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面向”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2024-01-03 05:22陈春旭丁志刚邹小欠杜传来
农产品加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院专业课程

陈春旭,李 雪,张 齐,丁志刚,于 鲲,邹小欠,杜传来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安徽滁州 233100)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1]。从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价值、关键重点、基本原则和主攻方向,全面系统地为人民美好生活赋予了新的支撑[2]。

为适应“四个面向”的要求,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从总体战略发展考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办学方针。在进行管理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教学领域的改革。从明确办学方针、调整专业结构、制(修) 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实行科学教学管理和改革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出发,为高等教育“四个面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1 明确办学方针进,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原有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理论课程多,应用课程少,老课程、单一课程多,新兴课程、边缘课程、综合性课程少,原有理科课程较强,实际应用专业较弱,影响了学院多学科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协调发展。同时,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单一,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基于此,从调整和加强专业、学科的建设角度出发。对原有基础较好的“食品工艺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储藏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加强建设,发挥优势,使其在专业调整和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对于设立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但在今后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从人力、物力给予扶持,使其尽快加强。在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上,逐年提高了培养研究生的比例。明确了今后以研究生为重点、以本科生为主体、以专科生为补充的原则。目前,全院的研究生有100 多人,成立了院研究生管理机构,使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更加协调和配套,培养出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实现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目的,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在某些基础较好的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迎头赶上,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2 制(修) 订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范和模式。认真分析研究和制(修) 订好教学计划,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教学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学院教学计划既相对稳定,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动。

2.1 发挥学分制的优点

结合学院实际,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点,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培养人才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与培养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结合起来。

2.2 调整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培养目标要进行适当调整并要有更大的适应性。根据对已毕业五届学生的分配去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和特点:一是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全院平均已达40%,少数专业达到70%~80%;二是考取事业单位和机关行政的毕业生比例大有增加,近几年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三是愿意到科研单位的毕业生比过去减少,而从2020 届到2021 届则略有增加(从7.6%上升到12.8%),愿意从事教育的毕业生从2018 届的5%逐年下降到3.9%。在上升和下降趋势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各专业的情况还有若干差异。这种情况要求综合大学对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必要调整,并对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改革。

2.3 落实“三基”训练的要求

打好基础,落实“三基”训练的要求。各专业都要确定本专业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并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来。各个专业都确定了该专业对学生具有关键作用的主干基础课(3~5 门)。

2.4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四年级除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 并做毕业论文外,不同专业还根据各自特点,在二、三年级安排社会调查,并撰写学年论文或调查报告。实验课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及自己思考、设计、动手的能力。实验课无论是否单独设课,都进行严格考核,且不得免修。各专业都要逐步开设计算机课程和文献课程。

2.5 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压缩必修课,力争多开选修课并使之系列化[3]。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分成3 个系列:基础和边缘学科系列、专业课系列和实训拓展系列。各专业学生要相互选课3~4 个学分。控制课内学时,专业总学时不超过2 600 学时,总学分140~160 个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各专业不作统一要求,各占70%~80%与20%~30%。

3 通过科学管理保证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的改革和科学化,一方面要放开搞活,打破封闭体系,实行开放式办学,使教学具有充分的活力;另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实行严格管理,树立良好学风。这2 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目的都在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本着这一认识,学院先后制订了《食品工程学院大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食品工程学院课程选修和免修办法》 《食品工程学院选拔培养优秀生办法》等,这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和管理作了既灵活又严格的规定。例如,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经批准可以不随班听课(政治、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外),学生经自学并经考核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可免修该门课程,学生可以跨系、跨专业选课,特殊必要者可经系主任批准到外校选修某门课程,学生可以转换专业,但要经过考查并履行审批程序,对优秀生的培养采取若干特殊的灵活办法,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不同专业、年级、课程,可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考试方法,但实行严格的监考制度,对作弊的学生按不及格处理,有的还要给予纪律处分,严格控制升留级和退学制度,每学年都有很少数学生留级或退学,实行必要的淘汰。

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估,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通过2年多的摸索,学院拟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我院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意见》。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主要依据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评估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坚持校、系、教研室领导的听课制度;②学期和学年对学生考核成绩的分析;③建立学生对教学质最评估的制度,近两学年进行的情况总效果较好;④坚持系统地进行毕业生的调查,今后使之形成制度;⑤每学年对大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这些途径和其他渠道,将教学情况的大量信息反馈回来,综合后加以研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根本建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取得成效,关键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内在活力和自觉行动,依靠行政命令的办法终难奏效。几年来,在落实政策、进行调整定编、制订工作规范、实行岗位责任制等基础上,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建设主要抓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4.1 建设人才梯队

加强梯队建设,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学院现有教师近4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28%左右,从年龄结构看,高等学历中40 岁左右的中年教师占了很大比例,师资力量较强。确定了一批中年学术骨干,教学、科研上都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建设好教学梯队,实行“一课两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一人两课(其中必有一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办法。学院和各系采取精神和物质的鼓励办法,保证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课程的主讲,有的系采取主讲教师聘任制的办法。对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主讲,也采取支持和鼓励的原则,但要经过试讲和一定的审批程序。

4.2 培养青年教师

着眼未来,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学院近几年补充的青年教师(包括毕业博士生和研究生)占全院教师1/3,他们的培养提高和尽快成长,对今后学院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战略的意义。对青年教师通过“四定”(定方向、定任务、定导师、定措施) 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办法加以培养。对于毕业博士生,主要通过教学、科研实验,给他们压担子。对以往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主要通过报考博士生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进行考核等办法加以培养提高。

4.3 加强学科的横向联系

加强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按不同层次坚持教师外语的进修和考核,组织教师学习专业企业知识。除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上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和攻关外,提倡各专业的教师自愿结合进行科研,组织多种“民间”的“学术茶座”“学术漫谈会”“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开发综合研究所”等单位,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组织形式,促进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4.4 做好出国留学和进修工作

几年来,学校出国进修和攻读学位的共有7 名教师,占全院教师的1/7,现已有50%以上回校。攻读学位主要是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主要是中年骨干。选拔出国进修,除强调专业选择适当、对口和外语水平较好外,十分注意出国教师的业务基础和已有的科研成绩,以便出国进修时的工作能够处于科学前沿,回国后发挥更大作用。对进修和留学回国的教师,要求其研究并参加教改,开设新课,有的采用外文教材,有的用外语讲授。科研上除尽可能支持他们继续在国外已开展的研究课题外,着重在国家和部委的重点研究项目上,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贯彻“四个面向”的战略要求,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有一个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必须通过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周期较长并要多次反复的实践过程,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4]。由实践可知,教改中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实事求是,精雕细刻,总结吸取以往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尊重教学规律,为高等教育“四个面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猜你喜欢
学院专业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