛群内出现牛口蹄疫病疯狂传播的情况。各地畜牧业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推进卫生防疫宣传活动,根据工作效果需求主动和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指导养殖户与养殖企业,便于肉牛养殖人员快速掌握牛口蹄疫病在防治方面的手段,可以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源头处控制疫病,切断疫病传播渠道。

3.4 落实引种检疫任务

引进的牛可能携带病毒,如果没有进行检疫或检验程序不全面,均可能导致染病的牛进入牛群后,造成疫病规模化传播的情况。在牛口蹄疫防治方面,为避免区内出现牛口蹄疫大肆传播的情况,会在牛种引入时,对引进的牛进行检疫工作,知晓牛是否有牛口蹄疫疾病的患病史。对于牛口蹄疫暴发频繁的区域,不将其作为牛种引进的最佳选择。对于曾经感染牛口蹄疫的牛,需要对该地区进行限制,避免在本地牛的养殖中,因相关区域牛种的引入,造成疫病疯狂传播的状况。

3.5 疫苗接种

流行疾病的防御可以选择疫苗接种方式,降低牛患上口蹄疫病的概率。对于容易感染的牛,需要提前进行接种,在牛的养殖管理期间提高牛对牛口蹄疫的抵抗能力。对于不同的牛,在牛口蹄疫疫苗接种时,需要按照不同时间与流程进行接种活动。如果无法按照规定在限期内进行接种,将会出现较多问题,难以达到疫病防治要求。对于刚出生犊牛进行接种时,需要在犊牛出生后第10 周进行抗体注射的操作。在完成免疫注射后,可以使犊牛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在牛口蹄疫疾病预防方面有一定效果。对于出生时间已达14 周的肉牛,进行第2 次牛口蹄疫接种操作,在此后每隔半年需要向肉牛注射疫苗,使犊牛体内口蹄疫抗体发挥作用,有效抵御牛口蹄疫疾病。

牛口蹄疫疫苗接种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可以使犊牛获得牛口蹄疫的抗体,从而可以在牛口蹄疫疾病预防方面获得良好效果,提高犊牛抵抗能力。对于成年牛在疫苗注射时,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对于怀孕母牛,为防止其在怀孕时因免疫能力低下感染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在母牛怀孕后进行。

3.6 处理病牛

我国在牛口蹄疫防治方面出现较多研究成果,对感染口蹄疫牛的病症较为细致,养殖户需要学习相关信息,在日常管理中观察牛的情况,如果牛出现与牛口蹄疫症状类似的表现,需要快速锁定相关牛并进行诊断。对于确诊且已被隔离的病牛,仍需进行清洁牛舍、调整牛舍内部温度等工作。在饲料供给方面,应向病牛提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蔬菜,还需要在饲料中减少食盐的使用量。饲养人员在饲料配置时,需要提高饲料营养结构的完整性,以流食作为牛食用材料的首选。在病牛营养获取充足情况下,可以使其快速恢复。对于患病表征较为明显的病牛,以血清进行治疗。在病牛溃烂部位涂抹高锰酸钾溶液,每天涂抹2 次,涂抹7 ~14 d。在涂抹药物时,养殖户需要观察病牛炎症的消除情况,同时使用药物处理溃烂部位产生的脏污和污水,有效规避二次感染情况的出现。

牛口蹄疫病毒的传播能力不低,相关部门在疫病防治方面需要投入较多耐心与精力,如果未能在肉牛养殖期间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将会使养殖户遭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如果肉牛患上牛口蹄疫后未进行有效治疗,可能因带病牛肉在市场中的流通,威胁到食用者身体健康。对于牛口蹄疫的预防,应该保证养殖场管理人员与养殖人员清楚牛口蹄疫病特征,可以在养殖管理中结合牛日常表现,快速发现病牛并进行隔离与治疗。在日常管理中,养殖人员还需要按照卫生管理要求定期清扫牛舍并进行消毒的工作,及时处理动物排泄物,切断牛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避免出现牛口蹄疫在牛群中大肆传播的情况。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牛群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口蹄疫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