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析

2024-01-06 05:15高雨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革命

高雨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不同时期的全部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党史教育,可以说,学习党史是党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当代高校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先锋力量,对党史教育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

一、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党的伟大功业建立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必须通过党的伟大功业建立史,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无论经历何种困难险阻,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也都从未轻言退缩,而是坚定脚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要通过党史教育,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事迹,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会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灵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用强大的精神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1]。

(二)学习党的伟大精神铸就史,有助于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推动着党和人民不断前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要原因。意识产生于物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同样孕育于革命实践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重要一课,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党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通过学习党的伟大精神铸就史,让大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种革命精神,深刻地认识到在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一直在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传播革命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学会用革命精神武装头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从而为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奠定坚定的精神基础。

(三)学习党的历史经验积累史,有助于大学生不忘初心,勇于自我革新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历经磨难、不畏险阻,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教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多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都不忘初心,坚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坚持辩证思维,对当前“大变局”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把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重新思索自身在大变局下的责任与担当,顺应时代要求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经验积累史,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经验中吸取智慧、汲取力量,学习党始终不忘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更加从容地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夯实党史学习的理论基础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须在思政理论课中加大党史教育的比重,让党史教育成为教学重点贯穿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学生通过在思政课上学习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更加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正确地认识我国国情,以史为鉴,勇往直前。其次,在学科专业课中融入党史知识并实现有机结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习党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必修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党史这门必修课,学好党史,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最后,高校要大力举办党史课程讲座,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系统、更丰富的党史理论资源,引导大学生学党史、跟党走,夯实党史理论学习的基础[2]。

(二)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

首先,高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己上台讲党课、讲团课的锻炼机会,让大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党史,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艰辛,激发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学院可以开展党史读书报告会、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动员大学生积极主动研读中国共产党相关书目。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唱红歌比赛,教育大学生致敬革命先烈。歌声最能打动人心,红歌不仅能传递共产党人浓浓的爱国情,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让大学生在歌声中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传唱中激发奋斗热情。除此之外,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老党员、干部和军人,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学校可以在党的重要节日或重大会议之际,邀请这些见证者亲述自己参与的革命活动,通过那些光辉的岁月,让大学生更能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党史实践教学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让大学生深入红色基地,重走红色足迹,将党史教育深刻地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实践育人。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红色基地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古田会议革命会址,在参观的同时,让大学生感受历史的沉淀,缅怀革命先辈,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在党史教育学习中做到四个“深刻领悟”。其次,是高校要创新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样的党史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各党支部开展党史故事讲述、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在党的重要节日开展党史教育英雄人物主题讲座活动,厚植课堂教学的党史元素,做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党史教育的互动感和参与感。总之,党史教育要坚持实践导向,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革命文化,发扬革命精神,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党史教育新平台

第一,积极组织大学生认真观看“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式课堂教学,而是采用网络媒体新载体,以线上视频课的新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党史知识。有利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大学生内心,夯实大学生党史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二,积极举办党史有关的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活动。文学作品蕴含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信仰,红色电影更是时代的主流。通过向大学生征集微电影、微视频,引导大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红色作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从文艺作品中汲取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第三,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学平台。传统媒体虽有着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网络新媒体有着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互动感强的优点,但信息鱼龙混杂,缺乏权威性。因此,构建党史教育网络新平台要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有机结合,既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又发挥新媒体快捷、海量、共享的特点,形成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的高效联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严谨性。

三、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大学生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因此,高校要采取有效举措深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夯实党史学习的理论基础;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党史实践教学;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党史教育新平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更应从党的伟大功业、伟大精神、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革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