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4-01-03 08:32徐世明李祥财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胎衣障碍性传染

徐世明,李祥财

1.蛟河市拉法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蛟河 132500;2.蛟河市动物检疫中心,吉林蛟河 132500

母牛繁殖障碍是母牛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此病是导致繁殖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繁殖性能的正常发挥,主要是由于母牛生殖机能异常或者生殖器官畸形而影响生殖活动,导致繁殖率低下或者延长产犊间隔。因此,掌握和了解引起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可正确治疗产科疾病,提高母牛机体繁殖率,及母牛的经济效益。

1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其实就是导致母牛无法正常进行繁殖的一类疾病,一般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早产、流产、产出弱仔或死胎、不孕不育等。在规模化的养殖场中,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这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应对该类疾病的发生,相关从业者与养殖户需要首先了解造成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然后从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主要从传染因素与非传染因素两个方面对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概述,具体分析如下。

1.1 传染因素

造成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①结核病,这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疾病,如果母牛不幸感染结核病,就会对母牛的生殖道、消化道与内脏等器官产生影响,从而使母牛无法正常进行繁殖;②布鲁氏菌病,这种疾病同样是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当母牛被感染后,该病会导致母牛的子宫与胎膜受损,同时还可能造成母牛出现关节炎。此外,布鲁氏菌病还会通过胎盘对胎儿进行感染,最终导致母牛产下死胎;③牛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鸟疫,母牛在患有该病时,会出现子宫炎、睾丸炎、关节炎和肺炎等病症,此时如果母牛正处于妊娠期,就可能出现早产或者产出弱仔、死胎的情况;④钩端螺旋体病,假如母牛感染这一疾病,通常会引起母牛的肾脏发生病变,进而影响母牛正常繁殖。

1.2 非传染因素

而非传染因素,一般指的是一些先天性的繁殖功能障碍,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从临床来看,子宫内膜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而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消毒不到位或操作不当而引起,最终造成母牛流产;②机能性繁殖障碍,比如输卵管堵塞、性器官发育不全等,这些也是造成母牛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③因为缺少运动,使得母牛体型过于肥胖,从而导致其繁殖性能受到影响。此外,日粮配比不合理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比如给母牛喂养过多的精饲料或者粗饲料,会使母牛的各项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继而出现繁殖功能障碍;④生产过程中因为某些应激因素,导致母牛无法正常进行繁殖。比如,牛舍温度过高、空气浑浊、供水不足等,都会造成母牛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

2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在防治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中,除了要对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予以了解和掌握,还需要明确常见的疾病及其临床症状,只有这样才能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1 子宫内膜炎

假如是急性的子宫内膜炎,一般发生于母牛流产后或产后,具体症状为努责、拱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以及排出脓性分泌物等。经过直肠检查,可以发现母牛的子宫角与正常相比有所变大,并且呈现面团样;在阴道检查中,可以发现子宫颈外口存在充血、肿胀的情况,同时还会流出一定分泌物。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母牛的体温会进一步升高、没有食欲、呼吸加速等,并且从阴道处流出大量污浊分泌物,且伴有腥臭味。

而如果是慢性的子宫内膜炎,其临床表现为从阴道处排出混杂絮状物的分泌物、子宫颈口外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等情况。除此以外,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母牛一般会出现屡配不孕的情况,同时体温也会升高,精神不振。

2.2 胎衣不下

首先,全部胎衣不下。一般指的是胎衣全部都在子宫或阴道内,只有非常少的胎膜在阴道外悬垂,或者根本就看不到胎衣。一般最开始的时候,病牛出现的临床表现不会是全身性的,而是随着胎衣腐败分解后,母牛阴道处会逐渐排出污浊液体,其中混杂着胎衣的碎片,同时伴有恶臭味,此时母牛通常会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异常与食欲减退等症状。

其次,部分胎衣不下。所谓部分胎衣不下,其实就是由一部分胎衣滞留在母牛的阴道或子宫内,而剩下一部分则是悬垂在阴道外。一般发病在母牛分娩后的几小时内,具体表现为站立不安、发出呻吟、精神萎靡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2.3 卵巢囊肿

第一,黄体囊肿。排卵后出现不充分黄体化或在未排卵的卵泡壁上出现黄体化,这都会造成黄体囊肿。当母牛患有黄体囊肿时,通常会出现不发情或者缺乏性欲的表现,在直肠检查中,可以看出卵巢有一定程度的变大,同时有大小不同的囊泡。

第二,卵泡囊肿。造成该病的原因是没有排卵的卵泡上存在变性的问题,导致卵子出现了死亡,从而使得卵泡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消失,最终就变成了卵泡囊肿。当母牛患有该病时,会长时间处于发情期或者发情期变长。

3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日常管理,减少应激情况发生率

在防治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过程中,加强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只有保证日常管理做到位,才能使母牛拥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具体来讲,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对此应结合母牛的品种、生长发育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在不同阶段给它们喂养不同的饲料。另外,要保证牛舍通风良好,同时注意控制牛舍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为温度或湿度的影响而导致母牛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正常繁殖。此外,要对人工授精技术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3.2 做好牛场日常环境卫生清理工作

从上文分析中不难看出,造成母牛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传染因素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发生原因,所以,在预防该类疾病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对致病原传播途径的切断,并消灭母牛生活环境中的致病原微生物。为实现这一目标,养殖户就需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比如要将牛舍中的粪便、污染物等进行及时清理,并进行全方位消毒;对被污染过的垫草,应当及时进行更换,一定要避免使用已经发霉变质的垫草,确保母牛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卫生。为保证消毒工作有效落实,应建立长效的消毒工作机制,在该机制中,应明确具体的消毒间隔、方法、使用的消毒剂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母牛的正常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3.3 重视传染性疾病防控

从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多数养殖场均存在引种行为,这就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对此,养殖场需要随时关注各个区域的疫病流行情况,在科学开展引种工作的基础上,对牛群做好定期免疫接种工作,但要注意的是,在免疫接种前后,要对母牛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然后合理调整免疫方案,以此保证免疫接种的有效性。另外,要严格开展检测检疫工作,对于存在隐性带毒带菌的牛,应及时进行处理。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养殖场最好可以坚持自繁自育的基本原则,这样有助于减少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3.4 药物治疗

在预防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已经发病的母牛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给母牛进行服用。比如,针对胎衣不下,可以使用10%的生理盐水3 000 mL 与土霉素2 g 进行混合,然后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到母牛的子宫内,这样就可以促使胎衣顺利排出;也可以使用20%葡萄糖酸钙500 mL 与10%葡萄糖溶液1 000 mL 混合后给病牛进行注射。

对于子宫内膜炎的医治,既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也可以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所选的中药主要有20 g陈皮、10 g 酒当归、20 g 牛膝、30 g 制香附、30 g延胡索等,然后将其研磨成粉状后,加入一定量的开水进行冲调,每2 天给病牛服用一次,整个疗程中需要服用3 次。西药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0.1%利凡诺溶液冲洗母牛的子宫,然后再使用10 g 的土霉素投入到母牛子宫内;另一种方法则是使用1%氯化钠水溶液冲洗母牛子宫,一直到母牛排出透明液体后即可。但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氯化钠水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在35 ~45 ℃之间,在此基础上,向母牛的子宫注入1 g 链霉素、2 支160万IU 青霉素与0.9%生理盐水20 mL 混合而成的溶液,每天注入1 次,最少需要使用3 d。

在治疗卵巢囊肿时,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母牛注入100 ~200 IU 促黄体激素,通常0.5 ~1个月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没有多大变化,则需增加用药量。除此以外,也可注射50 ~100 mg黄体酮,每天1 次,使用7 d 左右就可以使卵泡囊肿消除。也可以注射5 000 ~10 000 IU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次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4 小结

在牛养殖的过程中,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的综合效益,所以,为保证母牛繁殖机能正常发挥,提高其繁殖效率,就必须对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与此同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等工作,切实保障母牛的正常繁殖,进而为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胎衣障碍性传染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传染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二例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