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4-01-06 05:15王进芝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培育精神教育

王进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提出一系列有关“奋斗”的新观点、新论断,多次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等金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貌”[1]。为青年发展指引了方向。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将培育奋斗精神作为终身课题。

一、当代奋斗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艰苦朴素”一直与“勤俭节约”联系在一起,作为奋斗的第一内涵被诠释,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中国共产党秉承艰苦朴素作风,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把奋斗精神贯穿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应该不比穿戴比内在、不比收入比奉献、不比待遇比觉悟,以自身实际行动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将勤俭节约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不贪图享受、不迷恋奢靡,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夯实奋斗基石。

(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2]。当代就业、晋升、学习的压力越发加大,只有勤奋刻苦才是不二法宝,这在中华民族漫长岁月发展中是得到印证的。青年不仅从学校书本中汲取知识,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和提升自己,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打好个人长远发展的基础。

(三)脚踏实地的拼搏实干

奋斗精神虽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但它的价值是需要付诸实践的,这就需要脚踏实地拼搏和实干来实现奋斗目标。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平川。生活越困难、道路越曲折,越需要比实干、比担当、比作为。历史实践证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当代青年要把“实干”作为着力点,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畏惧风雨的泥菩萨,展现新作为。

(四)富有情怀的家国担当

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归属感,奋斗的最高归宿是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奋斗精神自然蕴含着家国担当的深层意义。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前进的主力军,要将自身鲜活的生命力融入到为国家建设奋斗的全过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时代使命,立下“鸿鹄之志”,不断提高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牢记“明德修身”,展现青春担当。

二、当代青年培育奋斗精神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青年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社会中流行着“佛系”文化、“丧文化”、“躺平”理念,部分青年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足,三观还未完全成熟,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受消极事物影响,为名利所诱惑,变得自私和利己,尤其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娱乐逃避社会压力。这类青年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没有艰苦奋斗,缺乏勇气和本领来实现个人理想,究其本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难以走出培育奋斗精神第一步。

(二)部分青年缺乏持久的奋斗动力

奋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当下物质财富更为丰富,精神产品更为快捷,部分青年缺乏长久发展和奋斗的动力,还有部分青年总是半途而废,要么在继续前进的奋斗路途上极易产生畏难和懈怠情绪,要么受外界影响缺乏将奋斗坚持到底的恒心,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青年培养奋斗恒心具有消极影响。

(三)部分青年缺乏强硬的奋斗本领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年享受了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源和条件,部分青年没有奋斗前行的实践基础,陶醉于浅薄的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之中,充斥着虚假短暂的“快乐”和“幸福”,不想走出舒适区,不敢吃苦、不愿付出、抵触奋斗,没有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经历挫折和磨练时,无法坦然面对,即使面对后,缺乏本领圆满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消解了奋斗的初心和恒心。这类青年既有主动知难畏难退缩的,也有知难手足无措的,亟需磨练奋斗本领。

三、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家庭教育润物无声,筑牢奋斗精神培育根基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第一,顺应青年成长规律。广泛阅读关于青年教育和受欢迎的书籍,增加关于家庭教育和青年发展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根据孩子性格与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第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育过程中根据孩子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要一味地照搬专家、老师、其他权威人士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第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首先学会尊重和关怀,其次才是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逐渐培育与强化学生的奋斗意识。

2.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树立奋斗的榜样形象,也要注重引导孩子优良品行的养成。孩子在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中也会被感染,为奋斗能力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通过辛勤付出和劳动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用自己的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和个性,进一步促进孩子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奋斗。在工作中,家长要有正确的职业观念,通过刻苦努力和锐意进取解决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处理难题,为孩子奋斗精神的培育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培养全面而自由、独立自主的良好品性,为培育奋斗精神奠定基础。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建好奋斗精神培育阵地

1.加强奋斗理论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一要正确认识奋斗精神。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八大以来重要讲话和论述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奋斗精神。二要激发奋斗动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下压力与日俱增的国内外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着个人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和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逐步引导青年树立奋斗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要在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方面努力做好知识传授和言行示范工作,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以积极生活态度和坚定顽强意志赢得精彩人生。

2.加强奋斗实践教育。一要充分利用党团组织活动。举办党团组织关于奋斗的主题活动和组织生活会,学习先进人物事例,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奋斗实现伟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二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团活动。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学生将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融入到校园奋斗精神教育活动中,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三是强化校园奋斗环境。利用好校园文化广播以及校园标语的宣传媒介作用,多开展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活动,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树立人生自信、培养美好德行,这可以为奋斗精神培育奠定良好的品德素质基础。

(三)社会教育不容忽视,营造奋斗精神培育氛围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引领青年自觉增强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自信心,自觉强化推动国家伟大复兴的责任感,激发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引领青年遵循正确的社会奋斗准则,规范自己的奋斗行为,积极以正确的奋斗方式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青年形成对人生成长应具备的优良品质的正确认识,激发青年的内在进取动力,引领青年坚守个人奋斗理念。

2.发挥大众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一是大众媒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引领良好社会舆论风向。当代大众媒体树立正确角色定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正向思想,弘扬和传播社会正能量。二是大众媒体强化信息监管,从源头杜绝不良舆论的出现。从自身规范信息发布行为,加大推送信息的审核与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鉴别虚假和负面信息,积极为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媒体扮演好网络运营者角色,助推社会主义文明网络环境的建设。大众媒体和网络自媒体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以严格自律的姿态自觉承担网络建设责任。

猜你喜欢
培育精神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