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研究

2024-01-03 08:32郝同飞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牲畜传染性传染病

郝同飞

新乡市牧野区农业农村局,河南新乡 453000

在动物饲养时,如果发生了动物疫病,那么就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在此背景下,对动物的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增加防治效果,必须对动物疫病的常见种类进行全面认识,探讨动物疫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的畜牧业状况,弄清引起牲畜疫病的发病机理。因此,必须要有目标地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使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得到切实的发展。

1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见类型

1.1 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是指传染性的动物传染病,是一种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疾病。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具有很高的感染力,有的时候不仅是在牲畜之间感染,也可能是在人类身上感染。传染病的传播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在畜牧养殖中,所有的牲畜都会集中在一个地方饲养,所以它们的数量会更加密集,如果一头生病了,那么附近的其它动物就会被感染。一般的传染性疾病都是以腹泻为主,有的动物甚至产生肌肉受损,有的甚至会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死亡,这对于牧民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灾难。由于各区域的动物饲养存在着不同的传染性病,导致了不同的动物疫病,并且在不同的季节都会引起各种传染病,因此,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很大,而且各区域之间的传染病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

1.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病,主要是通过寄生在动物身体的内部和外部造成的,如果饲养环境不干净,就会在动物身体里滋生蛔虫,寄生虫是一种对低级真核生物的总称,也是一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可以造成动物的身体发育缓慢,从而对动物的身体造成危害。寄生在动物体内,会导致食物中的养分无法被动物身体完全消化,大多数都被寄生体所吞噬,由于缺乏足够的养分,就导致了动物的成长进程变得迟缓,缺乏养分的支撑而导致了身材矮小。动物身体长期被寄生,有时寄生虫会被排泄物排出体外,从而扩散到其它的生物身上,对其它动物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对整个畜牧业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1.3 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也叫非传染病,比如一些内科、外科疾病,一些动物的体质比较差,免疫力比较低就会导致此类疾病。例如,当动物在孕期和分娩期间,由于妊娠而导致的各种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普通疾病,这就需要引起重视。造成这种内科、外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第一种,气候的改变会导致动物生存环境的温度改变,而一冷一热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种是卫生问题,不干净的饲养环境,不卫生的食品和饮水,会导致动物的肠胃不适,从而导致动物出现腹泻;第三种是由于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会对其健康情况造成一定影响,一些动物在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出现了体内代谢失调现象。

2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

2.1 检疫不到位

动物饲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是由动物本身引起的,集约化饲养会引起疫病的蔓延,从而引起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动物自身携带的疾病,以及检疫工作不完善,如在动物进入、出栏等环节,没有检查出其所携带的遗传病或传染性病原体,就会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条件。特别是当天气变化时,更易引起疾病。由于动物个体的免疫力低,易被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因素所感染,粪便和分泌物带有传染性的病原,在群体中迅速传播,极易引起大型动物性疾病。

2.2 饲养不科学

在动物养殖中,如果饲养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动物疫病。如果所用的水源不洁净,会导致牲畜与病原体或寄生虫的直接接触,从而会引起各种动物的各类病症。动物个体患病后,饲养人员因不懂药理知识,盲目应用高毒性药品或增加用药,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死亡等情况。如果在日常的疾病预防中,过度的应用抗生素会导致动物的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对各种病症的免疫力降低。

2.3 环境不卫生

动物疫病的发病主要由不卫生的环境引起,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导致野生动物、蚊子等携带有传染性的动物进入饲养场所,并与动物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就会引发疫病。要预防动物疫病的大规模暴发,必须强化饲养环境管理,以避免饲养畜群感染的发生。如果不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比如没有及时清理牲畜的排泄物,会使空气变差,滋生大量的病菌,从而使牲畜患病。养殖场的通风不良会导致内部空气不畅,从而加快病菌的滋生和扩散。长期处于微生物的环境中,会导致动物机体功能衰退,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就会引起动物的多种病症。

3 动物疾病的控防措施

3.1 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在牲畜疫病暴发中,环境因素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其对动物的健康、治疗、生长速度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来说,按照养殖行业的主要饲养对象来进行,对动物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保证牲畜的生活环境干净,定时打扫排泄物,并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洗;其次,在动物生长空间的布局上,要尽量选择光线较好、空气流通的地方,这样才能给动物更好的生存环境;另外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排污设备,并做好排水工作,尽量降低传染病暴发的概率,同时还要对动物的生活区域进行定期杀菌,避免动物的生存环境变成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场所,尽量降低感染的概率。

3.2 提升饲养人员的业务水准

在对工作进行优化与剖析时,有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将会对实际工作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动物养殖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但要仔细检查它们的健康情况,还要保证其营养的科学调配,增强它们的体质以及抗病能力,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训练,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能、业务和知识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动物疫病的工作方法、方式和工作的具体步骤,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合理饲喂,以及对动物饲养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以此为依据,培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今后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

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所需要营养元素的合理调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动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的营养元素也不相同,所以,只要饮食均衡,就可以改善它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在饲养动物时,要尽量降低人工因素对饲喂的影响,合理地制定适合于饲喂场地的实用化养殖制度,并加强畜舍的建造。在养殖场中,要按照动物的日常生活情况,定时清理粪污,并做好相应的杀菌工作,加强饲养环境的通风,保证牲畜的生存环境健康。动物繁殖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外来的干扰,并建立起一套人工繁育体系,降低外来因素对其生长发育的不利作用。

3.4 应用针对性的动物疾病控制手段

在畜牧业生产中,要针对动物不同的疾病类型,制定相应的疫病防治措施。首先,要判断出患病的牲畜有没有传染性。个别感染传染病的动物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用单独隔离饲养的方法进行饲喂。另外,对患病动物疫区内其它牲畜进行健康检测,可以通过添加防治药剂达到防治疫病的目的;其次,患病动物的病情和药物使用情况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档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患病动物的病情和药物使用,可以为以后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此外,对于具有自限性疾病的动物,要按照病情轻重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例如,因创伤引起的病症必须进行隔离处理,以免在群体中受到创伤的刺激而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常规的药物和观察来进行。

3.5 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对动物疾病的防控管理,是对动物疾病进行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动物饲养中,有关部门要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条件,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有关法规进行防疫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饲养人员还要经常进行动物疫病的调查,提高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效果。有关部门也要有健全的动物疫病预防体系,一切工作都要严格遵守有关法规,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必须及时采取行动。同时,各地养殖场要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奖励和惩罚体系,对饲养人员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整个养殖工作的质量。要知道,饲养员与牲畜打交道最多,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动物的异常,所以,各大养殖场应该加强对养殖饲养人员培养,提高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养殖技术。

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动物疫病的成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日常饲养时,养殖者要重视对动物的病害防治,以防止对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害。应采取有效的药剂控制措施,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饲养人员必须与养殖场的实际状况相适应,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加强饲养管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牲畜感染的成因和现实状况。同时,通过对牲畜进行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逐步提高其对环境的抵抗力。并对动物饲养场所的内部环境进行优化,对动物疫病进行科学防治,通过阻断疫病的途径,可以有效遏制疫病的蔓延,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

猜你喜欢
牲畜传染性传染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交换牲畜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