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规模养殖常见疫病防控与治疗对策

2024-01-03 08:32苑宏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脓疱肉羊病羊

苑宏辉

辽宁省铁岭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铁岭 112608

羊肉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材,广受百姓喜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羊肉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市场的驱动和国家政府的扶持下,肉羊养殖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然而这种养殖模式下,养殖基数较大,养殖密集较高,为疫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若养殖过程中未能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则很难保证肉羊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及羊肉的食品安全性。由此可见,在肉羊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养殖户及基层畜牧局有必要对肉羊常见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对策进行深入性、系统性的探讨,使肉羊常见疫病的防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有力地保障肉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化发展。

1 疫病防治在肉羊规模养殖中的重要性

肉羊规模化养殖背景下,做好常见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工作,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价值体现:①保证肉羊的成活率。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养殖场内肉羊数量多、养殖密度大,当某只肉羊感染传染性疾病后,会在短时间内传播扩散,造成羊群大面积患病。而很多常见传染性疫病具有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若常见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极容易出现肉羊大量死亡的情况,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养殖过程中做好常见疫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肉羊感染疫病的概率,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和科学处理疫病,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暴发,确保肉羊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②保证羊肉的食品安全性。肉羊养殖过程中,有些疫病虽不会导致肉羊死亡,但会对持续性地危害肉羊的身体健康,使其生长不佳,显著降低羊肉的品质。同时,科学研究表明,羊痘、羊炭疽病、羊布鲁氏菌病、羊口蹄疫等常见疫病属于人畜共患型疫病,若人类食用了这类病羊的羊肉,也会有较高的概率感染这些疫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而做好肉羊常见疫病的防治工作,一方面可降低肉羊感染疫病的概率,另一方面可及时对病羊进行科学的治疗使其恢复健康,从而有效保障肉羊的生长健康状态,最大限度保证羊肉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2 常见疫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2.1 羊痘

俗称“羊天花”或“羊出花”,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羊疫病。该疫病的发病过程会经历丘疹、水泡、脓疱、结痂四个阶段,具体的临床表现为:患病潜伏期为5 ~6 d,发病初期肉羊皮肤表面会出现质地坚硬的红色或紫红色小型丘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丘疹不断扩大变成顶端扁平的水疱,并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直径在2 ~3 cm(最大为5 cm)的脓疱或血性大疱。脓疱出现后的1 ~2 d 内,其表面会产生淡褐色厚焦痂。上述发病过程中,会伴有局部瘙痒、轻微肿胀、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微发热等病症。羊痘的病程通常在3 ~6 周,存在幼龄羊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

由于现阶段没有针对羊痘的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大部分养殖户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发病初期,按照2 kg/t 的用量向饲料中掺入羊全清,然后连续用药1 周。发病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病羊注射头孢噻呋钠和免疫素,用量为2 ~5 mL/次,每天需早晚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另一方面,同步进行绿豆、苍术、金银花、黄连、甘草煎水灌服或葛根、马齿苋、丹皮、栀子、黄芩煎水灌服,同样每天早晚各用药1 次,坚持用药3 ~5 d。针对病情严重的病羊,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还应每天早晚各进行1 次5.0%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注射量控制在200 ~500 mL 之间,并持续用药3 ~6 d。

2.2 羊传染性脓疱

该疫病也被称为“羊溃疡性口炎”“羊口疮”。从临床表现上看,该疫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病型:①唇型。此类病型的临床症状为,病羊口角、上唇位置先出现分散型小红斑,接着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小结节、丘疹、脓疱、水疱,然后破溃转变成棕色或黄色的疣状硬痂。若为轻度患病,则结痂1 ~2 周后,痂皮会自动脱落,逐渐恢复健康;若为重度患病,则会出现痂垢融合、扩散的情况,导致口唇附近、眼部、耳廓等区域出现较大面积的龟裂状、易出血性的痂垢,严重者还会出现痂垢以下肉芽组织增生,口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病羊的日常进食。偶见坏死杆菌继发感染、口腔黏膜糜烂、继发肺炎等症状;②蹄型。多表现为一肢患病,偶见多肢同时或相继患病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病羊蹄冠、蹄叉及系部皮肤位置产生脓疱、水疱,短期内破裂导致溃疡,进而引发化脓、坏死等继发感染其概况,对病羊关节、肌腱、蹄骨造成破坏。感染此类型疫病的肉羊会出现跛行、久卧的行为表现。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出现病灶转移、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等严重问题;③外阴型。该病型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母羊阴道内产生脓性分泌物、阴唇肿胀,并且在外阴附近皮肤、乳房、乳头皮肤等位置上出现脓疱、痂垢;公羊出现阴囊鞘肿胀并伴有溃疡、脓疱的现象。

羊口疮多发于幼龄羊(3 ~6 月龄),成年羊患病概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对此种疫病进行治疗:对于外表面的焦痂、糜烂面可通过擦拭1%~2%明矾、碘酒甘油、5%硫酸铜溶液、冰硼散、3%龙胆紫、2%~3%碘酊或涂抹5%水杨酸软膏、3%石炭酸软膏等防腐性软膏的方法急性治疗;对于口腔内的溃疡面,可先用1%稀盐酸或3%~4%氯酸钾溶液漱口,再涂抹碘甘油和抗生素软膏。

2.3 羊支原体肺炎

也称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3 年以下肉羊易患病。疫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特征,春冬季发病率相对更高,且呈地方性流行。根据研究分析,羊支原体肺炎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其各自的临床症状为:①最急性。发病初期,出现食欲废绝、极度委顿、体温升高(41 ~42 ℃)、呼吸急促等症状;数小时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外流带血鼻液等明显的肺炎症状,肺部听诊可见肺泡呼吸音减弱或呈捻发音,甚至消失的情况; 叩诊可见实音或浊音;随着病情的恶化,在发病12 ~36 h 后,病羊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呼吸伴有全身颤动)、卧地不起、四肢直伸、目光呆滞、黏膜高度充血、呻吟哀鸣的临床表现,不久便会因窒息而死亡。最急性羊支原体肺炎,病程极短,通常不超过5 d,最快在发病24 h 内便会死亡;②急性。发病初期,有短湿性咳嗽、体温升高、浆性鼻漏病症,4 ~5 d 后出现铁锈色脓性鼻液,并伴有食欲锐减、咳嗽痛苦、持续高烧、呼吸困难、眼睑肿胀、痛苦呻吟、流泪或流脓性分泌物、头颈伸直,腰背拱起、口半开张并外流泡沫状唾液、腹肋紧缩等临床症状。发病后期,存在极度衰弱委顿、倒卧不起、腹泻、口腔溃疡、皮肤发疹等症状,死前体温会降至常温以下。急性羊支原体肺炎,病程通常在7 ~15 d;③慢性。临床症状有间歇性咳嗽、流涕,周身被毛粗乱无光,身体衰弱且偶见腹泻。若患病期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与急性病例接触,可转为急性病症或出现并发症,危及病羊生命。

针对该疫病,主要采取新胂凡纳明(914)疗法进行治疗,即:针对患病幼羊(≤5 月龄),一次性静脉注射0.1 ~0.15 g 的灭菌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盐水;针对5 月龄以上的病羊,可先一次性静脉注射0.2 ~0.25 g 的灭菌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盐水,再于4 d 或9 d 后再注射1 次。也可以采用“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穿心莲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如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显著,可口服2 g 红霉素、一次性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30 mL,5 d后重复一次治疗方案的方法进行治疗。

3 肉羊规模养殖常见疫病防控措施

3.1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空气相对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以此减少病毒、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在养殖场内部布局方面,应保证生产区与生活区相互独立,并设有专门的隔离区、消毒室和医疗室。以此为防疫消毒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扩散的途径。

3.2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常见疫病防控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进行肉羊规模养殖时,应做好以下饲养管理工作:①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养殖密度符合羊群健康生长的需求和当前环境的承载能力;②注重细菌病毒的消杀。应为养殖区配备完善的消毒系统并建立严格的消毒章程。如:羊场入口需设置消毒室、消毒池、更衣室,其中消毒池深度应在20 cm 左右并采用防渗结构,宽度与闸门相同;消毒室内应配备浸入式地垫和紫外线杀菌灯;更衣室内应配备消毒剂、洗手池、紫外线灯等。羊场内部应配备固定式和移动式喷雾消毒设备。养殖期间应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对象应包含养殖工具、羊舍内部设施及周围土壤、粪坑、下水道等;③保证养殖场的洁净卫生。粪便需每天清运并堆放到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区域,如沼气发酵区、堆肥发酵区等。养殖废水应通过排水管网集中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羊场应定时通风并做好保温、清洁工作。病死的羊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和掩埋。

3.3 落实检疫免疫工作

具体应注重以下工作的落实:新引进的肉羊必须进行全面检疫和30 d 以上的隔离观察,同时审查免疫疫苗接种记录,确认新羊健康且免疫良好后方可入群混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羊群疫病检疫,发现疫病及时上报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处置;切实做好免疫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全面、及时,以此提高羊群的疫病免疫力。

猜你喜欢
脓疱肉羊病羊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羊咳嗽怎么治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
十招巧识病羊
六看识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